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熊猫的“伞护效应”

2020-11-19蔡运磊

看世界 2020年22期
关键词:种群自然保护区大熊猫

蔡运磊

提起大熊猫,你能想到啥?国宝?“活化石”?反正都是些老金贵的词儿。但自从数百万年前,鲜味受体基因Tas1r1 突变之后,大熊猫被迫放弃食肉的本性,混得啊,怎一个惨字了得。

改吃素的大熊猫,几乎只吃竹子,从中摄取蛋白质。与肉类和水果相比,竹子的能量和营养密度较低,大熊猫又缺乏消化富含纤维的植物食材的基本能力,平均每天花费十多小时进食约为体重6% 重量的竹子才能存活。为了“入以敷出”,野生大熊猫多吃少动,平均每小时的移动距离约20 米,耗能器官(如肝脏和肾脏等)逐步缩小。

这种以竹为主食的食肉目动物,与剑齿虎同为第三纪(距今6500 万年~距今260 万年)孑遗动物。在《山海经》等古籍中,大熊猫被冠以各种奇葩名字,什么“食铁兽”“貘”“貘白豹”“猛豹”等。1869 年,有个叫阿芒·戴维的法国传教士,在四川宝兴一个山村农家,发现了一张大熊猫皮。法国动物学家据此将大熊猫科学定名。

不幸的是,20 世纪初,小西奥多·罗斯福兄弟为获得珍稀动物标本,来到宝兴猎杀大熊猫。另一美国传教士在30 年代多次猎杀大熊猫,光为某博物馆就提供了20 余张大熊猫皮。再后来,美国人露丝索性雇佣大批猎人漫山遍野搜捕大熊猫,并带到美国公开展出牟利。有个英国人甚至为此在中国待了20 余年,专门雇人捕捉大熊猫输欧。

从汶川、宝兴到平武等县,大量捕捉导致大熊猫的种群结构被破坏,加上大熊猫种群密度低、繁殖地受到砍伐森林影响,温驯可爱的大熊猫逐渐升至珍稀动物的金字塔尖,直至濒危。

如今,保护濒危物种、建设生态文明已成为国际主旋律,生物安全主题也成为西方智库界的新宠。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就强调了生物多样性的内在价值,要求在2020 年将地球17% 的陆地面积建成自然保护区,为野生动物的生存留下空间。

大熊猫正好体现了这种价值。1961 年,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成立,大熊猫形象成为该会标志。1963 年,前国家林业部建立了第一批保护大熊猫的自然保护区。迄今,我国共建立以保护大熊猫为主的自然保护区67 处,庇护了70% 的野生大熊猫种群。

熊猫每两三年繁殖一次,每胎1~2 仔,会选择抚养较强壮的宝宝长大(幼崽在宫内发育时间不足两个月,刚出生时体型非常小,喝奶9 个月才开始吃竹子)。如今不足2000 只野生熊猫生活在中国,世界唯一,别无二家。

味美可食的竹子,需要有森林的庇佑,否则竹子会长得过于密集和粗大。虽然生态链被破坏后势必“殃及池鱼”,但自然链条重建之后,也会形成“鸡犬升天”的“伞护效应”。如大熊猫被庇护后,其“密接者”红腹锦鸡、金丝猴、羚牛、麝、珙桐等珍稀物种也随之得到了庇护,进而实现了保护生物多样性之目的。

近日,英国《自然》雜志发表社论认为,全球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的任务迫在眉睫,而中国在这方面正发挥重要作用,各国有必要多倾听中国研究人员长期以来积累的相关经验和成果。

《圣经》说,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我想说,“要有大熊猫”,让保护大熊猫的呼声来得更猛烈些吧!

猜你喜欢

种群自然保护区大熊猫
林业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管理策略
寻找大熊猫
遗憾的大熊猫
大熊猫也消暑
最有名的大熊猫
由种群增长率反向分析种群数量的变化
种群数量变化中的“率”和“速率”
三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获批
阅读理解
种群增长率与增长速率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