APP下载

曲词撰写人才培训班剧本讲评(一)

2020-11-22邹世毅湖南省艺术研究院

艺海(剧本创作) 2020年1期
关键词:纳兰康熙

■ 邹世毅 湖南省艺术研究院

现代小戏《大雁歌》的阅读意见

剧本的内容是:交际花曼玲的女儿小雁子是张家已故老太爷的遗腹子。于是曼玲求到张家少爷宗保的门下,希望他能收留小雁子,给她一个家。宗保本和曼玲是一对情人,所以他先是严词斥责曼玲“挑唆我父辱我母”,是“鲜廉寡耻丧天伦”之女,拒绝接受小雁子。曼玲于是向宗保提起往事,读出宗保曾写给她的《大雁歌》:“大雁飞兮头高昂,人字阵兮壮穹苍。彼岸光照兮吾心向往,纵九死兮不彷徨。”并说起宗保丢下她一去不回头的往事。宗保自知有错,遂答应收留小雁子。张家管家张伯来说,曼玲是革命党,官府正下捕文捉拿。宗保于是让曼玲走,只能留下雁子,叫她再不要到张家来。曼玲见宗保只图自保,遂彻底死心,连小雁子也不让宗保收留了,昂首坐船离去。剩下宗保一人,孤凄地喃喃自语:光进来了。

剧本比较成功,稍作修改,即可投排。

一是取材角度新,写一个交际花从事革命的经历。曼玲一生,从醉生梦死,到寻找到自由光明,赞同革命党行动,直至走上革命道途,突显了革命的信仰能拯救人、觉醒人、新生人的主旨。

二是人物关系特殊。曼玲既与宗保是早期恋人、情人、未婚人,又是后期的母子关系(嫁给过张老太爷,生了小雁子);小雁子既是宗保妹,又可视为女。由恋人转变到母子的过程,再到求宗保收留自己与其父的女儿,正是曼玲人生道路选择的过程。

三是事件选取精准,能很好地刻画人物性格。

四是人物性格、纠葛转化既突然又自然,既急剧又平缓,在情在理,具有强烈的戏剧性。

五是曼玲性情转换(突变)的两段唱很好,写成了词曲般的长短句,既揭示了人物心理变化的层次,又是词美意境美的唱段,突出刻画了人物性格。如:醉生梦死,酒绿灯红,春风长驻百花楼。鸳鸯交颈,好一个你浓我浓。要什么有情郎?求什么一心人!假亦真时真亦假,春宵抵万金。笑看珠玉满箧,胜过那短命的真爱,腻耳的虚情。钱是不变的有情人,有钱我就翻身作主人。何人敢把我轻看?谁不大声来奉承?【伴唱:“太太啊,万福!万福啊,太太!”(接唱)众星捧月,争相拜倒石榴裙。(仰天长笑)哈哈哈。

透身俱寒,万念皆衰。漫说我们还有交情在,即便是陌生人见死不救不应该。做的是铁石心肠,怎不叫人悲从中来。小燕子,我的孩,这张家的门庭深似海,我岂能推你落尘埃。我若把你留此处,好比是将你推进火炕来。为自保,今日抛我不相顾,一旦有难也会撇你不理睬。他枉为七尺男子汉,唯将自家安危记心怀。似这等,是非不辨,有理难申,薄情寡义,我何苦眼泪巴巴地求他来。哪怕沦落成乞丐,流浪在长街,也胜过这,暗无天日,哭不敢哭,笑不敢笑,不敢哭不敢笑,人把人吃的教化高台。曼玲(坚定)小雁子不能留下,我要带她走!

不足的是,有些唱词的押韵还需讲究些。如“透身俱寒,万念皆衰”中的“衰”不太准确,可改为“灰”。在唐宋诗里,“灰”是放在“来”韵中的,是合辙的。

在刻画曼玲性格的同时,应对宗保的心理变化和活动层次予以小段唱的加强或揭示。

历史题材大型粤剧本《落花如雪》阅后感

剧本是写清代康熙朝天下第一才子纳兰容若与康熙皇上二人跟鳌拜养女(汉人)美女桑格尔的三角情爱,及由此引发的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恨情仇,是清初一场惊天动地的悲剧。

全剧内容是:一年一度的元宵佳节来临,桑格尔读着纳兰容若填写的情词,“细细品”“如醉如痴”地等着纳兰回京。原来纳兰是去施救好朋友吴兆骞,他因犯科场案被关进了监狱。正想着,纳兰匆匆回来了。虽然辛苦奔波数月,搭救朋友无望,他还是新作了【画堂春】词一首,在元宵节赶回京城,向桑格尔表明爱恋心迹。三哥康熙皇上也派人送来了御制“八宝元宵”,端敏格格说不好吃。桑格尔称皇上事忙,端敏讽刺桑格尔还未进宫就为皇上说好话。这时,曹寅来传恶信,说桑格尔舅父穆里玛带五万镶黄旗人马奔皇城逼皇上退位,已被擒,鳌拜也已被宣召进京,皇上诏纳兰回宫当值。康熙生擒鳌拜,孝庄皇太后说情相救,因其弟穆里玛造反,鳌拜被囚于宗人府。孝庄皇太后嫌桑格尔是汉人之女,不允康熙纳为妃,命其下配平南王尚可喜之子尚之信。康熙愤然。但桑格尔为息刀兵,自愿下嫁尚之信。纳兰深爱着桑格尔,见其被配平南,相思成病,明珠夫妇劝解无效。作为表兄弟的康熙来慰,纳兰说他身为皇上,竟然如此无用。康熙遂决定亲平三藩,迎回桑格尔。纳兰说桑不喜欢康熙,康熙说,她曾为他不顾生命之危,为其吮毒相救,能说她不喜欢自己?纳兰说桑格尔只喜欢自己,桑格格是自己的;康熙也说桑格格是自己的,表兄弟为此争吵斗殴起来。明珠夫妇大惊失色,连忙赔小心加以解纷。康熙却说这是他最痛快的一天。孝庄、康熙送桑格尔南去,纳兰托病未往,桑格尔惟在心中默默念叨着纳兰哥哥。后有噩耗传告纳兰,桑格尔南嫁之喜船遭逢巨浪,船毁人亡。纳兰悲痛莫及,形似疯魔起来,披头散发,苦海深埋。

三年后,康熙决定开“博学宏词”科,以图吸引大批汉族知识分子,交明珠去办。康熙问纳兰,有首【临江仙】词,其中“画梁双燕子,应也恨匆匆。闲吟佳句,怪煞雨兼风”已传遍大江南北。纳兰却说未耳闻。又谈到桑格尔,康熙询其“想她否”?纳兰答曰:“点滴芭蕉心欲碎”。这时,曹寅却将已改名为“沈宛”的桑格尔带回了京城。在康熙的诘问下,沈宛说她认识桑格尔,她“为国甘牺牲”,让康熙忘了她。康熙向沈宛表明心迹,皇言所建大清一统江山之大功,让沈宛随他身边。沈宛却辞以心中有人,她爱天下第一才子的词作,非纳兰不嫁。康熙怒,桑以死相逼,康熙只得赐其婚配纳兰,限三天成婚。成婚之夜,沈宛陈说自己就是桑格尔。当日船翻落水,为一渔家所救。父鳌拜死后,辗转回归。就寝前,康熙旨下,叫沈才人到宫廷值班,时在子至未辰;叫纳兰到殿前值勤,时在申至子辰,夫妻二人竟因此而终生不能相见。康熙的阳谋中隐寓着残忍的阴谋。沈宛为保全纳兰一家,决定遵旨应卯。纳兰欲辞殿值,父明珠说龙鳞岂可逆!要保全一家,只能由沈宛前去应值,并斥沈宛为祸水。沈宛愤而碰壁而殒。君臣对话,点出全剧主旨。纳兰自此郁郁寡欢,了不得志,殃于31岁。

剧本基本成熟,稍加完善,即可搬上舞台。其原因主要有:

一、主旨鲜明,突出。一为皇帝、一为大臣的两个表兄弟,为(得到)或爱同一个女人而斗争经年,演绎出一个惊天动地,全国皆知的爱恨情仇故事。取材于真实历史事件,从一个新角度予以解释,不悖史实却又高于史实,以君臣间的对话揭示出全剧的宗旨,在史实的话题中别出蹊径,产生出切合当今现实的主题。“朕说过,容若的才华与江山,朕要兼得”。“皇上,有想过我的想法吗?”“你可以有什么想法?你只需做好自己本分便是。”“皇上,纳兰一生不求富贵荣华,只求志在山野,但我终不得志……她的善良,她的隐忍,她的牺牲,她的成全,这就是真爱。真爱是成全,是尊重。皇上,您明白吗?”“原来朕从未爱过!”

二、结构完整。全剧围绕着对爱情的承诺的一个“诺”字,分别以“情诺”“毁诺”“失诺”“殇诺”“承诺”“婚诺”为题,写了六场戏,且每场戏都有一个中心细节,层层推进,有铺垫,有高潮,如同孔雀亮翅般光华出彩,以极大的张力包容进所有相关人物的情感动作。围绕着某一纠葛的焦点,展开人物关系和随之而生的戏剧性。如“情诺”中的纳兰,在奔波数月没能成功搭救朋友后,仍然满怀兴致地以新词来与心爱的人共度元宵;而康熙虽说爱桑格尔,却只送来食品元宵。二人对桑格尔的爱,立见轩轾。他如“失诺”场中,表兄弟竟为争桑格尔真爱谁,是谁的而大打出手;“承诺”场康熙赐婚的不得已和隐忍;“婚诺”场康熙阳谋中的阴谋和残忍,等等,都是极具戏剧性的出彩细节。

三、人物形象鲜明。着重突出刻画了三个性格独特的人物形象。如才华盖世、情爱深厚、坚定不移、为爱可生可死的纳兰容若;智慧爽朗、爱真情切、深明大义、喜才恋才、为爱舍生的桑格尔,还有依仗权势、好大喜功、虚情假意、隐忍残酷的康熙。围绕着他们编织的人物关系、情感纠葛也就别出一格,有如满园春色中的几枝奇葩,格外醒目,是不可多得的舞台新形象。

四、语言讲究诗情画意。根据粤剧演出所需,为粤剧依声填词,作者用心之细,用意之精,用词之准,选韵讲究,声情意情兼顾,性格、情感兼合,曲白相生,堪称佳曲。如第四场“殇诺”,桑格尔南去丧命,纳兰与其二地共诉情愫的唱段:

桑格尔【唱】惘惘迷迷,惶惶此际;声声号角,咽咽嘶嘶。点点红泪,丝丝垂涕;新袭凤霓,珠翠簪髻。摧花妒雨,送我于归。【反线二王板面】暴雨狂风惊醒痴迷,心如槁木,恨压愁眉痛分离。忧思爹爹陷困阱,处境艰危;囹圄葬英伟。【反线二王】北雁南飞,路迢迢,遣嫁平南,难有归期。此生空冀。叹人生,偏多灾劫,却被枷锁、囚覊。恨罡风,把人磨折,未许痴心、长系。【江河水】霎时满眼沧桑百感交集倍念前事,天真烂漫,相知相爱吹花嚼蕊携手并肩,“睹茶乐”吟诗。两情深暗系,坚守爱念、同心永系,至死不渝,永谐白首,相亲相爱,纵然地老天荒,海枯。我今生,只唤纳兰哥哥你的名字,有幸识君此生纵死亦无憾,盼今生赋眉齐。【浪里白】相思泪,为君垂,好梦正浓,狂风吹,身去已,梦魂来相聚,殷勤谢郎暖,保重莫疲累。【唱新腔流水怨别离】身似寒梨,心如绞碎,今世相依凭无据,他生效那燕双飞。(风锣一下,清唱)风片片,雨迷迷,只望梨魂常回故宛归。【白】纳兰哥哥【纳兰另一空间响应,纳兰内白:桑格尔!桑格尔白:纳兰哥哥!暗灯,【内白】:启禀皇上,南嫁之喜船遭逢巨浪,不幸船毁人亡【转郊外景,纳兰披头散发,状如疯癫,风声、雨声伴随】

纳兰【狂呼白】桑格尔……【唱】情心碎毁,情心碎毁【乙反长花】雁已杳,咽声嘶,欲护梨花化春泥,碧水无情葬佳丽,烟波深处作兰闺,何若鱼邻常倾偈,不念郎悲唤魂兮。风凄凄、雨凄凄,天将愁味酿腑肺,郎心碎毁、泪交挥,妹你泣怨、凄清又凭谁安慰?【乙反中板】桃花羞作嫁墙东,紫燕堪怜红颜怨,梨花命薄,风雨同摧。南马一声嘶,此后海角天涯,心字成灰,问郎何处?妹你知否,纳兰哥哥,酒醉灯前人不醒。愁多不敢送,欢极怕泪垂。【乙反二王】燕孤飞,凄凉无计,本是绝世名花,偏作浮萍,飘絮。屈膝献娉婷,帝主无计挽大清,千古薄命、是女儿。生也无聊,死也念卿,死死生生,恨不同携、黄泉路际。【丝丝泪】名花今萎地,偏再又逢暴雨伤侵噬,苍天不从人愿、有情鸳痛分飞,今生亏负你,盼重逢他生终有期,连理枝,燕双飞。天空海阔燕舞云霓,桑格尔,桑格尔刻骨相思入了心髓,纳兰哥哥每逢咏梨为你赋“木兰词”。今世不同咏梨,且盼来生剪烛唱咏,妹你身离去已脱藩篱,唯我苦海永埋,沉沦俗世苦清凄。【叹板】只觉心绪凄迷魂欲碎。怎得上穷碧落寻妹归。【白】桑格尔、桑格尔……

剧本还需完善:

一、第一场的“情诺”三线中只有一线明了,那就是纳兰的态度十分鲜明。这个多情种以新词一首求爱,爱得真诚,爱得恳切。但桑格没甚反应,也许她正游离于康熙(称之为三哥)与纳兰之间,也许尚在犹豫抉择之中。但不管怎样,她都是爱纳兰的,她一定要为纳兰敢于奔波数月去救朋友的侠义践诺所感动,表达出对纳兰所赠新词的喜欢和欣然接纳。唱念中,作者应考虑这点。同时康熙这一线更不明白。只是通过端敏格格的打诨才透出信息,桑格尔即将被皇上纳为妃子,要进宫了。从后面的表达看,她是不情愿这桩婚事的。但作者只写出了她对端敏的玩笑表示出女孩子间的矜持而已,应在此处若明若暗里显示出她的姿态来。这一场中,要让康熙借送元宵展开对桑格尔的追逐。这样在第一场就有了他们表兄弟一明一暗地对桑格尔示爱,以前应后,拎起君臣追逐同一个美女的动作线。

二、第六场后边的尾巴可以剁掉。在沈宛碰壁自尽后,紧接君臣对话,点出全剧主旨。然后一句话过渡,康熙将纳兰幽禁起来。字幕出现:纳兰从此郁郁寡欢,了不得志,死于31岁。这样的结尾如同豹尾,干净利落。现在拖长了,也不合生活逻辑。桑格尔去了,深爱着她的纳兰还有心思活下去吗?

(未完待续)

猜你喜欢

纳兰康熙
设计师
《纳兰的雪》
《康熙等五代清帝各书一“福”字》
悄悄过去的夏天
悄悄过去的夏天
爱恨两难说纳兰
如此原因
年度第21期,P.84
康熙下象棋
康熙为何只南巡六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