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高考视域下语文深度阅读策略

2020-11-18代彦东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20年31期
关键词:深度阅读新高考高中语文

代彦东

【摘要】新高考背景下,进一步提高了高中生语文阅读的水平。如何才能保证学生阅读学习的质量?深度阅读教学方法非常符合当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教学过程传授学生阅读技能、引导学生感悟文章内在思想、组织学生互相分享观点等。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手段来强化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

【关键词】新高考   高中语文   深度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31-001-01

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17)》的要求,高考语文进一步增大了阅读量的比重。自2018年开始,高考语文阅读量已经突破了1万字,这对于一线高中语文老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同时还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文学视野。因此基于这样的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也必将发生重大的变化,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接触文学作品,提升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培养学生鉴赏能力以及渗透优秀传统文化。但是基于目前的情况大部分学生仍然以功利性阅读占据主导思想,但是另一方面近两年的高考阅读试题要求学生有更广的阅读面和更高的阅读能力,阅读试题的作品更加趋近于学术级、经典级,所以在新高考的视域下,高中语文深度阅读是广大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深度阅读概念的提出

基于当前学界的研究来看,深度阅读并没有一个固定的定义。而關于深阅读的概念演化可追溯至古典文学作品当中。如《中庸》提到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实际上这就是深度阅读的现象。伴随着历史年轮的更替,对于深度阅读的研究也在不断加深。复旦大学GDM实验室对于深度阅读进行了这样的解读:“基于知识图谱,为读者提供深度知识服务的阅读模式”。从中可以看出深度阅读非常强调知识点之间的联系,通过图谱使得读者的线性思维更为明确,从而促进读者思维发散。结合其他学者的观点,本文认为语文学科的阅读教学中的深度阅读指的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与文字符号发生对话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语言、思维、情感、表达等多方面的阅读能力。

二、新高考背景下语文深度阅读策略分析

(一)重视课堂教学,培养阅读能力

新高考试题题量较多,阅读理解试题的解题时间更是有限,抓不住重点就容易丢分。因此教师平常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学生的阅读技巧的训练。本文提出了一下建议:(1)句内三看:关键词,句子表达特色,句内关系。(2)句外三看:句子位置,相近的句子,所处段落的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故都的秋》教学,对文章的第一、二段开展分析,结果示例如下:(1)运用了对比、衬托的的修饰手法。并在语句下面标记。(2)分析句子: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突出了北国之秋:清、静、悲凉。(3)分析句子: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突出了南国之秋:慢、润、淡。(4)总结:以“南”衬“北”,以南国之秋的“淡”来衬托北国之秋的“浓”,表达了对故都之秋的眷恋向往之情。

(二)关注生活环境,思考价值性

深度阅读是关注社会的阅读,因此,教师在课堂实践深度阅读教学时,应当引导学生联系社会的现实生活,让学生学会思考生活中的问题,以及其中的价值。比如《陈情表》阅读教学时,教师不能只关注与文言文的词汇解读上面,更需要带领学生思考文章的思想,从而让学生对于孝道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因此教师需要对学生的阅读目标进行重构,一是学生需要将认识和理解李密对于祖母的孝悌表现作为基础要求,二是内化及应用李密的孝道为最高的要求。比如教学过程教师提出问题:“找出文本中李密对祖母孝顺的具体表现”。学生依据教师的问题找到相关的语段进行分析判断,如“臣侍汤药,未曾废离”,从认知层面上理解感受李密对于祖母的孝心,从而增强学生对于传统文化孝道的理解。然后教师可拓展教学的内容,引入黄庭坚“涤亲溺器”的故事,并引导学生对于孝文化进行思考和交流,从而让学生理解孝文化是为人之本,是社会责任的表现。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反思自己的在家庭中的表现是否履行了孝道?从而促使孝文化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落实。

(三)组织学生小组,分享阅读感受

阅读是作者、读者、文本三者之间互动对话的过程。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赋予了文本新的内涵和新的阅读体验。因此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考虑阅读材料、学生差异、教学要求等多个方面的因素。教师教学中让学生组成一个探究团体,在活动中学会倾听、对话、沟通。

比如《林黛玉进贾府》阅读教学,教师需要构建林黛玉进贾府氛围,而不是教授学生简单地进行人物分析。比如说部分未读过红楼梦的学生在读书过程中,以为林黛玉进贾府介绍的是走亲戚中认识了各种各样的人物。因此教师需要基于学生的理解基础之上进行有效引导,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互相交流探讨教学中的内容,从而激活课堂的氛围,促使学生体会到《红楼梦》作为经典名著它的超群之处。本文就以两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交流为例:

生1:“可怜我这妹妹这样的苦命,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这句话看出了王熙风对于黛玉丧母表示了同情。

生2:“我一见这妹妹,一心都在她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然忘了老祖宗。”从王熙凤的话语看出此人十分善于辞令,是贾府的交际花,一番话下来不仅拉近了和黛玉之间的关系,更是让贾母听了满心欢喜。

结论

综上所述,基于新高考下的深度阅读教学,教师不仅要增加学生的阅读量,还要提高阅读能力,增强阅读理解能力,帮助学生形成阅读习惯。同时根据学生的情况,优化教育内容,使用有效的阅读方法,促进深度阅读的有效实施。

【参考文献】

[1]胡秀金.新高考背景下语文阅读教学环节研究[J].语文天地,2019, 000(005):64-65.

[2]冯莉.略谈新高考视域下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改革[J].当代家庭教育, 2019, 000(015):P.84-84.

[3]翁菊芳,邓丽婷.新高考方案下对语文阅读教学转向的几点思考[J].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9, 000(011):P.12-18.

猜你喜欢

深度阅读新高考高中语文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如何打造新高考下的高中物理高效课堂
戴着镣铐起舞
新高考来了,家长该做些什么?
高中思想政治主观题解题技巧指导
多元化引导促学生深度阅读的研究
浙江新高考化学《有机推断与合成综合题》的特点分析与复习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