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初中生健康的数学学习心理

2020-11-18姜宁

启迪与智慧·上旬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初中数学

姜宁

【摘  要】心理教育要渗透进学校教育的整个过程。渗透心理教育的方法主要是学科教学。心理教育在数学学科中的渗透更是不能忽视的。在进行数学教学时,老师要注重对教学情境的设立,对材料内容的挖掘,对教学进行组织,掌握知识的背景,评价方式的恰当,全面的渗透心理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探索学习的兴趣,良好的思考习惯、愉悦的学习体验和健康的个性品质。

【关键词】初中;数学;心理健康

心理教育要渗透进学校教育的整个过程,在进行各科教学和各种教育的活动以及班主任开展的工作中,都必须要重视学生的心理教育,这些都是开展心理教育工作的重要方法。心理教育在数学学科中的渗透更是不能忽视的。在进行数学教学时,老师要关注对教学情境的设立,对材料内容的挖掘,对教学进行组织,掌握知识的背景,评价方式的恰当,全面渗透心理教育,引导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探索学习的兴趣,养成优秀的思考习惯、感受愉悦的学习体验和培养健康的个性品质。基于多种工作方式的尝试和多年的经验,分析和研究了心理教育对小学数学的渗透。

一、创设愉悦情境,激发学生对事物想象的兴趣

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和心理学家本杰明·布卢姆说过:“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学生对学习的内容和材料有了兴趣就能够对他们产生刺激,兴趣就是学生在学习中的动力,让学生在面对学习时大脑是处于兴奋的状态,能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进而能够在老师进行教学的时候主动参与到其中。因此,老师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的规律为依据,再将数学在教学中的实际情况进行结合,创设有助于提升课堂中学生对学习的兴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喜欢数学、爱上数学。学生能从这一情境教学中感受到人文性,而不是简单的对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灌输。如果只是简单的讲授数学知识,学生只会对老师讲授的知识点感到厌烦和无趣,也不能对知识有一个深刻的理解,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愉悦的情绪,自然对学习的兴趣不大。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生可以在情境教学中有各种言论,表达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实现自我教育,生生之间、师生之间都能够相互影响,进而获取理想的学习心态,提升学生的心理素养,进而让学生面对数学知识有愉悦的体验,实现教学的目标。

二、设计知识背景,增强学生探索知识历史的魅力

老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不能忽视对学生进行知识背景的教学。老师要让学生了解数学的意义以及数学和生活的联系,数学能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什么样的作用。只有对这些知识背景进行深入的了解,学生才能感悟到数学的重要作用和价值。我们今天用的数学1~9的数字,被称为阿拉伯数字,阿拉伯数字来源于印度,然而却是通过阿拉伯人的传播,走向四方的,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对阿拉伯数字有一个这样的误解,就是阿拉伯人发明了阿拉伯数字的原因。也正是因为阿拉伯人对这种数字的传播,让这种数字称为国际通用的数字,所以我们把它叫作阿拉伯数字。经过对数学的背景知识进行渗透,让学生了解到以前人们的智慧,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求知欲,树立学生在面对新的数学知识的时候的自信,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魅力,建立一个高质量的课堂。介绍数学知识的背景不只是代表数学知识的来源和进程,还是生活的进步,而且这些进步都是有着数学知识的功劳,学生能够充分体会到数学知识的作用,数学知识对于我们生活的重要性,这样才能激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探索欲。

三、注重评价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自信心

教师根据初中生的青春期个性发展,设置了比较个性化的作业,就要求老师在进行评价的时候,要人性化,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衡量标准,评价的方式方法要多种多样,进而帮助学生在个性化方面的发展。当学生有不同于其他的人解题思路的时候就需要老师及时给予表扬,当然学生也有做错的时候,这个时候,老师要做的不是批评,是鼓励学生再一次进行尝试,对学生有错误的地方进行标记,并让他们自己改正错误,正确的结果是学生自己去思考、去计算的。有的学生在写这道题的时候可能公式记错了,算出来的答案是错的,也有可能是计算的时候粗心大意算错了,得出的答案是错误的,老师在批改学生的练习时,就可以在学生解题过程中错误的地方划上横线或者圈起来,写上“公式错误”或者“计算错误”等的错误原因。学生在看到老师的标记,自己进行思考和改正,再反思错误的原因,这样对数学知识进行了巩固。老师在看到学生改正后可以适当地写一个鼓励的词语,让学生体会到的是不断进步的喜悦,而不是不断出错的挫败感。科尔曼研究分析发现,教育成就落差,学生学业成绩分化,最主要原因是初中生缺乏足够的信心,即对掌控自己命运自己未来缺乏信心,学习士气低,从而影响学习,成绩低。

学生在进行学习的时候要有自我的反省和思考,这样更有助于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索欲。因此老师还要做的一个工作是,引导帮助学生自己找出错误的原因,再自己进行改正,能够让学生深化对这个问题的印象,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练习的过程中养成内省和反思的习惯,树立对学习数学的自信,让他们拥有一个良好的数学学习的状态。总的来说,新的课程改革要求就是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渗透心理教育。老师不能只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关注数学教学中对心理教育的渗透,做到两者相互配合以及相辅相成,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狀态。

【参考文献】

[1]杨俊香.心理健康教育之于初中数学教学[J].黑河教育,2017,(02).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初中数学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