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香港本土文化在陈幼坚作品中的意识体现

2020-11-18唐飞虎王宽

参花(下) 2020年11期

唐飞虎 王宽

摘要:香港设计师中陈幼坚的作品在东西方融合方面做得最为出色,巧合的是,香港本身的地理位置也决定了它既具有东方温婉的风情,也具有西方务实的风格,所以,陈幼坚的作品自然就有香港本土文化的意识体现。通过研究香港本土文化和陈幼坚的作品,可以发现时代特征下设计师的作品如何体现地域意识,同时,地域的本土意识又如何反作用于设计师的意识。

关键词:香港本土文化 陈幼坚 多样文化

一、引言

香港特别行政区是世界三大天然良港之一,这里包容了形式多样的文化和传统,处处展现出了活跃浓郁的创意氛围。兼容并济的香港肩负了全球化进程中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使命,呈现出了一派繁荣盛景,也形成了相较于东西方文化独树一帜的香港本土文化。

作为接受东西方文化的世界大都会,设计必不可少地成为展现本土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香港特区政府也一直重视创意产业的发展,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香港特区政府派送官员前往英国、澳大利亚等国进修和考察西方创意产业。70年代,香港大力提倡设计教育,使之成为中小学的必修课。对设计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以及切实的教育制度,使得设计的理念和方法得以普及,为高等设计教育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广泛的社会基础。相应而出现的则是一系列在世界上都享有盛誉的李永铨、靳埭强等著名的设计师。而陈幼坚这位土生土长、获奖无数的香港本土设计师,在谈论香港设计时自然不可避免地成为灵魂人物。无论是早期为迎接香港回归而创作的招贴海报《情深》还是后期为可口可乐而创作的中文标识,都有其浓郁的个人设计意识体现。在近些年的访谈中,陈幼坚不止一次地描述了自己的成长经历,而香港作为他的家乡其本土文化自然也无可厚非地成为陈幼坚设计作品中的重要烙印。研究香港本土文化在设计作品中的意识体现,不光对研究陈幼坚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对研究香港本土的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陈幼坚简介

陈幼坚,出生于香港,系香港设计之父,艺术家、品牌顾问。在过去47年的广告及设计生涯中,他带领其1980年创立的陈幼坚设计公司荣获本地及国际设计奖项超过600个。自2000年起,不断在创作领域作出新的尝试,从商业设计走向艺术领域,自2010年起发表以iPhone摄影的作品系列《iEye爱》,陈幼坚的作品先后在香港、上海、米兰、北京、大阪及新加坡展出。2017年在东京POLA Museum Annex发表最新摄影装置艺术个展,其艺术及设计作品获苏黎世设计博物馆、中国美术馆、香港西九M+、香港艺术馆及香港文化博物馆等机构,以及中国内地、日本、意大利、美国等地的私人藏家收藏。陈幼坚独特的“东情西韵”设计风格鲜明,深受国际设计界推崇,为年轻一代设计师带来深远影响。

陈幼坚曾在一所小学里担任代课老师,但是因为其活跃的性格很快就辞职。本身有良好英语基础的他迅速收到了当时香港最大的广告公司格兰广告公司的录用通知,在公司里陈幼坚不光学会了设计的相关知识,同时也明白了西方人如何看待东方的传统设计,很快,他就在格兰公司站稳了脚跟。在格兰公司工作了三年以后,他又先后转投了三家广告公司,在广告界打拼了十年。陈幼坚在1980年终于选择跟太太共同创建了达尔讯广告公司,六年后又成立陈幼坚设计公司,自成立以来获本地及海外设计奖项逾600个。[1]浑厚的设计风格和丰富的获奖经历很快使得他声名鹊起,2002年在日本举办的“东情西韵”的设计展更是将他的事业推到了如日中天的地步,就在2017年的DFA设计大奖赛,他被授予了DFA世界杰出华人设计师,属于他的黄金时代才刚刚到来。

三、香港本土文化在陈幼坚作品中的体现

研究香港本土文化不难发现它有几种特性:首先是交融性,多样的历史进程造就了多样的文化,西方文化、东方文化、岭南文化、东南亚文化,多样的文化在这里相处融洽,而香港的交融性也得以在这里体现。其次则是商业性,随着改革开放初我国领导人提出来的一系列有力措施,使得香港成功跻身“亚洲四小龙”,从昔日单纯依赖进口贸易变成现如今经济繁荣、人民富足、备受瞩目的亚洲重要制造业中心之一。[2]

经济上的迅速发展使香港商业化气息非常浓厚,寸土寸金的房价、忙碌的都市白领、繁华的商业城都使香港的文化导向指向商业,商业的发展既是香港文化的动力,也是香港文化的源泉,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最后,其文化特点还展现为溯源性,20世纪70年代以来,社会变革的浪潮使得年轻人开始对祖国的文化进行探索,也使得年轻人走上了对传统文化追溯的道路,同时,香港文化艺术界也呈现出了兼容并蓄的盛况,以香港本土文化为主干,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养分的风貌开始呈现,形成了现在具有东西方特色的香港文化。

(一)东西文化的交融

香港多样文化的交融造成了東西文化的碰撞,尤其当时中国文化开始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陈幼坚的设计也开始转型,进入了高速的发展期,在这一时期,他开始意识到了“中西合璧”是使自己的设计走向世界舞台的重要方式,于是他开始大量地将东西文化结合进行再设计。以2017年最新发布的设计“思路系列-S Chair”来说,他将自己收藏的一张经典的欧式S形对谈椅子作为灵感来源,结合了中国丝绸之路“互通”的概念来进行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他融合自己对中西文化的理解,还有对精品工艺的执着追求创造出了一个暖系的实心胡桃木椅子,椅子的细节都用手工来打磨,充满了几何线条的美感和人性化的关怀。

在谈及这个设计时,他说,“这个系列一方面融合了我对古今中西文化的理解,还有对精品工艺的执着追求。而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营造一个更开放和舒适的交谈环境。把两个不同的人,在微妙的空间里放在一起,让他们产生不同的化学作用。”中西文化在这把椅子中体现了出来,也体现了陈幼坚一直受香港多样文化熏陶造就的设计理念。

(二)商业化的体现

香港的文化属性一直在指向商业,而陈幼坚也一直在多个场合强调设计的商业性质,他最著名的关于商业、设计还有艺术的关系的一段论调是:“商业是命题,艺术是境界,我无非是努力将商业命题做到艺术境界。”在他看来,商业和艺术并不冲突,设计的关键本身就是把商业的属性变得更艺术,而在他的从业经历中,他也一直在向这个方向努力。在陈幼坚设计公司创立之后,他就一直致力于让客户的商业提案在满足商业属性的同时也符合艺术的审美,而他的公司也从4个人开始一直做到了如今得到美国Graphis杂志的认可,将陈幼坚设计公司选为世界十大最佳设计公司之一。商业上的成功对于陈幼坚来说一直是得心应手,而客户也同样认可他的设计,无论是可口可乐还是香港机场这样的大型场所都喜欢找陈幼坚进行设计,“商业”这个属性对于陈幼坚来说似乎与生俱来,而其独特的成长环境恰恰提供了这种属性的天然存在,所以,香港的商业性质在陈幼坚的设计中无处不在。

(三)回溯中国传统文化

通过陈幼坚早期的设计我们可以发现,在他前期的作品中西方的构成主义影响深远,作品多呈现出强烈的几何形态感和现代设计风格,颜色上也多采用高纯度的原色,更受西方文化的影响,讲究采用大量的几何图形或饱满亮丽的色彩来提高视觉感受,20世纪80年代后,陈幼坚的设计开始逐步回溯中国的传统文化,他开始意识到了“中西合璧”的重要性。因此,他开始将大量中国传统视觉元素融入到作品当中,如我们所熟知的传统的龙纹、毛笔、水墨等视觉符号。我们比较熟悉的迎接香港回归的招贴作品《情深》中,就运用了“筷子”这一极富中国风的意象,通过筷子并排的造型来体现“一国两制”思想联通香港未來的设计思维,既实现了主题传达,又使其呈现出独特的韵味。[3]而从他的其他著名的设计作品中我们也不难发现中国传统设计元素的身影,由此可见,传统文化对其影响之深远,回溯也越来越成为香港设计师创意思维来源的一个重要方式。

四、结语

生于斯,长于斯,地域的文化属性不光会在城市的建筑风格上有所体现,也会在多个文化领域展现出来,对陈幼坚这个代表香港设计界的设计大师来说,每个香港的重要时间节点他都曾参与进去,不论是庆祝北京奥运会所作的招贴《新北京,新奥运》,还是20世纪香港歌坛黄金时期为张国荣和梅艳芳设计的CD封面,其设计作品都能体现出当时香港本土文化的特点。所以,从文化传播的层面来说,陈幼坚先生是重要的香港文化的传播者和输出者。而反向思考,何尝不是具有多样文化特点的香港文化成就了如今具有国际视野的陈幼坚。

每个地域都有自身独特的文化属性和魅力,研究香港的本土文化在陈幼坚作品中的意识体现,其实正是研究大时代下环境对人意识导向的影响,每个设计师其实都会受到原生环境的影响,但是只有像陈幼坚先生这样在环境中成长但是又不受环境所拘束的设计师才会真正受到世界设计界的认可,而原生的本土意识到最后其实也正是自己的优势和特色所在。

参考文献:

[1]海潮.香港设计界“教主”——陈幼坚的设计理念[J].美与时代:上,2010(4):38.

[2]杨婷婷.陈幼坚平面设计思想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3.

[3]张玉梅. 中国传统视觉元素在陈幼坚作品中的运用[J].大舞台,2014(6):99-100.

(作者简介:唐飞虎,男,硕士研究生在读,南华大学设计艺术学院2019级,研究方向:环境设计与视觉传达;王宽,男,南华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环境设计;唐卫东<通讯作者>,男 ,南华大学设计艺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环境设计)

(责任编辑 刘月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