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德树人,扣好孩子人生的纽扣

2020-11-17黄莉莉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0年16期
关键词:上学爸爸妈妈家长

黄莉莉

一、发现问题—在生气中冒险上学

早晨,当我走进教室的时候总能看到孩子们带着灿烂的笑容陆陆续续走进教室。那天欣欣(化名)来得特别早,还主动走到我跟前朝我微笑,这让我感到很奇怪。因为她平时是个很犟、不擅于与老师交流的学生,可那天她却主动走到我跟前,边笑边对我说:“老师,今天是我自己来的。”当时,我以为是她自己从学校门口走进教室的。可不对呀,从学校门口走进教室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她为什么要特意来跟我说呢?在我的询问下,我终于搞清楚了状况:原来是她一个人从家里走到学校的,而且没有家长的陪同。对于她的行为我感到震惊,短短的几秒钟我思考了许多问题:万一路上出了事故怎么办?她的爸爸妈妈知不知道她一个人走来的?为什么她的爸爸妈妈不送她上学?……带着这么多的疑问我开始询问,她说爸爸妈妈打她,她就跑了出来。真的像她说的那样吗?当我掏出手机打算打电话给她的家长时,她的爷爷急急忙忙赶来了。看到孩子安全地待在教室,爷爷长长地舒了口气。我也详细地询问了情况。原来事情是这样的:前一天晚上,欣欣回家随手把红领巾一扔,第二天早上马上要上学了,可是红领巾却怎么找也找不着。她的爸爸妈妈赶着上班,还要帮她找红领巾,所以非常生气,因此狠狠地骂了她几句,然后嘱咐爷爷送她上学,就甩门而出了。爷爷呢,正在厨房忙着煮早饭,没留意孩子在做什么。这时,欣欣很生气,就趁爷爷不注意,走出了家门,自己一个人来上学了。

二、寻找冒险上学背后的原因

欣欣是个特别犟的学生,平时自我要求低,课堂上自由散漫,刚开学的时候经常在课堂上讲话、睡觉、跳绳。见到老师从来不主动打招呼,有时她做错事情,老师批评教育她,她还要和老师顶嘴,甚至表现出很不服气的样子。这样一个个性突出、脾气犟的孩子一个人赌气跑出家门,让我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作为班主任,我细细琢磨行为背后的诱因。

(一)来自自身的原因

首先,该生适应能力弱。听她的家长说,这孩子对新环境的适应期非常慢,小时候从乡下搬到城里,就花了近兩年时间来适应。因此刚刚从幼儿园来到小学,她似乎还没融入小学阶段的校园生活。

其次,该生的自尊心较强。可能在别人眼里正当的批评、教育,到她眼里就变成了侮辱、欺负。因此当她的父母用较重的语气批评她时,她就把这种教育当作成辱骂。

再次,该生内心孤单。记得有一次我同她聊天,我问道:“欣欣,你喜欢上学吗?”没想到她竟然这样回答:“我喜欢上学,但是我不喜欢在这个学校上学。”她说,她的好朋友们都在别的学校上学,在自己班里她没有幼儿园的同学,因此感到很孤单。听了她的回答,我意识到这个孩子在新的交往圈很寂寞,其实她很渴望有好朋友的相伴。所以,这种不良情绪可能也是造成她擅自离家行为的原因之一。

(二)来自家庭的原因

首先,这个孩子的性格形成与他的家庭教育有着极大的关系。他的爷爷奶奶从小把她带大,对她极其宠爱。当爸爸妈妈批评她时,爷爷奶奶总是出面阻止,这样的溺爱行为造成了孩子说不得、怪不得的心理,很难抵御外界的挫折与打击。

其次,孩子的爸爸妈妈学历比较低。他们对孩子教育谈不上什么方法、策略,当孩子犯了错误时,就大声斥责,有时还会动手。这样的教育方式也加剧了孩子逆反、叛逆的性格。

(三)来自同学的原因

刚刚踏入小学的孩子们天真、幼稚。看到哪位同学经常受到老师表扬就特别乐于同他玩耍;看到哪位同学长得漂亮、可爱,就特别愿意跟他成为好朋友。而欣欣呢,长得高高壮壮,上课还常常违反纪律。这样,孩子们自然产生疏远她的心理。

经过分析,我终于明白,孩子这样的行为,背后是有原因的。作为老师的我可能过多关注了孩子的学业情况,而忽视了对孩子立德树人的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将青少年时期的价值观养成比喻成“扣好人生的扣子”。他指出: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于是,我下定决心要转变教育观念,重视孩子的品格教育,以此来转变欣欣。

三、采取措施,扣好人生纽扣

(一)教师的行为影响

1.以耐心走进孩子的内心

放学后我让欣欣走进办公室,给她搬好小椅子,让她坐在我的对面。我还给她泡了杯茶,对她说,不要紧张,我们就这样聊聊天。在这种轻松和谐的氛围下,欣欣与我敞开心扉,说出了她的心声:爸爸妈妈总是很不礼貌地与她讲话,所以她也会学着爸爸妈妈的样子顶撞家长。那天她自己也很着急,没想到爸爸妈妈不仅没有帮她找红领巾,还狠狠地骂了她,因此她很不服气,就擅自离家走到学校。孩子能这样坦诚地告诉我事情的经过,让我对她的品格教育充满信心。

2.用柔情触动孩子的心灵

在了解该生的内心世界之后,我开始跟她分析她的行为,让她认识到这件事情的严重性。首先,我表扬她这段时间取得的进步,夸奖她比刚开学的时候有礼貌多了。其次,告诉她爸爸妈妈工作很辛苦,难免心里有时候会很烦躁,这时候你应该体谅他们。再次,告诉她爸爸妈妈有时候说话不礼貌,那如果你也用这样的语气同他们讲话,那不是跟他们一样没礼貌了?最后,让她转换角色,想想如果你是爸爸妈妈,当你批评了你的孩子,你的孩子说都不说一声就走了,你心里会怎么想。我的话似乎触动了她的心灵,她低着头,一声不吭。沉默片刻之后,竟从她的口中蹦出了一句话:“老师,以后我不会这样了。”听到孩子说出这样一句话,我知道她是真的知错了。

3.借鼓励增强孩子的自信

这件事发生以后,我在课堂上特别关注她,抓住她的每次进步表扬她。比如说:今天欣欣在课堂上举了3次手,回答了2次问题,进步真大;今天欣欣默写得了100分,肯定回家认真复习了……在这样的鼓励下,孩子似乎比以前更有信心了,也愿意与其他小朋友交往了。

(二)家庭的行为影响

1.少一点溺爱,多一点配合

发生这件事情之后,我主动与家长联系进行家访,希望家庭成员之间能保持教育思想的统一,尤其在祖辈方面一定要做好协调。还给他们看了由祖辈溺爱而导致孩子不健康成长的案例。他们看过之后深受触动,决定与爷爷奶奶好好交流,在孩子的教育方式上达成统一。

2.少一点责骂,多一点引导

爸爸妈妈工作劳累之后经常发脾气,有时候与孩子说话时难免不够冷静。因此我告诉她的父母,你的孩子个性很强,当与孩子发生冲突的时候一定要克制自己的情绪,告诉自己要冷静、耐心。多用开放式的问题询问孩子,比如:为什么?发生了什么事?你怎么看、怎么想?……用自己的行为引导孩子,给孩子树立榜样。

3.多一点关爱,多一点交流

家长对孩子的在校表现不是很清楚,可以在吃晚饭的时候询问孩子最近在校做了哪些好事,被老师表扬了几次,等等,以此拉近孩子的距离。孩子在家的情况也可以主动向老师反馈,当遇到教育难题时可以主动与老师交流,一起寻找解决的方法。

(三)同伴的行为影响

1.“结对子”解决学业难题

欣欣的行为习惯影响了她的学科成绩。每当遇到问题时,她总是不知道问谁,因此,很多作业她没完成就交给老师了。通过结对子的活动,我给她找了一个学业上的小帮手,这样既可以提升她的学习动力,也能让她与同学建立信任与友谊。我发现她交的第一个朋友就是她的小帮手!

2.“找朋友”感受友谊

为了让欣欣更好地与同学交往,我常常利用晨会、班队课等组织一些小游戏或小活动。让孩子们之间协同合作,感受团结的力量,也让欣欣感受到她在集体中的重要性。同时,我还经常性开展以“友谊”为主题的班会,让大家说说班级里同伴身上的优点。注重培养孩子们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他人,减少大家对欣欣的偏见。

四、教育效果

时间久了,我发现欣欣变了,她变得特别会照顾别人。吃饭的时候老师在盛汤,她会主动把汤一碗一碗地递给其他小朋友,而且每次吃饭都吃得干干净净。

现在她能主动与老师问好,并结交了许多好朋友。看到她的进步我感到特别高兴,因为此时的她活泼了、开朗了。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国家未来的栋梁,品德教育需以学校教育为渠道,形成学校、家庭、同伴共同促成的教育模式。这样,孩子们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猜你喜欢

上学爸爸妈妈家长
面对爸爸妈妈的期待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我想让爸爸妈妈吵架
我和爸爸妈妈比童年
上学啦
我的爸爸妈妈
家长请吃药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