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班主任工作中的德育教育

2020-11-19

长江丛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陪伴心理儿童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临桂区六塘镇中心小学

一、前言

在我国留守儿童的问题可谓非常严峻,留守儿童由于没有父母的陪伴得不到好的教育,心理健康成为了他们所面对的重大问题。留守儿童十分希望拥有亲情,可是父母为了给他们创造更好地条件努力工作,没有时间陪伴他们成长,缺失了亲情的儿童成长的路上则会遇见各种问题。在这样的成长环境,很多儿童难以梳理自己的情感。而小学阶段是儿童的过渡阶段,对于留守儿童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需要他们从以前的自由,到现在根据规则做事,并在课堂上学习的学校的规定,但它也是小学生成长的重要时期,需要他们从幼稚、心理未成熟到现在的认真听讲、遵守校园规定的转变。而且在这个时期大部分的儿童都是自制力不强、自主学习能力差、心智不成熟的弱点。在哲学的角度上,“实践是实现真理的根本途径”。德育教育越来越收到重视,新课标明确提出“要不断注重学生的德育教育,要求班主任要在实际行动上帮助和引导学生树立的思想意识”。

二、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方式的缺陷导致德育教育的缺失

一个良好的成长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对于留守儿童来说,他们没有父母的陪伴,导致一些心理的缺陷,那部分的留守儿童无法像平常的儿童一样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而德育教育是要从小对小孩进行渗透的,而留守儿童在这一方面是有缺陷的。留守儿童的父母需要离开他们身边赚钱,儿童缺少了亲情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没有了前进的方向与动力,难免心理会被影响。一般来说,留守儿童的家庭家养方式大体被分为四类。

第一种是隔代看护,这在当代社会十分常见。但这一辈的思维方式都还停留在以前,思想比较封建,教育出来的儿童难以适应当代的社会。而且这一辈的人普遍比较喜欢小孩,会对小孩特别宽容宠溺,很容易使儿童更加任性自私,对儿童的成长没有起到正面的影响。

第二种就是由父辈进行看管,父母没有时间教育孩子为了给孩子更好的生活条件让自己的同辈人管教孩子。这样的方式孩子得不到太多的关照,大多实施放养政策,孩子难以形成正确的三观,而且心理还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种寄人篱下的日子会使大多数儿童越来越自卑,越来越胆小越孤独。

第三种是单亲看护,缺失了哪一方都十分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父亲可以让儿童有安全感,可以放心的依靠,没有母亲的儿童则十分情绪难控。父亲与母亲的陪伴都一样重要,离开了哪一方儿童都不能够茁壮成长。这样情况下成长的儿童可能会特别孤僻,自卑,还可能十分任性调皮,这就是缺少其中一方陪伴后造成的性格上的缺失。

第四种则是同辈或自我看护。留守儿童被哥哥姐姐照看,或者只有自己独立生活。由于儿童的各种能力都还没有完全形成,不能够很好的照顾弟弟妹妹或者自己,所以留守儿童可能会形成自我的性格,在今后的发展中会出现很大的问题[1]。

上述都是留守儿童,由于童年亲情的缺失,导致一些学生存在心理问题。这需要班主任对学生的思想进行引导,不断的渗透德育教育的理念。

三、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进行引导,加强留守儿童的思想政治教育

(一)构建一个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对留守儿童的思想进行加强教育

建设好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是当代社会的责任,留守儿童的问题应该得到我国的重视。首先作为教育的主要场所,学校,应该在其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教师多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困难,采用恰当的方式保护学生的心理健康,不会因为父母的不在产生自卑心理,从何而产生一种低人一等的思想。所以班主任时刻关注儿童的心理问题并与监护人进行交流,学校配备专业的心理教师,在学生遇到各种心理问题时可以有效的进行疏导,方便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的精神。包过留守儿童也是一样的,社会不断发展且快速,获取信息也有各种各样的途径,但技术和科学的进步,并没有带动人们的思想跟随时代的步伐,以学生为代表。在现当代有很多学生利用高科技产品如手机玩游戏,看黄色影片等其他网络不文明行为。这是当今社会的一个缺点,所以国家不断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这时班主任就担负起重任,要通过一些方式培育学生爱国、爱社会,积极向上的思想。思想政治教育是使学生思想进步的一个方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她们的思想也代表着国家最先进的思想。政治教育还能防止学生青春期上的叛逆。而且构建一个完善的心理体系,能够便于班主任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及时与他们沟通和引导[2]。

例如,当留守儿童与其他的同学发生争吵或者矛盾的时候,可以通过心理教师与留守儿童建立联系分析原因,合适的开解留守儿童,对其进行心理的教育,方便留守儿童产生正确的价值观,与同学解决矛盾,更好的相处。班主任也可以定期进行家访,与家长更好的交流,让家长可以更全面的关注但孩子的身心问题。对家长进行有关心理的问题,让家长可以关注到孩子的心理健康。让班主任和家长一起引导学生的思想观念,树立正确的三观意识,便于教师德育教育的开展。

(二)班主任应时刻关注留守儿童的生活状态,结合生活实例积极培育学生的德育教育

大家都知道学习它是具有潜移默化的功能。一个好的生活环境对于学生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在学校中,班主任不仅仅只充当着学生的老师,更加充当着他们的父母,除了了解他们的学习状况的同时,也要了解他们的生活,去融入其中。近几年来,但有教师反映说学生与教师的代沟越来越大,矛盾也越来越多这也就导致学生对这个教师所教的课程没有兴趣。其实这都是因为教师没有深刻的去了解学生去融入他们的生活。比如班主任可以在每一周开展一些班级活动去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等。这样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代沟会越来越小,便于班级的管理,也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如果教师们每天都只是嘴上说着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这就只是纸上谈兵,空有一番说辞而却没有实际行动。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要求学生们有好的成绩,重点是要学生们养成良好的品质与德行。这些良好的品德会让学生们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中有更好的成就。所以教师在教学之外也可以多开展一些相关的活动,让学生们在这些活动中成长起来,建立良好的品德。通过开展活动的形式学生们不光可以从活动中展现自我,还可以提高对教育主题活动的热情[3]。

例如班主任台长关于节约粮食的教育活动。会让学生们通过观看扇形统计图中人们每天的摄入物总量。通过这一课,班主任可以在教学之余对学生们进行人们每天所需要的能量进行科普。很多在偏远山区的小朋友,每天可能不能够吃饱饭。从而号召小朋友们在家吃饭时不要浪费粮食,要珍惜资源,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教师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教师会陪伴学生们走完一段很长的路,在路上教师就是一座明灯,指引着学生们未来的方向,所以教师应该合理的渗透给学生们正确的做法与价值观[4]。

四、结语

留守儿童的问题十分严重,在很多地区留守儿童的心理都十分脆弱,我国面对这种现象应该找出措施,建设好留守儿童的心理,积极培育学生的德育教育在学生小的时候就养成他们的德育之心,对他们未来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们就会只注重学生们的成绩而忽略了最重要之处,也就是心灵的培育[5]。这种教学方法会使得很多学生们的整体素质不够过硬过高。所以我们国家在新课改的要求下,要求教师们首先培养学生们的德育之心,让他们德智体美劳能够全面发展的人才。教师们应该在各个科目的授课之中渗透有关德育方面的教育,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

猜你喜欢

陪伴心理儿童
陪伴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疫”路陪伴 架起“侨”梁,心“联”你我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陪伴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