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设计专业信息化教学水平提升策略探究

2020-11-18吴云扬

参花(下) 2020年11期
关键词:艺术设计职业教育信息化

摘要: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信息化教学贯穿教学的始终,已成为一种教学潮流。本文以五年制高职校艺术设计专业《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为例,分析该专业信息化教学存在的问题,探究该专业信息化教学水平的提升策略,并对该专业信息化教学提出展望。

关键词:艺术设计 信息化 职业教育

信息化教学早在20世纪末至21纪初就被应用于教学当中,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更是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信息化教学已成为一种教学潮流。而五年制高职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如何与信息技术相结合,以提高教学效率,增强学习效果,是教育工作者需要探究和明确的问题。

一、艺术设计专业信息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随着信息化步伐的不断推进,信息技术不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也对教育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五年制高职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的方法与手段在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也在不断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适合信息时代的要求,更不能满足新时代对教育教学的要求。

五年制高职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如何在信息化潮流中更新教学观念、提升教学水平、优化教学手段,是目前面临的重要问题。

教育工作者要直面四个方面问题。一是大部分学生由于没有美术基础,自身的学习能力相对比较薄弱,学习自觉性也不高,传统的教学模式使他们在课上比普通高校的学生更容易分散注意力;二是部分教师教学模式陈旧,信息化教学观念未能延展至教学过程中;三是学校信息化平台建立还未普及到全体教师,平台的使用率不高,平台与艺术类课程的结合存在脱节现象;四是课程,以《设计基础》课程为例,该课程为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多以手绘为主,采用传统的“传授—接受”模式,教师示范,学生临摹,信息化程度低。部分教师的信息化观念未能更新,信息化水平自然也就不高,信息化观念制约着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影响着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的效率,从而形成了五年制高职校艺术设计专业信息化教学水平推进缓慢的问题。

二、《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一)《设计基础》课程分析

《设计基础》课程是五年制高職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从美术思维向设计思维转变的重要课程。设计是把一种设想通过合理的规划、周密的计划,通过各种感觉形式传达出来的过程。设计在人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也装饰并美化着人们的生活。

《设计基础》课程是对设计的基本规律和共通基础的一种学习,通过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实现由素描、色彩向专业设计课程的过渡,做好设计表达与设计思维两方面的准备。学生在学习《设计基础》课程之前已经开设了素描、色彩、设计素描、设计色彩和相关设计软件等课程,初步具备了设计思维。

随着设计行业的兴起,设计的审美、思维和软件也在不断更新,大众审美能力也在不断提升。现代社会对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培养出高质量的适应社会审美及快速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是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最终目标。

(二)《设计基础》课程信息化教学的现状

其一,大部分五年制高职校《设计基础》课程作业以手绘为主,未能贴合学生学习现状进行学习迁移。随着信息化教学的不断普及,设计课程对于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单纯的手绘设计教学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的需求了。我校《设计基础》课程开课前学生已经进行了一定课时的Photoshop、Illustrator学习,但是由于在《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中以手绘作业为主,软件的参与度不高,造成了学生对软件的大概率遗忘,以至于无法将软件知识与设计基础知识结合进行学习迁移。

其二,教学手段信息化程度低,教学形式单一。课堂的授课方式主要依托教师的口头语言,辅以板书、PPT等,信息化表现的方式和手段单一。五年制高职校学生普遍上课注意力不够集中,传统的授课方式不能很好地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低。如《设计构成》课程中的平面构成基本元素点、线、面,学习内容由浅入深,开始时较为简单,部分枯燥的理论课会让学生产生厌倦情绪,以至于讲到色彩构成理论的重点时注意力就很难集中了。

其三,课程内容未能跟进设计的最新动态。当下的设计行业,好的设计作品更新迅速,设计思潮不断涌现,但是教材与教学设计的更新相对缓慢,书本案例的展示跟不上最新的前沿设计理念,师生对设计行业前沿信息的获得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教学内容落后于时代,很难培养出创新型的设计者。

三、艺术设计专业信息化教学水平的提升策略

如今,无论是书籍、杂志、报纸等传统媒体,还是公众号、网络等新媒体,新的文化内容都呈现出了爆炸式的传播。在这样的信息时代,五年制高职校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教学必须与信息化相结合,进行教学手段、内容、平台等多方面的更新,以提升信息化教学水平。

虽然信息化在教学中是辐射所有专业的,但信息化教学水平的实际情况是存在较大差异的。这种不均衡现象的出现与不同专业的教学内容、特点有着较大的关联,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设计基础》课程在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设计思维转变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如何提升《设计基础》课程的信息化教学水平要从学生、教师与学校三个方面进行探究。

(一)拓展学生的学习渠道

在《设计基础》课程网络教学中,信息化已经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由于年初疫情影响,很多高职校都开展了网络课程教学活动,信息化教学在疫情期间反而得到了充分的实践与探索。网络教学统筹利用了智慧校园、职教云平台、微信、腾讯课堂、QQ课堂等相关软件与平台,这些信息化的新渠道为固有的教学模式拓宽了思路,打破了原有传统课堂的沉闷氛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拓展学生的学习渠道后,信息化的教学优势得到了充分的应用,学生能够在相对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同时,互联网上各学科的知识内容十分丰富,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在开放的网络平台上寻找相关的内容进行自主学习。

(二)丰富教师的教学手段

《设计基础》课程中有部分艺术理论内容,这些内容往往相对枯燥乏味、晦涩难懂,容易使学生丧失对课程的兴趣,磨灭学生的学习热情。在疫情期间的网络课程教学中,《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被分为三大模块,每个模块都添加了与课程相关的课件和视频资源。这些资源上传至学习平台后,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反复观看,对教学中重难点的学习有着较好的作用。

同时,在常规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利用信息化的多媒体资源来更新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更加直观地理解知识点。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微课、慕课逐渐成为常用的教学手段。借助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手段开展教学,不仅可以解决教师在课程教学中遇到的很多难题,还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学习主动性。这种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对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着明显的效果。

(三)完善学校的专业平台

优质的信息化教学平台是学校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的基础。“职教云”是高职类学校的专业平台,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网络教学实施过程中,信息化的网络平台可以为师生提供良好的及时的学情互动与反馈,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手段,提升了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也促进、推动了教师的成长。同时,学校还可以提供良好的培训平台,利用课余时间邀请信息化教学专家、学者为教师提供专业的指导和经验的分享,为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助力。

四、对艺术设计专业信息化教学的展望

信息时代,互联网技术、教学手段、专业技能都在不断地更新和发展,因此,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的提升不可能一蹴而就,这是一个长期的、连续的,甚至是终身的学习过程。五年制高职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因为专业的原因,可能比普通教师更有机会接触新的软件、新的技术,但教学水平提升的前提是教育理念的转变,所以艺术设计专业教师还应加强信息化教学的研讨活动,不断交流,互补优长。教师必须不断充实自身的信息化知识储备,提高信息化教学能力,不断优化教学方法与手段,增强课堂学习效果,这样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具有扎实设计基础能力、敏锐设计思维能力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曹云凤.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信息化教学改革探究——以“设计制图”课程为例[J].科教导刊(下旬),2019(05):92-93+103.

[2]田新芳,林雯.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研究现状——基于十年CNKI相关论文的内容分析[J].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18,17(04):28-33.

[3]崔景朋,刘丽丹.“互联网+”时代艺术类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1(23):188-189.

(作者简介:吴云扬,女,硕士研究生,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艺术设计专业,研究方向:艺术设计教育理论与实践)

(责任编辑 刘冬杨)

猜你喜欢

艺术设计职业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书封与现代艺术
河北师范大学艺术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