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信息熵的陆军合成旅装备体系作战能力评估研究

2020-11-20王超宋华文

装备维修技术 2020年9期
关键词:信息熵

王超 宋华文

摘要:提出一种基于信息熵的陆军合成旅装备体系作战能力评估研究方法,对两种现行的陆军装备体系作战模式进行数学描述,建立评估模型,通过时效性、质量性两个维度对陆军合成旅装备体系作战能力进行量化评估,并结合实例进行验证,评估结果可为陆军合成旅装备体系建设提供量化依据。

关键词:信息熵;陆军合成旅;装备体系;作战能力

中图分类号:E919                文献标识码:A

装备体系具有一般整体性、组成多样性、结构层次性、综合集成性等特点[1-2]。通过对装备体系作战能力的评估研究,确立与研究对象相应的评估指标体系,建立科学的评估模型,达到优化装备体系结构、科学指导装备体系运用的目标。目前关于装备体系作战效能的研究比较多,梁冬通过ADC-AHP效能评估模型,对装甲装备体系作战效能进行了评估[3];王晅等基于ADC方法对复杂武器系统效能进行了评估研究[4];杨克巍等对面向体系贡献率的装备体系评估方法进行了研究[5];唐鑫等通过构建改进信息熵的效能评估模型,对新装备的体系作战效能进行里评估[6];成浩等立足作战新需求,提出了武器装备体系作战能力探索性评估方法研究[7],这些研究成果对本文开展研究具有很大的指导借鉴意义。

本文以陆军合成旅装备体系为研究对象,对装备体系作战模式进行了层级划分,并对作战模式下各装备体系之间的关系进行抽象,实现了陆军合成旅装备体系作战模式的数学描述,基于信息熵理论[8-10]建立了陆军合成旅装备体系作战能力评估模型,对2种作战模式下的装备体系作战能力进行评估,评估结果可为优化陆军合成旅装备体系作战模式提供量化依据。

1  装备体系作战模式及其数学描述

1.1 装备体系作战模式

目前,陆军合成旅装备体系作战模式主要有两种:按照传统模式的三级装备体系作战模式(模式1)和按照信息化联合作战要求的直达式装备体系作战模式(模式2)。当按照模式1进行作战时,三级装备体系为作战指挥装备体系—各专业作战装备体系—各任务分队装备体系。当按照模式2进行作战时,可形成作战指挥装备体系—各任务分队装备体系的直通模式。

模式1的优点是各专业装备体系之间分工明确、协调方便,对分队装备体系的指导也更有针对性。缺点是各专业装备体系较为独立,信息共享存在欠缺,对装备体系作战的时效性有影响。

模式2的优点是装备体系作战模式关系顺畅,突出信息共享和联合作战的特点。缺点是各专业装备体系之间职责界限划分困难,有重叠和冲突。

1.2 作战模式的数学描述

当按模式1进行作战时,各专业作战装备体系具有独立的信息传输、信息处理和辅助决策能力,指导对应的任务分队装备体系进行作战,此时合成旅装备体系作战模式组织结构如图1所示。将各装备体系抽象为节点,各装备体系之间的联系抽象为边,得出其组织结构抽象图,如图2所示。

当按模式2进行作战时,各专业作战装备体系对各任务分队装备体系均有指导,可进行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与辅助决策,此时合成旅装备体系作战模式组织结构如图3所示,其组织结构抽象图则如图4所示。

根据表1可以得出:模式1的优点是时效性更优,模式2的优点是质量性更优。当时效性和质量性对装备体系作战能力的影响权值相同时,模式2整体能力更突出。因此,按照作战指挥装备体系—各任务分队装备体系的直通模式进行装备体系作战指挥时,装备体系作战的整体能力更突出,此时各装备体系之间对信息的传输、处理、决策效率更高,更加符合信息化条件下部队装备体系作战能力的需求。

4  结论

当前关于部队装备体系作战能力的研究比较缺乏。本文利用信息熵理论,从量化角度对陆军合成旅2种装备体系作战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陆军合成旅装备体系作战能力按照作战指挥装备体系—各任务分队装备体系的直通模式进行装备体系作战指挥时,所得装备体系作战的整体能力更突出。由于本文的研究是建立在时效性和质量性权值相同的基础上,但在实际应用中,二者对装备体系作战能力的影响权重有所不同,需合理确定二者的影响因子。

参考文献:

[1] 赵志强.陆军武器装备体系作战能力评估框架研究[J].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2011,2(11):584-586.

[2] 成浩,何新华,屈强,等.武器装备体系作战能力探索性评估方法研究[J].兵器装备工程学报,2018,39(5):1-4.

[3] 梁冬,陈昶轶,樊延平,等.基于ADC的装甲装备体系作战效能评估研究[J].微计算机信息,2010,26(1-3):15-17.

[4] 王晅,陶禹,樊丹瑛.基于ADC方法的复杂武器系统效能评估方法[J].火力与指挥控制,2016,41(2):113-116.

[5] 杨克巍,杨志伟,谭跃进,等.面向体系贡献率的装备体系评估方法研究综述[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19,41(2):311-321.

[6] 唐鑫,杨建军,张磊.改进信息熵的新装备体系作战效能评估方法研究[J].船舶电子工程,2016,(7):128-133.

[7] 成浩,何新华,屈强,等.武器装备体系作战能力探索性评估方法研究[J].兵器装备工程学报,2018,39(5):1-4.

[8] 卢振泰,郑倩,冯衍秋,等.基于熵和局部领域的信息约束[J].计算机学报,2013,36(5):1076-1085.

[9] 王帅.基于信息熵的师级装备保障機构编配能力评价[J].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报,2018,(4):19-22.

[10] 邹辉,龚本刚,孙刚.基于结构熵模型的汽车OTD流程结构优化有效性分析[J].安徽工程大学学报,2011,28(2):84-87.

作者简介:

王  超,男,1989.10,山东郓城,硕士研究生,13701077589,E-mail:maxiang05@126.com。

宋华文,男,1965.12,河北青县,教授,博士。

猜你喜欢

信息熵
计及用户不满意度的家庭能量管理调度优化研究
近似边界精度信息熵的属性约简
基于信息熵的承运船舶短重风险度量与检验监管策略研究
基于信息熵的承运船舶短重风险度量与检验监管策略研究
信息熵及其在中医“证症”关联中的应用研究
论犯罪信息
基于改进灰关联度的雷达抗干扰能力评估算法
基于信息熵的信息系统内部控制评价指标研究
从信息熵论视角看特殊教育课堂教学
基于模糊集和信息熵理论的电网调度员培训评估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