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养殖场疫病防控能力的措施探讨

2020-11-20吴道斌李海莲

湖北畜牧兽医 2020年10期
关键词:综合防控动物疫病养殖场

吴道斌 李海莲

摘要:通过探讨提高养殖场疫病防控能力的关键措施,表明养殖场应增强防控意识,充分重视防疫法规、技术规范的学习和运用,同时转变过度依赖疫苗的观念,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做到依法防控、科学防控,才能有效防控。

关键词:动物疫病;综合防控;养殖场

中图分类号:S851.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20)10-0034-02

近年來,国家为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对动物疫病分类制定防控政策,采用强制免疫、强制扑杀、监测净化等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养殖场数量多,规模大小和防控技术参差不齐,学习技术经验的渠道有限,一些养殖场对疫苗过度依赖,把注射疫苗作为主要防疫措施,甚至是惟一措施,在遭遇突发重大动物疫病袭击时,特别是无疫苗预防的疫病,会疲于应付,手足无措,以至造成重大损失。对于养殖场来说,增强防控意识,掌握动物防疫法规和政策,采取综合防控措施,才能更好地预防、控制动物疫病。

1  增强法制意识,做到依法防控

动物疫病是造成养殖场经济损失的主要因素之一,而这一风险因素无时无刻不对养殖场造成威胁,稍有不慎,对养殖场来说可能是灭顶之灾,诸如高致病性禽流感、非洲猪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不但给养殖业造成巨大损失,更有可能给人们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危害。如果养殖主体不懂法、法律意识淡薄,会因为违法行为导致疫情扩散和蔓延,必将受到行政处罚,承担民事责任,甚至被追究刑事责任。同时,由于其他单位和个人的违法行为造成养殖场蒙受经济损失时,却不能有效地采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权益。所以,在动物疫病防控过程中,养殖场不但要掌握疫病防控技术,还要掌握法律法规,才能更好地防控动物疫病。

动物防疫法规是指与动物防疫相关的法律、条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技术标准、技术规范等文件,防疫法规规定相关主体责任与义务,是养殖场依法防控的行动指南,是政府部门和主管部门制定防控政策和措施的依据,是养殖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保障。常见的防疫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国家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病死及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动物检疫管理办法》《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等。随着国家法制化建设和农业综合执法改革的深入推进,防疫法规和执法体系进一步完善,主管部门依法行政、依法监督,养殖主体依法生产经营、依法防控是必然趋势。

2  转变观念,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养殖场应转变过度依赖疫苗的错误观念,科学规划和设计养殖场,采取免疫和抗体监测、消毒、病原监测和净化、隔离、无害化处理、生物安全等综合防控措施,落实各项防疫制度,才能更好、更有效地防控动物疫病。

2.1  科学规划养殖场地

养殖场的选址和规划设计,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决定养殖的成败,防疫因素是必须考虑的,应做到选址科学、布局合理、防疫设施设备完善。一是处理好养殖场选址。养殖场的选址,应综合考虑防疫条件、环境保护要求、水资源与土地资源条件和人文社会环境等因素。在防疫条件方面,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和《农业农村部关于调整动物防疫条件审查有关规定的通知》(农牧发〔2019〕42号)等相关文件的规定,确定选址。二是要合理设置生活区、生产区,并设置隔离设施,合理布局兽医室、无害化处理区域、隔离区域、粪污处理区域,圈舍之间应有适当的防疫距离,清道与污道分开。三是建设消毒通道、消毒更衣室、消毒池、围墙、防虫网、防护林等设施和隔离屏障。

2.2  科学免疫和抗体监测

免疫被看成是最方便有效的疫病预防措施,养殖场不能过度依赖疫苗,但做好免疫是关键性、基础性工作。以国家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为基础,开展强制病种的免疫,统筹做好常见病、多发病等地区流行病的免疫。制定适合养殖场的免疫程序,不要轻易照搬其他养殖场的免疫程序。在免疫过程中应做好生物安全防控,切忌一颗针头打到底,免疫不换针头可能导致群体性快速发病,特别是紧急免疫时,风险更大。定期科学抽样,检测免疫合格率,评估免疫效果,确保达到相关标准要求[1]。

2.3  消毒

消毒是养殖场防控动物疫病的重要措施,涉及场外、场区、车辆、人员、物料、工具、饮水等方面的消毒。应根据消毒场所和消毒范围选择合适的消毒剂,注意消毒池、消毒垫的消毒药水要保持足量、有效。人员从场外进入场区,除了消毒还应同时更换衣服、鞋子和淋浴。在配制消毒药剂时,严格按照说明书、按浓度使用。要全方位、不留死角喷洒。消毒剂作用时间是关键,不应出现消毒时间不够就用水冲洗。

2.4  疫病监测和净化

养殖场应配合动物疫病防控机构完成疫病监测计划,参与采血、提供各种相关资料,主动向兽医部门报告动物疫病。疫病净化采取免疫、监测、扑杀和风险评估等措施,有效控制疫病,消灭动物疫病,降低损失。养殖场是疫病净化的主体,满足条件的养殖场,在当地县级、乡级人民政府组织下,根据国家防控政策,制定适应本场的疫病净化措施,积极参与无疫区、无疫示范场点建设。

2.5  隔离措施

隔离分为检疫隔离和患病动物隔离,从外场引进的种畜禽必须严格按规定进行隔离饲养,检查合格才能混群饲养。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引进的乳用、种用动物,应按照《动物检疫管理办法》的规定隔离观察。特别是在特定疫病发生时期,应在引种之前按规定进行实验室疫病检测,且结果符合要求,到场后应隔离观察一个最长潜伏期。而本场的患病动物需要与健康动物隔离观察、诊断、处置或治疗。养殖场应制定有效的隔离制度,专人饲养。

2.6  无害化处理措施

无害化分为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和粪污无害化处理。

病死动物按照《病死及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农医发〔2017〕25号规定,根据不同疫病,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方法对病死动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并做好消毒,保存好无害化处理相关记录。无害化处理记录可以作为流行病学调查的重要资料,对于查找病因分析疫病规律有重要作用。

对于防疫而言,粪污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等,未经处理或处理不当,经过水体污染、蚊蝇等引发传染病。粪污无害化处理的方式主要有肥料化、饲料化、能量化等,可有效减少病原,减少蝇虫滋生[2]。

2.7  生物安全防控措施

在疫病综合防控方面,还应树立生物安全防控的理念,设置场外、生活区、生产区、圈舍等多层防控圈,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各项风险因素,目的是把疫病阻挡在养殖场之外。生物安全防控属于系统工程,重点是对人员、车辆、物料、畜禽进出和蚊、蝇、鼠等其他生物管控进行制度化管理,并落实措施[3]。

3  小结

在动物疫病防控过程中,养殖场应增强法制意识,系统学好、用好防疫法规,同时转变过度依赖疫苗的观念,采用综合防控措施,落实各项防疫措施,才能有效防控动物疫病,减少疫情风险带来的损失。

参考文献:

[1] 刘宝毅,刘宝华.利用抗体监测结果科学防控动物疫病[J].吉林畜牧兽医,2014,35(12):65-67.

[2] 张家才,胡荣桂,雷明刚,等.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研究进展[J].家畜生态学报,2017,38(1):85-90.

[3] 胡  浪,陈永鹏.浅议提高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J].农技服务,2014,31(9):121.

猜你喜欢

综合防控动物疫病养殖场
养殖场管理技术要点
比利时:商业家禽养殖场爆发新城疫
韩49处养殖场检出“毒蛋” 当局下令一律回收销毁
社区健康管理的慢性病综合防控策略构想分析
洪涝灾害后动物防疫工作重点浅谈
黄淮海冬小麦田杂草发生现状、防除难点及防控技术
幕燕森林公园植物病虫发生动态及防控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