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爱恨交织家长群

2020-11-20屈一平

人民周刊 2020年20期
关键词:群里班主任家长

屈一平

开学两个月了,各类家长的班级微信群也繁忙起来,整个疫情期间都“潜伏”的家长群似乎又“复活”了,家长和老师应接不暇。

对于家长群,家长既爱又恨,既希望关注到孩子的动态,又害怕家长群里布置的各类“任务”。老师也是视家长群如隐形负担,每发布一条通知,还不到5分钟就刷出几十条信息,不得不“爬楼”查看问题。“收到”“辛苦”“谢谢”成了家长群的评论“三件套”,家长对家长群进退两难,不看会错过信息,看了又增添麻烦。老师对手机也恐惧了,不愿听到“叮”的提示音,频繁的信息打扰了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從满心喜悦到爱恨相交

10月4日,一位6岁女孩的妈妈凌晨1时在家长群发长文,告知自家女儿身体有残疾“只是少了一只手”,希望家长们引导小朋友,不要歧视、议论女儿,长文瞬间得到支持,家长们用温暖的话语鼓励着她。

其实,一开始,家长群的有效沟通和交流令很多家长安心。北京市海淀区某幼儿园大班宗静瑶的奶奶高女士告诉记者,家长群里会不定期发布图片,她在给亲戚分享孙女照片的同时,也感觉孩子就像在自己身边。和高女士有同样感受的是广州一位幼儿园小班的家长吕先生,开学不久,女儿班上新建了家长群:“加入家长群,好像找到了心灵寄托,对女儿的教育充满了信心。”这位爸爸告诉记者,第一次当父亲的他通过家长群和老师进行有效的沟通,解决了女儿的分离焦虑。

然而,家长群的另一面令很多家长爱恨交加。

家住北京市朝阳区的魏女士十分疲惫,儿子刚上三年级,她加入了4个家长群:班主任发起的家长群、乐高积木班的家长群、数学老师家长群、小区的家长群。“一打开全是祝福老师节日快乐的消息,内容都是一模一样的。”魏女士揣度,不写段赞美的话显得不合群,最后她把百度的祝福语改了几个字发到家长群里,又担心错过老师的通知,“爬”几百条消息“楼梯”查找老师的信息……4个群都安顿好已是凌晨,她觉得自己的心好累。

许多家长经历过与魏女士一样的心路历程,上海静安区八年级同学张烁则的妈妈将微信群设置成免打扰模式,减少了信息的干扰,可有一次却错过老师发布的“家长准备跳绳,周一带到学校”的信息,儿子只能在现场坐冷板凳。

北京工业大学附属中学田欣老师是一名班主任,组建家长群多年经验颇丰:“家长群是必要的,家长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班主任对带班理念、班级管理方法以及学生教育工作最基本的介绍,关注到班级对孩子生活、学习的具体要求,共同指导孩子适应中学要求,顺利开展学习生活。”她同时指出,家长群人员众多,家长教育意识、教育水平、思想观念、心理性格差异颇大,在沟通交流时会出现一些问题。”

家长老师各有烦恼

“我到现在为止,拒绝加入家长群。”前不久,湖南卫视主持人汪涵面对媒体公开承认,作为一个5岁男孩的父亲,疫情期间他每天给儿子安排一系列课程,包括英语、围棋、思维逻辑以及体能,然而,他自己却从未加入过孩子班级的家长群。

“工作、开会可能反应不那么快,但孩子班主任在家长群里的发言,必须要秒回。”贵州省高中一年级王紫梦的父亲告诉记者,自己一会儿没看手机,家长群里的新消息就几十条,他会“列队”回复:“老师辛苦了。”老师会将家庭作业、孩子照片、在校表现都发到家长群内,表现好的孩子家长乐开了花,表现差的孩子家长沮丧一整天。“影响心情,工作效率也不高。”他说。

受访家长普遍反映,家长群的“马屁精”和“戏精”家长惹人烦。“有时发完通知,老师都注明了‘不用回复,总有几位家长要回个‘收到,谢谢,老师辛苦了之类的话语。这位王先生说,“收到”刷屏之后,有用的信息就得“爬楼”去看了。

正在变味的家长群不仅仅给家长带来烦恼,对老师而言,家长群也成了隐形的负担。

聂老师是上海浦东区一名教龄4年的班主任。他告诉记者,家长群最大的规则就是少说话,老师发通知可以不回复,但是家长要知晓。“班里51人,家长群48人,不加群的家长我用电话或短信会通知到。”他说。

田欣老师将“隐形的负担”归纳为三种:第一,盲目跟风点赞型。老师发布信息后,除了“收到”回复,开始“队形”整齐地夸赞老师。第二,奇葩家长难沟通。有的家长向老师提出额外关照自己孩子的要求,有的“万年沉木型”家长经常性失联,尤其是对交表格、资料,报疫情期间体温等信息不反馈,配合度低。第三,个别家长从事微商工作,在群里发布广告、链接等信息,干扰了家长群的正常功能。

中国教育学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家长群实际是家长和老师之间联络的一个媒介。

他认为,作为公共表达的平台,家长群与私人表达平台是截然不同的。“应该分为两种不同的场合表达,现在很多家长包括一些老师还没有意识到两个平台的差异性,个别家长要反映个别问题应该私信传达给老师。”储朝晖说。

虽然家长群给家长带来了烦恼,可是家长群本身的沟通功能令家长进退两难。一份关于家长群的调查问卷显示,受访者中有92%的家长加入了家长群。在加入家长群的受访者中,45%的家长认为家长群对家校联系非常有帮助。

家长群到底该说啥

家长群过度回复惹人烦,那家长群里到底应该说啥呢?

90%的受访老师、班主任都表示:“没有特别的事情不要在家长群里发表评论”。河南九年级学生张世伟的家长永辉告诉记者:“有的家庭一家四口都在家长群里,爱唠叨的家长喜欢评论,导致一个问题能‘炸一个群,其实有意见可以私信给老师,再不济还可以给校领导反映。”

在此次调查中,家长群发布的作业也引起一些家长的反感。河南九年级学生谢家蕙妈妈说,女儿每天课外作业通过家长群发布,做完后再上传,家长群成了“超纲”的作业群。“十一”假期刚过,老师在家长群安排上传出行图片,结果家长上传孩子坐在名车里的图片,各种攀比之风盛行。

储朝晖认为,特别是有一些家长要表达某件特殊的事务,例如提出教师节要送什么东西,会引起一些新的问题,引发家长相互之间不和谐,所以家长一定要把握好尺度和分寸。

“只有一次因为太多家长问成绩,我拍了成绩表发到家长群里。”马长军老师告诉记者,一般不会在家长群公布考试成绩,以免家长难堪。马长军在群里对家长们说,不要只问成绩,要能够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所在,让学生感受到家长的支持而不是抱怨。

储朝晖强调,家长群其实具有双面性,它是一个沟通的平台,也是个浓缩的“小社会”,毕竟家长的生活背景不同、文化素养不同,如何让家长群发挥最大的价值,才是学校、老师、家长应该共同追求和思考的。

那么家长们最希望在群里获取哪些信息呢?在调查50名家长后,记者发现84%的家长希望在群里看到自己孩子在校活动的图片;65%的家长希望了解学校近期安排,在校作业完成情况;仅有15%的受访者希望在家长群中看到孩子考试名次。

老师在家长群发布怎样的内容合适呢?2019年初,北京市教委发布《关于加强中小学APP、互联网群组、公众账号管理的通知》,明确规定中小学群组用途,规定发布信息内容要符合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不得发布学生成绩、排名,不批评或表扬学生,制造焦虑。不得发布与教育教学无关的广告、求助、募捐、拼课等信息。要尊重学生隐私,不攀比家庭背景、不晒娃,不刷屏问候、点赞,不得发红包。此外,也不鼓励学校、教师向学生、家长推荐校外公众账号。

“约法三章”很重要

家长群是信息时代家长与学校有效的沟通平台,这个“小江湖”也需要相应的保障机制来排除隐患。那么,怎样才是家长群的正确打开方式呢?记者调查发现,学校、老师和家长普遍认为“内容从简,约法三章”能形成有效沟通的保护模式。

对于家长群的管理者——班主任来说,提前制定公约来维护微信群的安宁,是多数人的首选。田欣认为,建群初期班主任可和家长协商,一起制定群公约,明确家长群的交流功能。“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一致性。”要打造好家长群平台,需要做好三方面工作:一、将家长群打造成了解沟通的平台。二、将家长群打造成共育共享平台。家长有良好的教育资源或亲子沟通的好材料,可以在家长群交流。三、将家长群打造成辐射引领的平台。老师需要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指导家长开展家庭教育,可以组织系列家长微讲座,对家长在不同学段、学生成长阶段进行不同方面的指导。

家长永辉希望家长群保持干净、严肃,绝对禁止负能量信息:“请假、问候可以私信老师,不宜在群里讨论成绩。”他认为,家长群不仅仅是家长、老师的群,孩子们也可能看到,他们会因为一条成绩对比信息而自卑。“整潔、健康、向上,才是优秀的家长群。”

储朝晖支招:要减轻家长群负担,根本在于每位家长要做好自己,遵守规则。

猜你喜欢

群里班主任家长
通缉令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奶茶群里戏精多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夸夸我的班主任
我心中的好家长
一滴水
班主任
家长请吃药Ⅱ
高中班主任的自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