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学习中学生思维发展路径探析

2020-11-18徐丽萍

启迪与智慧·上旬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思维发展小学数学

徐丽萍

【摘  要】  小学数学教学可以为小学生提供逻辑性的基础训练。作为小学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的数学,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为学生思维能力的良好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因此教师需要具备上述的意识和能力,为小学生的更好成长提供帮助。本文将重点分析小学数学学习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路径。

【关键词】  小学数学;思维发展;路径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为学生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的双向共同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因此,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既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要在课堂上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正确合理的思维方式,以及分析、概括、判断和一系列逻辑思维能力。在培养学生思维时,数学教师也必须对过往的数学课堂教学方法进行改变,把味同嚼蜡的小学数学课堂变革为旭日东升、勃勃生机、活力四射的课堂,让小学生带着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行课堂数学知识的学习,在学习中,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实现学生学习成绩提升和教师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的良好目标,给小学生在快速發展方面来一个全面的推进。

一、创设生活场景,发展思维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过程中,教师应设置一些适合小学生学习数学相关知识和发展的教学场景,使学生能够很好地融入数学教师的教学中,在学习方面积极主动和全面的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对日常生活中碰到的问题,能运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进行解决。

例如,在小学数学苏教版一年级下册《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研究中,老师可以问一些问题:龚姗的母亲让龚姗去超市买100块糖果。在她生日那天,她在同一个班将糖果给了30个孩子,留下了一块糖果。龚姗想把它留给自己,但是龚姗的母亲让她去找另一种方式来分发糖果。这一问题激发了小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技能,进而对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行培育,使小学生的思维发展获得有效的促进。再如,在学习几何问题中,教师可以对三角形和正方形的面积预先告诉学生,让他们寻找两者间的联系,进而使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升。

二、重视自主思考,发展思维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就要让学生积极思考。学生的思维很敏捷,不像成年人那样会受到很多惯性思维的束缚,他们不会压制既定的思维模式,在思维的碰撞中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教师对教学的机遇及时抓住,使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得到引发;教师还应对数学的问题善于应用,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得到激发,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因此,在以锻炼思维能力为目标的新的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独立思考,从而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知识的自主性。

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已知圆的周长求它的直径或半径》时,教师可以先问圆周的半径和直径是多少,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如何测量圆周,这样学生就可以在课堂上自由讨论,最后鼓励学生积极地发言,将讨论获得的结果和整个班级的学生分享,教师对知识的系统讲授可置放在最后。经过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讨论,教师不仅可以使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也可以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达到双赢的局面。

三、注重小组学习,发展思维能力

教学小学数学的过程,可以引入小组学习。教学中正确划分小组,组内组际进行讨论和交流,能够使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获得培育。发展方兴未艾的小组学习活动,能够使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得到提高,在身心愉悦中学好数学的相关知识。

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圆的周长》时,教师首先可以提出几个有关圆的周长的问题,根据学生对于圆的周长的了解程度以及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分组,每组4-6人。其次,教师利用PPT出示学生本节课要合作学习的问题:两个小朋友在操场跑步,一人沿着操场上画的正方形跑步,另一人围绕着圆形跑步。其中,正方形的四个顶点在圆内都有触及,问跑完一圈后他们两个谁跑的长度更多?学生根据问题在小组内进行讨论。这个问题对于学生来说存在一定的难度,若小组合作学习时迟迟无法解决,教师可给予适当的提示,使学生的学习能顺利进行。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小学生的思维创造力得到了有效的培育,学生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中实现了成长的快速。

四、利用探究学习,发展思维能力

探究教学从教学方法上来说,具有启发式、互动性和探究性教学相结合的特征,它对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的激发,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综合运用知识具有重要的意义。一个恰当的发人深省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思维的浪潮,通过思考和讨论寻求新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如《分数的初步认识》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内容,教师可出示这一问题:将一个圆圈分成两部分,每一部分必须是1/2,让学生判断。此时,学生们被分成两类,一种是同意的(绝大多数),另一种是不赞成的观点。教师不要判断对和错,而是要求学生们相互争论和陈述他们的理由。在讨论中,后一种意见是有道理的。老师继续追问:“这个问题错在哪?应该加什么词就对了?”问题引起了学生们的探索欲望。通过辩论,学生自己解决了以前无法解决的问题,并让学生学会了交流,不仅知道答案,还知道为什么是这样的答案,并敦促他们主动参与学习。问题结论的发现有效地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由此得出的结论使学生获得了深刻地理解和记忆。

总之,小学是学生学习的初级阶段,打基础是毋庸讳言的。这种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教师的努力。因此,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设计各种教学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罗晶晶.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的培养研究[J].新课程学习,2015(14).

[2]周怡.新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力培养策略探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24).

猜你喜欢

思维发展小学数学
数学教学中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研究
在读说教学中提高学生思维发展
初中英语阅读活动的分析与重构
重视听心算训练,促进思维发展
探究小学品德课与学生思维发展的有效结合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