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尊重教育的实践与创新

2020-11-18刘为利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育人课程学校

刘为利

山东省日照市金海岸中学位于城市郊区,2014年由日照港第二小学改建而来,教师平均年龄31岁。2015年,学校将长期植根于师生思想深处的“互尊互爱”文化内涵进行凝练、升华,提出了“倡导尊重教育,締造完美校园”的核心办学理念。

一、优化校园环境,融入育人智慧

校园是师生生命中具有特别意义的场所,校园环境是渗透“尊重教育”的重要途径。学校对校园的每处空间进行绿化、亮化、美化,一草一木,一花一石间彰显着育人智慧。学校校园环境按照“生态公园、温馨家园、成长乐园、文化圣园”的建设思路,基于学校文化建设最关键的历史、地域、人物三个要素,建成民俗文化园、孔子文化广场、十二生肖园、百草园、金蟾园、孔雀园六大景点,让校园环境更有凝聚力、归属感、生命力。建成实验中心、图书阅览中心、艺术中心、信息中心、乒羽中心、篮排中心六大中心,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校园成为师生成长的精神家园。

学校对各景点及功能教室进行专题设计,无声的环境充满着教育气息。“含英楼”“咀华楼”底蕴深厚,“德润亭”“善行桥”浸润文明,“孔子讲学”“三贤言志”“漏壶滴池”弘扬着大师风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彰显着平民教育思想。除此之外,学校楼梯文化、楼层索引、照片墙、名人字画,简约醒目,散发着浓郁的魅力。“尊重教育”文化墙,图文并茂、高端大气,富有诗意、美感和影响力。各班根据学生特点,设计班徽悬挂在教室醒目处,教室布置和班级文化设计别具匠心。“活力五班”“圆梦八班”等班名展现着青春的朝气;“惜时如金,自强不息”“天道酬勤,恒者能胜”等班训凝聚着班级集体的智慧。

二、构建“双有”课堂,培养学习能力

学校全面实施课堂教学改革,着力打造“学生乐学、教师乐教”的“双有”课堂。“双有”即有趣、有效。“有趣”是教师按照学生年龄、心理、认知规律,创设情境,设疑启思,让学生在课堂上兴趣盎然,对课堂充满向往;“有效”是指学生在课堂自主学习过程中,在有限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最有效地发展能力,最大限度地激发潜能,从而提高核心素养。“双有模式”是学校“尊重教育”理念在课堂教学层面的生动实践,是学校“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表现。

有趣是手段,有效是目的。“双有”课堂的核心是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力”。教师按照“学、导、练”的原则,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拓展提升、点拨指导、检测评价”五环节为基本流程,精心设计学生活动内容,引导学生有效合作,适度探究,深度交流。教师密切关注学生的参与度、疑问和思维状态,引导学生较长时间保持思维活跃。

三、设置多彩课程,成就学生梦想

课程作为育人的载体,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学校位于城市郊区,学生近一半是农村进城务工子女,学生缺少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艺术教育氛围的熏陶,导致其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等素养发展水平总体不高,参差不齐。基于这一现状,学校探索并形成了一套适合学生的“尊重教育”校本课程体系,从德育养成、学科拓展、科技素养、艺体素养等多方面入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德育养成课程:新生入校课程、离校课程、文明礼仪、爱心课程、责任与担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校本课程。目的指向学生的道德品质、文明规范、爱心与责任、核心价值观等的培养。

学科拓展课程:品读经典、写作指导、英语口语训练、数学文化与数学方法、物理定律研究方法、生活与化学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知识视野。

科学素养课程:电脑制作、基础天文、模型制作、3D打印、信息学基础、机器人等。引燃学生创新思维,使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

艺术素养课程:书法、篆刻、漫画、风景速写、创意拓印、校园创意美工、合唱、舞蹈、口琴、葫芦丝、笛子、黑陶艺术等。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艺术素养。

运动之美课程:健美操、魅力足球、快乐篮球、迷你乒乓、体育太极、快乐啦啦操、体育游戏等。学生提升了运动技能与身体素质,养成了健康的行为习惯,改善了生活方式。

四、实施自主管理,激发学生潜能

教育是激励、鼓舞和唤醒,尊重和关爱是教育永恒的主题。学校始终坚持“尊重人格,尊重差异,尊重个性”的育人原则,尊重学生的生命情感,给学生以充分自由,为学生营造“个性得以张扬、智慧得以放飞”的环境,培养和激发学生自主发展的动机,教给学生自我管理、自我评价的方法,保护其积极向上的阳光心态。

班级管理中,尊重学生知识基础的差异性,不以分数论英雄,设立“争星榜”“擂台赛”,激励不同层次的学生共同进步,让学生在“群星璀璨,催我奋进”的激励下体验成长、进步的快乐。实行“班级日志”“值日班长轮流制”“小组合作评价制”,建立学生自我约束、相互监督、共同进步的自主管理体系,唤醒学生生命发展的主体意识。学生考试“无人监考”,培养诚实守信的优秀品质。实施“个人量化积分制”管理模式,规范学生日常行为,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使学生逐步形成自主、自觉、自立的自我管理习惯,真正成为自我成长的主人。

学校定期开展“家校共商”“家长论坛”活动,搭建家校互动交流平台,引导家长深入了解“尊重教育”理念,在家庭教育中倡导“互尊互爱”育人方法,保持与学校教育理念的连贯一致,构建温馨和谐的家庭教育环境。

五、突出育人主旨,增强活动实效

学校在“尊重教育”理念指导下,立足学校、教师、学生实际,扎实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锻炼,获得主动发展。

以“十大精品文化活动”为抓手,落实德育活动课程化。精品文化活动体现年级、月份主题引领:三月阳光体育节,四月励志远足,五月青春礼,六月毕业典礼,九月祭孔大典,十月金秋艺术节和足球联赛,十一月“书香金中”读书节和篮球联赛,十二月科技嘉年华。每项精品文化活动由系列小主题活动组成,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突出学段特点,讲求活动效果,旨在让每个学生享有公平参与的机会。

落实德育的序列化,研发重大节日德育课程,做好立德树人工作。“学雷锋日、三八妇女节、教师节、重阳节”进行感恩与奉献教育,“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国家公祭日、春节”进行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教育,“植树节、气象日、环境日、节水日”进行生态环保意识教育,3·15消费者权益日、12·4宪法日重在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到日照港、木浆厂、科技馆、海洋馆等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重在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科学的情感,增强振兴祖国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为保证活动育人实效,学校完善评价体系,从“道德品质、知识学习、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创新实践、兴趣特长”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评选“新时代好少年”“美德少年”“优秀班干部”“才艺小明星”“运动达人”“书香少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六、尊重教师发展,促进专业成长

学校的发展关键在教师,教师素质决定着学生成长、办学质量和学校发展。学校尊重关注每位教师成长,努力打造敬业奉献、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教师团队。尊重教师人格、个体差异,根据不同年龄、层次、专业水平,用人所长,避人所短。不断深化师德师风教育,廉洁从教,实行师德考核“一票否决制”。关心教师生活,开展“五好”关爱活动,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主动性。

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学校结合青年教师多的实际,实施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导师制和达标工程,推行青年教师“两年合格、五年优秀、八年能手、十年名师”阶梯式培养计划。通过导师引领、结对帮扶、达标评价等手段,快速提高青年教师的专业水平。成立名师工作室,发挥名师引领作用。开展“最美教师”“立德树人好教师”“教育创新人物”等评选活动,营造“比学赶帮超”的浓厚学习氛围,激活教师自我成长、共同发展的内驱力。创新教师培训模式,开展分层递进式、案例式、自主申报积分式等多种培训方式,搭建自主研修、经验交流、百家讲坛、名师讲堂等研修学习平台,拓宽教师成长渠道。

五年来,学校36名教师获市、区优质课奖,12人被评为市、区“教学能手”,45名教师被评为市、区“优秀教师”和“优秀班主任”,1名教师获“市立德树人楷模”称号,2名教师分别被评为“省特级教师”“省优秀教师”。在实施“尊重教育”的实践中,学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责任编辑  关燕云】

猜你喜欢

育人课程学校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学校推介
自行车的发明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