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民间打击乐融入高校打击乐教学的重要性

2020-11-18朱启宁

参花(下) 2020年11期
关键词:教学方式

摘要:“世界鼓乐在亚洲,亚洲鼓乐在中国,中国鼓乐在山西”,山西鼓乐以绛州鼓乐、威风锣鼓、太原锣鼓三大乐种著称。民族打击乐学科的初级建设本就源于我国各地方的民间打击乐和戏曲打击乐,民间打击乐对专业院校的打击乐教学有着重要意义。民间打击乐具有浓厚的当地特色,具有相当成熟的表演方式,乐曲适合老百姓欣赏。本文主要以山西鼓乐为例,阐述将民间打击乐融入高校打击乐教学的重要性。

关键词:山西鼓乐 教学方式 传承及发展

我国民间音乐历经了几千年的发展历程,随着时间的流逝,积累了相当一批十分优秀的民间音乐作品。各个地方的民间音乐都有着极强的民族性和地域性,与当地的民俗习惯相融合,与民俗活动相结合,通过口口相传而流传下来。尽管民间音乐还在静静地流传繁衍,然而各地方淳朴的民间音乐在年轻人中并不十分受重视。“世界鼓乐在亚洲,亚洲鼓乐在中国,中国鼓乐在山西”。 山西鼓乐主要以绛州的鼓(绛州鼓乐)、临汾的锣(威风锣鼓)、龙城耍大钹(太原锣鼓),这三大乐种著称。这三种鼓乐风格各异,各有千秋,以山西鼓乐为代表的民间打击乐有着丰富的历史底蕴及艺术价值,将其融入高校打击乐教学中,对学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读与识

高校音乐教学有一整套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以及系统的教材支撑学生的音乐基础学习,如音乐理论基础、和声、曲式等学科。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一定的音乐理论基础,习惯于看五线谱、简谱进行照谱演奏。而民间打击乐演奏者的学习多由师傅口传心授,中国的汉语属声调语言,有着较强的音乐性。曲目与当地生活风俗密不可分,具有浓厚的当地特色,乐曲适合老百姓欣赏。如威风锣鼓在几千年前就在洪洞三月三走亲过程中演奏,流传至今各村村民依然会在走亲活动中演奏《西河滩》《五路垣》《四马投唐》《吃凉粉》等曲目。乐曲十分完整,有着故事情节,在演奏的同时,通过丰富的心理变化,融合十分符合剧情的肢体动作,生动地展现出富有当地特色的乐曲。各地的锣鼓都有自己的文字谱,且韵谱方式融入了方言,带有濃厚的地方特点和韵味。而锣鼓节奏的丰富性,表现在既有其民间锣鼓普遍存在的特性,又有其自身锣鼓乐的特殊节奏与巧妙运用。在不改变节奏的情况下,采用“加花变化”的手法形成一、三、五、七节奏基本单位的变体①。在民间符号记谱中,并没有体现具体的鼓点(图1),所以许多民间艺人的演奏手法不固定,鼓点加花有一定的规律,变化丰富。在状声字谱中,节奏类型只作为单纯的节奏时值去分析,强弱关系要根据曲谱的情感而定,大多数这种多变灵活的形式很难在谱面中精准地表现出来,如威风锣鼓《大煞》曲片段(图2),这种曲谱的强弱关系则需要依靠有经验的老艺人的读谱、韵谱体现出来。这一锣鼓乐的特殊普利形式,以及相关音像资料内容运用在打击乐教学中会使学生建立一个立体的读试谱的能力,以点带面加强学生在民族打击乐学习中对乐谱中信息的掌握,以及锻炼打击乐学生对乐谱的唱念能力。会使学生更容易也更清晰感知到地方传统民间打击乐的内涵及魅力,也可以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以及在重奏中的配合能力和节奏能力。

二、演与奏

所谓“器乐演奏”应当“演”与“奏”并重。“奏”乃是音乐本质,“演”乃是舞台表演。高校打击乐学生具有较扎实的音乐理论基础,有固定的演奏手法,注重科学性、演奏规范性、技巧性,在学习中需要掌握多种乐器,包含民族打击乐、戏曲打击乐以及西洋打击乐。然而,在演奏中却相对缺乏舞台表现力,演奏方式较单一,多运用双手对鼓槌的控制以及通过敲击鼓的位置、鼓槌接触鼓边的位置、与鼓皮的角度和音色。而在民间打击乐演奏中则对舞台表现力更为突出。例如绛州鼓乐以“花敲干打”②著称,现有十几种敲奏技法,即击鼓边、敲鼓边、磨鼓钉、打鼓帮、敲鼓架、单槌滚、双槌相击等,充分发挥了中国鼓的音色,同时也应用在许多曲目中。传统的绛州鼓乐讲究“骑马蹲裆式,干活三分怒”,民间鼓者在演奏时相对动作较大,注重舞台效果、气势。如著名打击乐演奏家王宝灿老师曾提及“五动一控”的演奏方法:头甩动、臂扭动、腰转动、手挥动、脚移动。绛州鼓乐团对舞台效果更是用心良苦。以打击乐为核心融合众多艺术形式于一身,并且赋予了其新的艺术生命,将中国戏曲的音乐个性,融入舞蹈、形体,包括化妆、造型、服装、美术等方面。教学过程中,在对学生进行基本打击乐训练的同时,进行形体和戏曲训练尤为重要。例如对“威风锣鼓”的教学,威风锣鼓要求八分音符过头,十六分音符过肩。威风锣鼓的现代锣鼓曲牌一般都是在传统曲牌的基础上二度创作而成。为了适应现代人的审美,加强了舞蹈表演的成分,创作了适应舞蹈表演的曲牌。笔者认为,高校打击乐教学在专业能力训练的基础上融入多重元素,有助于更好地控制身体及肢体语言,从而给音乐带来更多的感情与张力。如在重奏的训练中,通过绛州鼓乐《牛斗虎》的教学使学生感知如何更好地理解其内容,并通过节奏和动作模仿得惟妙惟肖,讲述一牛一虎相遇、相斗的故事。《杨门女将》从眼神灵气十足、炯炯有神到结合戏曲中的舞台表演,将鼓的阳刚与女子的阴柔结合,生动表现出巾帼不让须眉的女英雄。《老鼠娶亲》通过表情和眼神以及身体动作控制,表现出老鼠娶亲一路上紧张、小心、开心等各种心理变化。在民间打击乐中,这只是一小部分代表性作品,但这一系列内容的训练对学生肢体的表现,对曲目感情的把控以及对音乐的理解都将是一个很大的提高。使学生真正实现在演奏过程中从读谱后单纯的“奏”变成富有情感、贴近主题、自内而外的演奏。

三、发展与传承

我们的民族音乐教育无论是面向普通教育还是专业教育,都应当而且必须建立在传承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上。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音乐文化精髓的基础之上,将民族音乐文化作为音乐教育之本,这不仅是继承和发展民族优秀文化的需要,也是弘扬民族精神,树立民族自信的重要途径。高校是传承文化精神最重要的载体,文化传承及其改革创新是我们这个时代必须直面的使命,是国家软实力发展的战略基础,也是现阶段我们需要着重考虑的一个战略性全局问题。作为高校教师更是重任在肩,责无旁贷,如将山西鼓乐这样极具代表性的民间打击乐运用在实践教学中是尤为必要的。它会使学生认识到中国民族音乐和西方音乐一样,是人类历史上精神文化的瑰宝,让我们的民族音乐文化遗产传承下去,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音乐文化。如今,很多现代音乐作品越来越多地运用民间音乐的曲调和元素,甚至西方一些作曲家也在使用中国民间音乐素材,并创作有中国民族风格的作品。我们应该将民族音乐与当今世界的多元文化结合起来,兼容并蓄,博采众长,相辅相成,形成积极向上、高雅健康的音乐氛围,真正地走出一条我们自己的民族音乐发展之路。本着这样的理念,推进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改革,全面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和国家竞争力,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使我国更多的像山西鼓乐一样十分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间乐种源远流长。

四、结语

张君仁教授曾在一次讲座中提道:“一定要回归传统、尊重传统、学习传统,坚持以传统为基础的创新道路。从对西方艺术音乐盲目的顶礼膜拜中解脱出来,走向民间,投身到中国人民大众的民俗文化生活之中!”专业院校的民族打击乐学科的初级建设本就源于我国民间各地方的民间打击乐和戏曲打击乐。民间打击乐对专业院校的打击乐建设有着意义非凡的重要性。民间锣鼓、鼓吹乐及戏曲锣鼓是中国传统打击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悠久、受众面广,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现有的高校打击乐教学中不应该仅仅停留在书本的学习上,在学习民族打击乐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到以山西鼓乐为代表的丰富的优秀民间打击乐,通过对中国传统打击乐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领奏能力。学习锣鼓作为了解常用曲牌、民间文化有着重要意义,加强了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传统音乐的认知。

注释:

①张伯瑜在其《中国锣鼓乐的节奏构成》中指出中国锣鼓乐节奏具有二维特性,提出在不改变时值长度的前提下,采用“加花变化”的手法形成一、三、五、七节奏及本单位的各种变体。

②花敲干打:演奏者充分利用鼓的各个部位以及鼓槌、鼓架的最佳声音进行演奏,演奏起来浑厚博大,气势磅礴恢宏,声韵铿锵,粗犷豪放而有力度。

参考文献:

[1]李真贵.中国锣鼓乐特性探微[J].音乐研究,1996(04):87-96.

[2]安志顺.推出好作品  服务新时代——谈中国民族打击乐的创作和表演[J].人民音乐,2002(08):14-15.

[3]张平.山西绛州鼓乐初探[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3(04):60-65.

(作者简介:朱启宁,男,硕士研究生,北京语言大学艺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打击乐教学)

(责任编辑 刘冬杨)

猜你喜欢

教学方式
通信电子电路课程思政元素挖掘及其教学方式探索
当十二星座成为老师
如果十二星座是语文老师
对教学方式的分析与阐述
“真”学习: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改进
聚焦核心素养 改革教学方式——南安国光中学提升办学质量的实践探索
浅谈新型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困境及解决策略
传统教学方式在高中文科教学中的继承与发展初探
信息化教学方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