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播音专业基础课教学的效性提升

2020-11-18曲海红韩锬铖

启迪与智慧·上旬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基础课气息意识

曲海红 韩锬铖

当前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在全国综合性大学及艺术类院校的普及率、占有率较高。各院校不仅愈加显现自己的办学特色,建立自己的比较优势,也在不同程度地尝试在专业课教学教法的改革,那么在教学上如何使学生建立正确的用声意识、表达意识,如何使得在基础课的教学上效果达到事半功倍,提升教学的效性是我们要思考的,也是本课题研究的基点。

一、教学瓶颈

目前基础课在教学上存在的瓶颈或难点,主要体现在学生的用声意识上——过于追求华丽的声音,忽略创作主体情感的运动。导致的问题是(一)语音和发声脱节,字化现象严重;(二)发声和表达脱节,念的痕迹重;(三)表达依然还停留在关注声音,情感不能运动起来,语言平、缺乏变化,不能有效传达稿件的实质。

二、教改理念

播音专业的学生,在审美追求中可能有对某位名人的声音的向往,于是不知不觉地刻意模仿。我们每个人用声时对自身声音的辨认从听觉感知这个角度来看是不准确的、不客观,甚至是有欺骗性的,也就是你发声时听到的自己的声音和别人客观听到你的声音是完全不同的兩个效果。鉴于存在的教学瓶颈,既然一些问题的产生是由于观念意识上的先行,那么本人建议在教学中,不妨植入一些理念,以划掉先行的并非完全正确的用声意识。

(一)尊重发音个体独特性,去千人一声的意识

“人如其声”,每一个人语音上必然附着个性符号,或表达特点或吐字特点或气息的吞吐运用等这些独树一帜的声音气质形象。我们认为,语音发声的目的就是找到属于这个人最好的声音,因此在尊重发音个体的声音特质这个基础上,建立属于他的最舒服的用声状态,建立起声音上的气质,是我们首先要考虑的。

(二)建立正确用声意识,回归生活寻找自然度

本专业学生有一个误区,认为播音专业的用声是异于常态的、“特殊”的用声。这势必导致心理——这个创作的前置因素出现问题。因此要在教学理念上纠正,使学生明白它与生活语言不矛盾,应该也必须从生活中找它的鲜活度。

(三)建立以发音人用声的切身感受为判定标准

学生愿意找“声音”,容易在发音过程中附加很多东西,因此在基础课的教学中及时关注学生的用声感受是必要的。基础课的教学场的建立依然是学生为主体。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实际用声感受和用声体验是不容忽视的。学生如果有不适感就要调整,因为正确的用声表达是不会有任何受压感,是积极的松弛状态。

三、教改方法

(一)取“中”用声

首先是声区的取“中”,中声区是一个人最厚实、最舒服的自如声区。气沉不下去,可以叹口气再说,要么找一句话,让其用生活中的正常感觉说,声音一直回落到其中声区,然后再让其体会这个声区的舒适感,真正产生从内心接受这种用声的意识。其次是气息的取“中”,气息的取“中”结合人体生理构造图,找到丹田的位置——脐下三横指,其位置正处于人体的中间位置。通过示范peng-pa-pi-pu-pai使学生体会声音由丹田拽出的感觉。并且气息的取“中”,有利于肩部的解放。最后字的位置取“中”,出字的位置是沿着上颚的中纵线,尤其行至硬腭前端,该位置神经分布密集,能够激起更多的口腔共鸣。因此对于字的位置的取“中”,有时我们用“声挂上腭”的提法来引领。

(二)状态由紧至松的调整

如果在听觉判断上觉得学生的声音紧,那么他的气息也是紧的,而前提一定是状态紧张带来的。比如在为了给学生找到正确的吸气感觉。有时让被试者闭上眼睛,让一个抹了手霜的同学在他鼻子前晃晃手,第一次闻到时他不见得记住吸气的感觉,第二次再闻再找,而教师一直在学生的腰腹部把关,当确定进气正确,再反复几次,直至使学生在生理上记住这种进气感。我们还找了一段练太极拳的口诀,大家可以凭借直接经验或间接经验将打太极的画面予以情景再现,而后再念,发现大家的声音都不自觉地松弛了,因为打太极时肩一定是松的,全凭腰转。

(三)强化词的释义性表达

在语音学习的初始阶段,学生过于关注声音,声音极容易字化。那么我在教学上就强调,读词的时候要把它的意思讲出来。这个语境可自行设定,因此便有了开放性。比如“时间”这个词语,你放到“时间如流水,一去不复返。故我们要珍惜它”这样的语境中。然后可以心里自问“什么如流水,一去不复返?”然后再说“时间”这个词时语言就有了指向,也有了释义性。越早使学生明白播音主持的用声表达就是说话越好,可以少走很多弯路。

(四)以情统领

在2007年本人提出教学情感场的建构,并具体运用到教学上 ,针对学生急于改变自己语音和发声方面存在的不足,教师要耐心指出问题不如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的,这样改起来会更快。再有调动学生的情感,这个主要源于对稿件的挖掘。

(五)求“变”意识

“文似看山不喜平”,语言的表达,有稿播音的创作也忌讳语言太平。语言表达的变化事关节奏,对基础课播音创作的教学,我们强调要有变化的意识,这个“变”更多体现在语势上,语势变了,起承转合抑扬顿挫也相应地有了变化,最开始学生可能不敢变,不会变,这时需要教师的鼓励和引导,而一旦敢于变化,可能变得不合理,语言链条畸形,不该转的时候硬转,但这是一个过程,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迈进。当能够自如地变化,不是为了变而变,是从稿件而来,从真情实感出发带来的语势的变化,内心积郁的情感就有了释放的出口,有一种酣畅淋漓之感。自然学生的创作能力和语感都有了极大的提升。

四、教改成果

教改的理念来自教学,自然最终也要还原回馈给教学。其中教改的具体措施已经应用到教学中了,已经在教学中起到了明显的效果。第一,作为口耳之学,极大提升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学之间彼此会“诊病”;第二,能够客观地看待声音,用增强词的释义性表达学生的用声不仅自然许多,且有效解决了字化的问题;第三,懂得了表意和表情的重要性,语言能够流动起来,情感能够运动起来;第四,气息被有效地调动起来,声音的通畅性也好了不少。另外在本学期八周的教学后,我们对学生的作品进行了展演,当我们的教学观念发生转变,当我们的教学措施予以改进后。学生们在专业上的很多问题都能够不自觉化开迎刃而解。

本文为吉林省教育厅“十三五”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高校播音主持专业基础课教学瓶颈的突破”成果。(项目编号JJKH20190237SK)

作者简介

曲海红  吉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 博士

韩锬铖  吉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生

猜你喜欢

基础课气息意识
渗透式课程思政在专业基础课中的开展及探讨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蕾丝气息
“春的气息”
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
春的气息
消防意识
花朵穿上身 春日气息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原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