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语言文学研究在文化传承中的价值分析

2020-11-18朱峰

海外文摘·艺术 2020年22期
关键词:汉语言中华文学

朱峰

(沈阳广播电视大学,辽宁沈阳 110000)

0 引言

文化传承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文化作为民族之“根”、社会发展之“魂”,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兴旺发达之本。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不仅蕴含人们日常工作、生活、劳作的经验,而且还蕴含了道德、伦理、社会责任等诸多内容。汉语言文学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可以对传统文化起到记载和传承作用,对文化传承、文化发扬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汉语言文学是汉语言的精髓,中华民族文化是借助汉语言形式进行传承延续的。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汉语言文学也在不断累积和沉淀,促进了文化的发展进步,通过对汉语言文学进行研究,能够总结出不同时代文化内涵。因此,本文就汉语言文学研究在文化传承中的价值进行分析研究。

1 汉语言文学与文化传承的关系

1.1 汉语言文学是文化的组成部分

针对中华传统文化来说,文明的延续发展所展现的是一种民族特质和民族风貌,是历史长河当中诸多民族特质和民族文化的凝结。从我国历史发展层次来看,诸多思想文化、价值观念在历史的检验之下,汇聚成为璀璨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非常丰富,涵盖了文学、语言、戏曲、思想价值观念等诸多内容[1]。汉语言文学、民族语言、经典曲艺等,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表达形式。例如,《诗经》、唐诗、宋词、四大名著等,都是汉语言文学经典内容,也是中华文化璀璨明珠。汉语言文学是汉语、文学的综合体,而文学则属于中华文化的经典传统内容。因此,汉语言文学属于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文化传承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2 汉语言文学起到了文化传承作用

汉语言文学与传统文化是相互作用、传承发展的关系。若没有汉语言文学,那么文化传承则缺乏多样性、规范性;若没有文化,那么汉语言文学内涵则会像无根之木[2]。汉语言文学专业是在古代汉语、古代文学作品的基础上进行总结的,古代汉语以及古代文学作品,不仅是古代汉语言的表达方式,更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重要表达方式,记载着古代劳动人民的文学理论、生活经验、真情实感、对美好生活的愿景。中华传统文化的哲学观点、传统习俗、传统文艺活动等内容,主要是依托于汉语言文学传承的[3]。在不同历史背景之下,汉语言文学作品和内容也积极进行更新,实现了传统文化内容的传承与更新,所以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实施汉语言文学研究和归纳的过程中,本身便是对传统文化进行继承与发扬。

2 汉语言文学在文化传承中的价值

2.1 有利于为文化传承提供学术支持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一门较为古老的学科,承担着继承并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责任使命。汉语言文学专业涉及的范围较为广泛,其中涵盖了诸多学家的思想,如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墨家思想、法家思想等[4]。此外,汉语言文学专业当中涵盖了诸多艺术内容,内容贯穿于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汉语言文学专业研究,能够对中华民族文化当中各个艺术形态和历史现实进行分析研究,对名家经典的文化价值、历史内涵进行分析,为挖掘传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打下坚实的学术基础,让尘封的文化与文学作品,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展现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先进性和与时俱进性。

2.2 有利于培养传承并发扬中华文化人才

当前,高等教育已经呈现出大众化发展趋势,很多高校设置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在素质教育的影响下,当前社会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要求更高,要求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认真客观分析历史的能力,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有针对性地对文化进行继承发扬。在当前时代的要求之下,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汉语言文学人才培育方案,构建创新化汉语言文学课程体系,为我国汉语言文学研究工作注入更多新鲜血液[5]。结合汉语言文学研究工作发展趋势,在满足时代发展的同时,积极培养创新型应用类人才,在传承中华文化的同时,让中华文化赋予新的时代内涵,让文化内容更加具备时代特色、更加符合大众以及社会发展的需求。

3 汉语言文学促进文化传承的途径

3.1 科学制定文化传承教学课程

汉语言文学领域要展现出自身的文化传承价值,就应该致力于传统文化传承人才培养工作。结合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要求、教育特点,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内容深入探究。汉语言文学研究工作与其他学科存在差异,对于汉语言文学的学习,是一个深入研究的学习过程,其中涉及到诸多历史、文化领域、文学著作的研究[6]。为了切实满足专业人才培养需求,需要高校制定出完善的学习计划,由浅及深地把控汉语言文学教学进度和教学难度。教师在开展汉语言文学专业文化继承课程时,不要将课堂当中的密度进行调控,要借助互联网技术与信息化技术,在课堂当中融入视频、音频等内容,为学生们提供一个创新化、独立化、立体化的学习研究体系,将汉语言文学知识与文化知识进行串联和融合,让学生们充分认识到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意义。

3.2 创新传统文化的表现方式

优秀的文化是可以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不断创新、不断与时俱进的。在汉语言文学研究的过程中,为了充分展现出传统文化的与时俱进性,就应该对传统文化的表现方式进行改进,在传递传统文化精神内涵的基础上,借助鲜活有趣的方式,让传统文化更加便于群众感受,以便于传统文化更加灵活地传承。在新媒体环境之下,汉语言文学应该积极适应当前新媒体环境的变化,确保汉语言文学研究有效性,让文化内涵在时代当中不断创新与发展。在互联网时代当中,文化传承不应该仅仅局限在汉语言文学书本当中,应该借助互联网、新媒体手段,拓宽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和创新途径。例如,《中国诗词大会》,便将我国传统文化当中的经典诗词,与现代化综艺节目紧密结合,不仅可以在现场当中营造高雅、欢乐的氛围,而且丰富具备文化魅力的内容,可以将文化鲜活灵动地展现在观众视线当中,让更多人们愿意主动接受中华传统文化,并且爱上传统文化。因此,在汉语言文学研究的过程中,应该在汉语言文学的基础上,对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进行创新和分析,让传统文化更便于新一代年轻人接受,实现传统文化继承并发展。

3.3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在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和发扬的过程中,并不是一概而论的,而是需要将文化糟粕进行剔除,留取优秀传统文化精髓进行传承并发扬。因此,为了与当前社会发展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在汉语言文学研究的过程中,必须要对糟粕汉语言文学作品、文化内容进行剔除,切实保障我国文化的民族性、时代性。汉语言文学研究工作者在进行研究时,应该对违背社会客观发展、毒害群众思想的汉语言文学内容进行甄别和剔除,汲取汉语言文学当中的精华进行传承。例如,将汉语言文学当中“三从四德”“二十四孝”“摆摊算命”等内容进行剔除,保留优秀的传统文化,实现文化传承并发展的良性循环。

4 结语

总而言之,汉语言文学与文化传承之间的关系紧密,不仅有利于为文化传承提供学术支持,而且还可以培养中华文化继承和发扬的人才。为了展现出汉语言文学对文化传承的价值,必须要在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当中科学制定文化传承教学课程。将新媒体、互联网等载体引入到汉语言文化研究当中,创新传统文化的表现方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展现出汉语言文学对文化传承的价值,不断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促进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汉语言中华文学
初探汉语言文学中语言的应用与意境
我们需要文学
街头“诅咒”文学是如何出现的
现代汉语言变化与社会生活关系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汉语言文学学习策略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