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可奉告(组诗)

2020-11-18

草堂 2020年2期
关键词:儿孙著作理智

[我不知道该怎样说他们]

可是我真不知道该怎样说他们。

盲目而盲从。冲动并冲昏了头脑。

从他们二十多岁开始,他们什么时候

认真或诚实过,更别说正直,

仿佛生命是一种更大的认真和诚实

而他们只能活着,并害怕苟活,

仿佛正直是历史,是刚过去的事件,

有待将来评说。现在他们都老了

或快老了,并且怪了,他们竟然成功了

或至少在别人看来是成功了,因为

他们成名了,并且怪了,仿佛

生命是一种更大的认真和诚实,

而他们都努力争取了,达到了,而现在

他们回过头来,正直地予以评说。

神秘的生命啊,伟大的未知啊,

你是否对他们太残忍了,太草率了,

甚至不让他们感到自己有愧于你,

不让他们哪怕有那么一刻想起

你伟大的神秘,伟大的未知。

[无 咎]

不作恶,不敢作恶,在无恶不作者当中

挣得一块小空间,做自己的小事情。

无咎而已。

善良,并且行使善良,走在行善者当中,

尽量扩大或不得不缩小自己的范围。

无咎而已。

理智地生活,理智地处世,理智地

教育儿女理智地生活处世。

无咎而已。

读书,认识正义,明辨是非,在重大事情上

清楚自己的底线,并且内心里死守着。

无咎而已。

像观察世界那样观察国家。

像关心自己那样关心政治。

无咎而已。

干大事并把它当成小事。

沉默并把沉默当成说话。

无咎而已。

[黄质民](1935-2019)

很多人会隐约感到心底里安全的基础

陷落了。感到他们那股笼统的聚合力

在悄悄解体。

很多人也许把他忘了,回忆起来才发现

他是他们混乱时期的监护人。他的能量

柔化或坚实他们。

很多仅仅意识到他的存在心底便有了

道德尺度的人,现在既暗中松一口气,

又摸不准自己。

很多在想象中凝视他遥远的音容的人

现在要适应他那清晰地从他们心底里

升起的形象。

很多人会希望,换在某个遥远的古代,

他不是我们的长辈,而是我们的国王,

我们的尧舜。

很多人会庆幸,我们,在我们这时代,

仍然有他做我们的长辈,亲人,朋友,

我们的灵魂人物。

对我,当他离去的消息从电话里传来

那热情地映照出故乡的轮廓线的光芒

也瞬间熄灭。

[愤 而]

一怒而成为自己的人

不得不怒而正视自己。

当他什么事也想做

他发现什么事也做不了。

当他以为这也许可以说

他发现这只能跟自己说。

当他不想仅仅活着,

他发现他只能仅仅活着。

当他要改变自己

他发现他们要改变他。

当他决定奉献自己

他发现他们在决定他。

他是愤而认识自己。

他是愤而认识世界。

[他真以为]

他真以为他甚至还有残余意义。

他真以为他还剩下甚至无意义。

他真以为他还在河流结束之前

洗他的脸,而不是在消失之处。

他真以为满天星斗在密谋开会

而不是他偶尔抬头,夜空璀璨。

他真以为他甩嘴巴是在动嘴巴

而不是心虚作虚心,自我翻译。

他真以为他肉体的噪音是噪音

而不是他精神的撕裂和再撕裂。

[巫宁坤](1920-2019)

因为他天真,他受害,他受苦。

因为他天真,他活下来,并且

达到长命百岁。

那些害他的人,他们早就死了。

他们的儿孙,正在读他的著作。

为他愤愤不平。

那些非要把别人弄得不像人

结果把自己弄得更不像人的人

已经不是人。

他们甚至不是尘土。他们的儿孙

正通过记忆他和完全遗忘他们

来否认他们。

[无可奉告]

我并非无可奉告,但我选幽择微。

表述的尽头是山水。一侧是我家。

还好我在无穷处,而不在永恒里。

还好我可以放弃,而不只是拒绝。

今天的机缘,源自于往日的断念。

今天的意义,取决于来日的认识。

阳台上的白衫,入夜时变灰了。

天空里的灰云,入夜时变暗了。

还好我在瞬息中,而不在明灭处。

还好我感到奴役,而不只是阻碍。

[创作谈]

2009年,我曾在蒋浩编辑的《新诗》丛刊《奇迹集》专刊附录的《自述》中,回顾自己的创作历程,大略归结为三个阶段: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又是山。现在我又进入“看山不是山”的状态,但鉴于这并非简单的循环,它更正确的说法应该是“看山又不是山”。

我的“看山又是山”的阶段,从2006年创作《奇迹集》开始,一直持续到去年也即2019年6月。在这个阶段,在这个状态中,我能明显地意识到我的心和眼与周围世界的直接交流。去年6月,我读张文江先生编选的《潘雨廷学术文集》,竟然一发不可收拾,把同样是张先生编的十多卷的《潘雨廷著作集》陆续买来看了。我好多年前在我的豆瓣账号上转发张先生整理的《潘雨廷谈话录》,只是觉得很有味而已,并没有想到要去读潘先生的著作。潘先生生前几乎没出版过著作,他的学术只专注于两大块,即易经和道教,当然不是一般人能读甚或敢读的,我也不例外。这次能看进去,纯粹是机缘巧合。我每天读他数十页,着迷于并吸取他那股能量,我称之为“叙述能量”。同时我每天写诗,持续两个多月,不做任何其他事情。

就在这时,我发现我写诗的状态又变了。我与我周围世界的交流断绝了,对我居住五年的洞背村的山水不再有任何感觉了。类似于我创作第二阶段的“看山不是山”。但这个状态其实是我几年来一直在期待的。我一直有一股冲动,想以某种方式描绘我所属的时代的人的精神面貌,可我却一直在描绘我周围世界的物质面貌,而我又不想以强制性的方式来实践我那个期待。现在它终于以一种我再也抑制不住的方式自然地到来。

猜你喜欢

儿孙著作理智
柴文华著作系列
赵轶峰著作系列
失眠
李帆著作系列
中秋国庆喜相逢
理智与情感
四川火锅(外一首)
画家的数学著作
爷爷奶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