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探究、分享中促进深度学习

2020-11-18陈华忠

内蒙古教育·综合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导学前置长方形

陈华忠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越来越强调学生的独立思考、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能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但一节课才40分钟,既要讲授新知,又要进行训练,既要经历新知的探究过程,又要进行知识总结与反思。因此,通常的教学不可能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若采取前置探究,课中分享,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交流的时间,则可以促进课堂教学深入展开。

一、精心准备,为“深度学习”铺路

课前精心设计的导学提纲,直接影响着课中分享交流的有效性,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有效推进,因此,前置探究内容预设非常重要。

(一)研读文本,精选内容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载体,在设计课前导学提纲时,要认真研读教材文本,厘清本节课的知识重难点和教学内容所处地位,以及前后联系。思考:哪些内容可以放在课前先预学、先探究,哪些内容要放在课中探究学习与交流分享。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一课时,通过研读教材,依据本节课情境,先让学生自主探究,动手操作把圆转化成已学图形,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后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运用公式解决问题。在前置探究中,动手操作和发现它们的联系最能体现个性化思维,学生根据其思维能力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转化,如图1所示。

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的迁移下,会有自己独特的发现与见解。只有个性化的操作,课堂中才会有不同的生成问题,才会有深入的分享资源。基于这些思考,本节课的课前导学提纲为:怎样把圆转化成已学图形并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尝试推导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二)借助微课,引导自学

课前预学往往以导学提纲的形式呈现,若把微课与导学提纲有机结合起来,以微课引领学生自主探究,学生课前探究能力就能大大提高了。

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一课时,前置探究内容设计与微课相互结合,导学提纲以问题为引领,让学生去探究、去推导。在学生观看微课的各种平面图的转化方法之后,引导学生找出这些公式推导的共同点,从而掌握转化的方法,为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奠定良好的基础。导学提纲没有限制具体方法,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思考进行个性化操作,从而充分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三)课前思考,前置探究

前置探究不只是提前学习知识,而是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提前思考,为课堂深入学习与交流作准备。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一课时,学生在微课引导下,尝试操作,把圆转化成各种各样已学的图形,发现两者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并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但在推导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出现圆不能密铺,折、剪拼都不能转化成已学的图形,如图2所示。

学生可能是通过预习教材,知道把圆平均分成若干等份再拼,但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剪?通过让学生课前思考以上問题,在课中及时把自己遇到的困难与同学交流,能够真正地开展深入探究、深度交流。这样,学生不但知其然,而且还知其所以然。

二、分享交流,促“深度学习”落地

学生在前置探究学习中往往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正是学生对新知识的困惑,也是实现深度学习的关键。在课中分享时,教师可以筛选有价值的问题,组织学生先进行小组讨论,再指名上台汇报,教师可适时点拨,解惑释疑等,让学生在交流与辩论中学会思考,学会学习。

(一)展学——展示成果,尝试解决

展学就是学生分享自己的探究成果,展示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展学之前,通常先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学生把自己研究的过程、发现与成果,还有困惑与问题在小组内交流、探究,得到同伴帮助进行尝试解决,最后组长把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录下来,再提到全班进行研究。

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一课时,上课伊始,笔者采取如下引导:

师:同学们,课前我们已经研究了以下内容(出示PPT,如图3)。

师:把你研究的成果、发现、困惑先在小组内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小组长应把大家提出的困惑与不能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

小组长通过整理得出以下新问题并在全班内交流——

1.圆真的可以转化成长方形吗?

2.拼成图形与原来图形有什么关系?

3.还可以转化成其他图形来研究吗?

…………

(二)研学——分享方法,解决问题

研学是在展学的基础上进行更深层的研究,把各组收集到的不能解决的问题在全班进行探究,每位学生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与见解,其他学生可以质疑辩论,支持或否定别人的观点。在探究过程中,教师适时进行点拨与引导,当学生的探究方向出现偏离时,应及时纠正;当学生找不到思路时,要及时地给予指引,让学生能够深入地开展探究学习、交流讨论。

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一课时,根据各组学生所提的问题展开研学,先展示学生拼成近似长方形的图,并要求说出拼的过程以及拼成近似长方形各部分与圆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展示的学生在汇报时,能阐述自己把圆等分成偶数份,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拼成的长方形的长等于圆周长的一半,宽等于圆的半径,从而推导出“圆的面积=圆周长的一半×半径”。每次学生上台汇报完后会说:“大家对我的分享有什么建议呢”?其他同学就会据此提出自己的看法。这样,在学生的互动交流、辨析中,有的问题就会得以解决,而还没有解决的问题,教师可适时点拨与引导。如学生争论的“圆真的可以转化成长方形吗”这一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若把圆平均划分得越来越细,然后拼接在一起,得到的图形就会越来越接近长方形了(如图4)。

通过问题驱动、学生的交流、课件的演示,争议的问题最终得以解决。课堂上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学生能深入探究学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拓展延伸,使“深度学习”有效

深度学习从课中延伸到课后,当学生知道了可以将圆转化成长方形来推导圆的面积公式之后,教师可以把这一问题进行适当拓展与延伸,要求学生课后上网搜集有关圆面积公式推导的其他方法,并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利用“割圆术”证明了这一公式的故事。这样布置课外作业,能够使深度学习进一步延伸到课外,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与自主学习能力。

总之,深度学习的重要特征之一是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前置探究,学生不受时间限制;微课引领,先让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尝试解决问题。课中依据问题,进行展示、研学,从而促进深度学习有效开展。

猜你喜欢

导学前置长方形
被诊断为前置胎盘,我该怎么办
前置性学习单:让学习真实发生
国企党委前置研究的“四个界面”
分类数 不出错
被诊断为前置胎盘,我该怎么办
巧替换 妙解答
长方形的困惑
“阉割课堂”,本不是“学案导学”的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