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公共安全的校园应急防控体系构建

2020-11-20吴国玺赵纪涛

决策探索 2020年22期
关键词:校园安全公共管理管理体系

吴国玺 赵纪涛

【摘要】反思我国校园公共安全、应急防控与治理,存在着对突发应急事件运行机制建设不够、应急管理系统监测和预警体系不完善、突发应急公共安全的应对准备不足等问题。校园公共安全管理必须建立由政府主导的联防联控机制,构建以校地为依托的一体化的公共安全风险管控体系。在校地一体化的管理模式下,充分利用智慧综合服务平台,加强师生应急防控教育,积极实施联防联控、精准施策,实现公共安全管理的现代化,通过科学治理,建设和谐校园、平安校园。

【关键词】校园安全;公共管理;应急防控;管理体系

大学校园是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公共空间,是师生教学、科研和生活三位一体高度重叠的区域,具有人员高度集中、资源流动频繁、教学群体集聚等特点。尤其是高校校园内,学生思维活跃、创新意识强,校园内各种文化、教育活动交叉,公共安全形势更加严峻,挑战更加多元。当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发生时,容易产生强烈非理性波动,给高校教学和管理造成压力。因此,加快构建高校应急管理体系,指导校园公共安全、应急防控与治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校园公共安全的分类及特征

(一)校园公共安全的分类

公共安全是指由于不确定因素,影响人们生命健康、公私财产以及工作和生活的安全。校园公共安全是指发生在校园的自然公共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校园自然公共安全是由雷电、火灾、冰雪、地震、泥石流等因素引起的自然灾害。校园社会公共安全是指发生在校园内的公共安全,包括校园社会治安、犯罪侵害、公共卫生、教学科研以及实验引起的公共安全。

(二)校园公共安全的特征

校园公共安全事件事发难以预测,具有影响面广、地域性强和突发性危害性大等特征。一是校园人口密集,信息灵便,辐射面广,突发应急公共安全事件发生以后,具有影响面大的典型特征。二是校园建筑密度高,受地域和空间的限制,多数发生在高校宿舍、餐厅、教室,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三是校园空间狭小,事件一旦发生将会迅速扩展,危及广大师生人身健康安全与财產安全,具有突发性强、危害性大的特征。四是应急突发公共事件存在碎片化、分散化等问题,公共安全事件发生后,会影响高校正常教学秩序,损害高校声誉与校园形象。

(三)关于校园公共安全的研究

近年来,校园公共安全事件屡屡发生,关于校园应急管理的研究也逐步增多,代表性的有:于艳玲将柔性管理及全面应急管理理念融合,分析了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构建了高等院校全面应急管理模式及全面应急管理综合能力评价体系。在研究管理因素、人员素质、校园周边环境以及消防与应急救援等基础上,齐艳春构建了7个二级指标和23个三级指标的多层次的校园突发事件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了实证验证和合理性评价。张靓结合公共安全突发事件,对应急管理进行了改进研究。部分学者针对高校公共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校园应急处置体系、构建校园综合风险防控模式、探索高校应急管理新路径。张志宇、谷世海在认真分析高校校园安全突发事件与应急处置机制建立的必要性基础上,提出了高校校园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对策。吴国玺等基于生态理念构建了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生态安全敏感性体系。这些基于公共安全构建的应急管理体系、应急管理综合能力评价体系,为校园公共安全、校园应急管理提供了决策参考。

二、校园公共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校园应急运行管理体系建设不足

目前,各个学校均建立了安全保卫部门,不断加强法制教育,具备了一定风险防范和风险管理的功能,承担了风险管理的部分协调工作。大多学校已经形成了属地为主、部门结合、综合协调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管理体系。有些高校也成立了应急管理机构,风险管理工作有序进行。但是,由于风险管理分散在各部门,条块分割明显,校园风险管理工作相对分散、管理模式单一,缺乏系统全面的风险管理办法,无法有效应对各种灾害,为校园安全带来了风险。

(二)应急系统监测和预警体系建设不够

为解决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在应急处理工作中反应不及时、应急准备不足等问题,国务院颁布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建立统一、高效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机制,这是我国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但是,从校园公共安全防控看来,由于部分高校重防范、轻预防,没有专门的、常态化的风险管理机构,公共安全系统监测和风险预警体系不完善。在事件发生时,事前预防不足,临时建构的风险管理组织,成员之间需要长时间的磨合,很难起到集中资源、统一协调的积极效果,不利于突发公共安全的应急处理。

(三)突发应急公共安全应对准备不足

长期以来,学校重点关注教学、科研与创新,这是高校建设的目标与使命。但是,对应对突发应急公共安全的建设与研究不足。从2011年国务院学位办颁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看,“安全科学与工程(0837)”属于一级学科,但是从设置“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大学看,全国只有50多所,具有博士点的却仅有20所,许多省份没有一所大学设置“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此外,还存在大学应急安全治理与教育方面的不足。反映在防控措施上不够完善,反映在人员、应急物资上准备不足,反映在师生心理上存在侥幸心理、疏于防范。必须将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处理作为基本技能,普及公共安全防控知识。加强生命教育、生态环境意识教育、应急安全防控教育、传染病预防学教育等。

三、校园公共安全应急防控体系的构建

(一)建立“校地一体”风险防控机构

通过建立健全校园公共安全应急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按照“统一指挥、分级负责、条块结合、部门管理”的原则,设立“校地一体”的风险管理常设机构。通过分类指导、快速反应的要求,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建立校地一体化治理的校园公共安全应急联防联控体系,不断加大对危害应急防控行为的执法力度,实现校园公共安全防控。

(二)构建“校地大联动+安全监管”体系

积极构建校园公共安全监测和风险预警系统,构建“校地大联动+安全监管”体系。该体系包括:突发舆情安全监控系统、应急组织救援系统、资源保障系统、应急信息发布系统。突发舆情安全监控系统主要负责舆情的及时监测与预警,应急组织救援、资源保障系统在紧急状况下合理组织医疗设施、医务人员和物资的分配;应急信息发布系统做好信息的监控、上报与发布。有效突破资源分散、条块分割、各自为政、参差不齐的制约瓶颈,切实提高处理急难险重任务能力,从而实现校园公共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科学化和精细化。

(三)構建公共安全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

积极推广“校地大联动+安全监管”的运行模式,把校园公共安全监管纳入到区、街、宿舍大联动大联勤工作网格中,将校园公共安全纳入社会治理网格化体系。构建地方依托、全域覆盖、资源整合、上下联动的公共安全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依托学校应急管理网格,实现风险管理的具体化、工程化、项目化。将校园公共安全苗头问题发现、源头治理叠加在校地大联动、大联勤综合管理机制中。探索建立校地与师生相配合的应急防控队伍,增强基层公共安全监管的专业化水平。

在校地一体化框架下,深化政府主导下“校地一体”的医药卫生、安防、交通、科技应急管理体制改革,坚持新时代公共安全与应急风险防控工作方针,以提升公共安全治理水平、改善公共环境条件,以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为标尺,培育健康人群,优化健康服务,构建健康的应急治理体系。通过补齐校园应急防控系统的短板,以风险防控为主,科学防范各类重大公共突发事件或灾难事件的发生,切实保障校园的教学运行和广大师生的安全。

提升校园治理能力和应急管理水平,既要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建立校地一体化的应急管理体系,构建校园公共安全管理的大格局,又要充分利用智慧综合服务平台,真正实现联防联控;既要思考学校建设和公共安全的实际,又要加强科学治理,做好校园公共安全管理和教育,实现校园公共安全管理现代化,防患于未然。实现校园治理和应急管理的终极目标,为健康城市建设、和谐宜居校园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顾晓焱.武汉城市公共安全风险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J].长江论坛,2017(06):46-52.

[2]于艳玲.高等院校应急管理体系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10.

[3]齐艳春.校园公共安全突发事件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1.

[4]张靓.公共安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改进研究[D].吉林大学,2012.

[5]张运.探索高校应急管理新路径[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07-01(006).

[6]张志宇,谷世海.社会转型期高校校园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研究[J].理论观察,2015(12):126-127.

[7]吴国玺,高渤,杨凯亮.基于生态理念的许昌水生态文明城市构建[J].许昌学院学报,2015,34(02):109-113.

[8]吴国玺,申怀飞.基于生态敏感性的许昌市土地利用评价[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4,30(12):85-87.

【本文系许昌学院项目“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型人才培养”(XCU2018-ZD-014)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许昌学院发展规划处)

猜你喜欢

校园安全公共管理管理体系
对质量管理体系不符合项整改的理解与实施
基于KPI的绩效管理体系应用研究
当代经济管理体系中的会计与统计分析
控制系统价格管理体系探索与实践
制订应急预案 完善高校安全保障体系探究
高校校园安全管理的几点思考
开学季,打好校园安全堡垒战
春节联欢晚会的思想导向性增强对于公共管理的影响
我国政务微博参与公共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浅谈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公共管理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