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民族精神的内涵要义、理论价值与实践路径浅析

2020-11-18杜韶婕

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民族精神新时代

杜韶婕

[摘要]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将中华民族精神总结为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和伟大梦想精神。新时代抓好民族精神的认知与实践就需要系统理解民族精神的内涵要义,充分认清民族精神的理论价值,找准选好传承弘扬民族精神的实践路径。系统梳理新时代民族精神的内涵要义、理论价值和实践基础,有利于我们理解民族精神的伟大意义,从而为推动新时代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精神支撑与实践指导。

[关键词]新时代  民族精神  实践基础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245(2020)03-0014-04

DOI:10.19499/j.cnki.45-1267/c.2020.03.003

在2018年3月20日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对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做出了深刻阐释。他讲到: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1]。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如此紧要关头又遭遇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困难和挑战叠加,更有必要从理论与实践的高度,去研究新时代民族精神的内涵要义、理论价值与实践路径,为传承与弘扬民族精神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依据。

一、内涵要义——伟大民族精神是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灵魂,坚强的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历史长河中奋勇向前、生机勃勃的精神支柱。中华民族精神生长于数千年文明进步的历程中,内化为中华民族的性格特质和意志本色,是中华民族之魂,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的不竭源泉。

(一)民族精神是历史演变中的文化积累,其要义有伟大创造、奋斗、团结和梦想精神

历经千百年风霜雨雪形成的伟大民族精神,具有其独特的密码基因和丰富的内容体系,也因此创造出诸多世界奇迹。首先,伟大创造精神是中华民族开天辟地、深耕细耘的活力基础。它使中国民族产生了伟大思想巨匠、发明了伟大科技成果、创造了伟大文艺作品、传承了伟大史诗、建设了伟大工程。这些伟大创造,既是中华灿烂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蓬勃向上的内生动力,为中华文化的不断创新发展提供了清澈如许的源头活水。其次,伟大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玉汝于成的重要法宝。中华民族的发展成长史是一部开疆拓土、战风斗雪的拓荒史,是一部筚路蓝缕、顶风冒雪的建设史,是一部吃苦耐劳、趴冰卧雪的奋斗史,尽管诸多不易,尽管诸多困难,但是几千年来中國人民没有退缩,始终以自强不息、革故鼎新的顽强意志,以勤劳和智慧建设成这一片大好河山。再次,团结精神是中华民族广聚民心、成就伟业的精神纽带。团结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文化基因。千百年来,中国儿女团结一心、和衷共济,使中华民族结成了守望相助的整体和多元一体的关系,特别是近代以来,在民族存亡之际,各族人民同仇敌忾、共抗外侮、浴血奋战,打败了一切外来侵略者,捍卫了民族独立,书写了一部建党建国的壮丽史诗。最后,伟大梦想精神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不改初心的坐标支撑。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始终怀揣梦想、夙夜以求,从盘古开天到秦皇一统,从商鞅改革到王安石变法,都反映了中华民族为实现梦想而执着的精神。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梦想,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更是成为新时代每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

(二)民族精神伴随时代发展,不断丰富其体系,并注入新的时代内涵

中华民族在长期发展中形成的伟大民族精神以及在其影响下产生的一系列伟大成果,曾使中华民族自豪不已,曾令世界为之瞩目。但是自鸦片战争以来,随着国家积贫积弱,在封建统治的精神压迫和帝国主义的侵略统治下,民族精神为之不伸,中国人民长期处于精神被动状态,伟大的民族精神也在这一时期黯然不显。1927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才使得中华民族的伟大斗争有了主心骨和领路人,找到了谋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锁钥,在近百年的革命、建设、改革历程中,铸就了一座座光芒四射的精神丰碑。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南泥湾精神、西柏坡精神、抗美援朝精神、大庆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奥运精神、塞帕罕精神、蒙古马精神等在内的一系列既有民族特色又有时代特点的新精神[2],它们既在不同时期引领了民族精神的发展方向,又深深铭刻在中华民族的精神谱系中,融入民族精神的血脉里;既滋养着伟大创造、伟大奋斗、伟大团结、伟大梦想精神,又为其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

二、理论价值——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奋勇前行的不竭动力

“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3]民族精神伴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的是其本身深厚的理论价值。这是根深蒂固于每一个华夏儿女心中的精神基因,并在时代的变迁中不断丰富提纯。

(一)新时代伟大民族精神中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

新时代的民族精神本质上具有鲜明的人民性特点,蕴含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表现出鲜明的马克思主义品质。

民族精神着重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历久弥新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培育的!”[5]困难时期,党带领人民不惧挑战、勇往直前,攻克了一个又一个“娄山关”“腊子口”。特别是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千万中华儿女身体力行、团结奋战,充分表明,人民群众具有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只要始终相信人民、紧紧依靠人民,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就一定能凝聚起广大人民的意志,创造属于自己的奇迹。

民族精神体现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从民族精神的内涵要义与产生途径看,无一不是为了创造更好的未来。正如马克思讲,“历史承认那些为共同目标劳动因而自己变得高尚的人是伟大人物;经验赞美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4]在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勇闯深水区、敢啃硬骨头”的决心全面深化改革,以“不让一个人掉队”“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信念打响脱贫攻坚仗,以“得罪千百人、不负十三亿”的勇气管党治党,在这些奋斗中所展示出来的伟大创造、伟大奋斗、伟大团结、伟大梦想精神,深刻体现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二)新时代伟大民族精神是激励中华民族奋勇前行的不竭动力

国家的繁荣昌盛,需要人民的共同奋斗;民族的长盛不衰,缺不得精神的永恒贯注。习近平总书记讲到,“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仅要在物质上强,更要在精神上强。精神上强,才是更持久、更深沉、更有力量的。”[6]只有将民族精神贯注到民族基因谱系中,才能不断激发前行力量。

民族精神对道路指向具有价值引导作用。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国际政治格局正在由“一家独大”向“一超多强”转变,逆全球化、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不断抬头,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全球发展深层次矛盾凸显,中美之间能否走出修昔底德陷阱依然难辨,西方敌对势力不愿也不甘心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壮大,千方百计对我进行遏制防范。“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是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7]民族精神作为凝聚人心、厚积力量的重要精神载体,需要我们不断从中汲取力量,并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与属性要求,不断增强人民群众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轮行稳致远。

民族精神对人民群众具有激励推动作用。历史是由人民创造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总是在一些特殊年份给人们以汲取智慧、继续前行的力量。”[8]回顾历史,我们从实现封建专制向人民民主专政的伟大飞跃,从人民由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些成就都是在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过程中培育和发展了民族精神,反过来民族精神又哺育了人民的价值取向,激励一代代中国人民为之不懈奋斗。被授予“时代楷模”“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的八桂好儿女黄文秀经常用长征精神来勉励自己,在一篇文章中她写到,“让扶过贫的人像战争年代打过仗的人那样自豪,长征的战时死都不怕,这点困难怎么能限制我继续前行。”[9]她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了自己在入党申请书上的庄重承诺——“要用自己的力量为他人、为国家、为民族、为社会做出贡献”。[10]

(三)新时代伟大民族精神历史实践与时代检验的统一

马克思曾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的实现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于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11]新时代伟大民族精神之所以能产生如此巨大的功能和作用,就在于其始终向前发展并不断满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需要,而并非抽象的情感表达,从时代发展逻辑上看,民族精神具有历史实践与时代检验的统一。

民族精神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伟大的历史征程中,以对过往各历史时期的优秀成果不断吸收借鉴、融会贯通而逐渐丰富起来的,特别是新时代伟大民族精神,充分吸收了前期丰硕成果,并在此基础上不断丰富完善,既有继承又有发展,既有吸收又有创新,既有弘扬又有再育,这都充分证明,中华民族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所提炼而成的民族精神是经过历史实践不断丰富形成的。首先,其来自于实践。近代以来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各项伟大实践中,本身就是不断孕育、继承和发展民族精神的坚实基础。其次,民族精神也接受实践的检验。是否符合当时历史背景、是否有利于当时事业发展、是否能发挥巨大作用,都是在不断的历史实践中反复检验才得以丰富发展。也正是因为在实践中的不断检验与提炼,特定历史阶段的民族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必定是反映当时诉求、指导当时发展、凝聚当时意志的精神体现。我们也相信,随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推进,新时代民族精神也将会进一步丰富其时代内涵。

三、实践路径——伟大民族精神需要中国人民赓续传承砥砺弘扬

新时代的民族精神不能作为一个单独的个体自我发展,必须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具备扎实的发展根基,聚焦准确的中心指引,才能在新时代不断丰富其内涵,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一)实践方向上,要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广大人民取得的光辉成就,充分证明了党的领导是正确而先进的。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经验,对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做出一系列重要论述、重要部署,把党的领导全面贯彻到治国理政全过程和各方面,確保党始终把牢中国前进方向、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理论和实践充分证明: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发展所在、创新所在。新时代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就要始终牢牢坚持中国共产党的绝对领导,坚定正确的发展方向。

(二)实践基础上,要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伟大民族精神的主体在人民,人民是民族精神的创造者,也是传承者和弘扬者。正是千百年来亿万人民的薪火传承,才创造了不断丰富的伟大民族精神,并收获了光辉灿烂的精神成果,书写了永载史册的光辉业绩。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就是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倾听人民呼声,汲取人民智慧,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不断激发广大人民的特质禀赋。要利用好社会德育功能,在全社会广泛掀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深化,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人民主体认同感。要注重做好青年工作,利用家庭、学校等教育途径广泛宣传民族精神,培育更多精神主体,不断凝聚广大人民众志成城的磅礴意志,不断创造“中国奇迹。”

(三)中心上,要始终坚持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中指出,“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最深层、最根本、最永恒的是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是伟大民族精神最深厚的底色。2019年9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制定印发《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对于在全国范围内引导广大人民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12]。要坚持培塑广大人民的爱国主义情怀,统一宣传口径,用好宣传载体,在赞颂伟大成就中引导人民抒发忠贞爱国的伟大情感,凝聚爱国意志。要坚持以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要广泛推选基层队伍、百姓身边的典型代表,讲好身边故事,激励广大社会团结互助、共建家园。注重在急难险重的任务中,调动人民参与社会建设的积极性,像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所展现的伟大团结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一样,激发广大百姓爱国精神,培养爱国之情、砥砺爱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使爱国主义成为全国人民的坚定信念、精神力量和行动自觉。

伟大事业需要伟大精神,伟大精神铸就伟大梦想。伟大的民族精神是中华儿女在五千年中华文明发展史中不断积淀、不断丰富、不断承继的伟大结晶。正是在这种伟大民族精神的支撑下,中华民族实现了凤凰涅槃、换羽重生,并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举世瞩目的光辉业绩。因此,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以亿万中华优秀儿女为基础的厚实力量承载下,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必将在未来继续推动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雄姿勃发,不断创造属于中国人民的伟大奇迹!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3-21(001).

[2]鞠萍.新时代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三个维度[J].戏剧之家,2020(14):143-144.

[3]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4]习近平.在二〇一八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2-15(001).

[5]习近平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3-21(002).

[6]习近平出席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9-4-30(003).

[7]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在京隆重举行 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EB/OL].(2018-12-18)[2020-04-27].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8-12/18/c_1123871854.htm.

[8]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习近平提出的时代命题-新华网[EB/OL].(2018-5-05)[2020-04-27].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8-05/05/c_1122787557.htm.

[9]30岁的第一书记黄文秀:生命永远定格在扶贫路上[EB/OL].(2019-6-20)[2020-04-27].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9-06/20/c_1124646592.htm.

[10]中央“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选编[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9.

[11]江晓艳,梅运彬.五大发展理念与人的全面发展[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14(06):11.

[12]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EB/OL].(2019-12-11)[2020-04-27].https://www.sohu.com/a/359739393_120034404.

责任编辑:李 亮

猜你喜欢

民族精神新时代
主旋律电影在国民教育中对民族精神的传扬
提倡民族主义振奋民族精神
《狼图腾》与中国的图腾文化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浅析古诗文中蕴涵的儒家文化精髓
时代呼唤写意中国画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