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的策略

2020-11-17洪继辉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0年16期
关键词:人文精神渗透高中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教学的理念和方式也随之发生了转变。在教学过程中,更加体现高中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对于高中语文教学来说,传统的教学方式仅仅侧重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却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没有进行人文精神的渗透。为此,高中语文教学需要重视起人文精神的渗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促进高中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高中 语文教学 人文精神 渗透

在教学中对人文精神进行渗透,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促进学生实现人文精神的升华,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人文精神的渗透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对学生进行长时间的人文精神教育。在高中阶段,学生们面对繁重的课业压力,有些心理负担,为了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断提升综合素养,就需要充分借助语文教学进行人文精神的渗透。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对人文精神的重视力度

通过对目前高中语文的教学侧重点进行了解,发现大多数的高中语文教师仅仅关注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在高中阶段,学生们有着太多的压力,一方面来自课业压力,一方面来自教师和家长、自身造成的心理压力。为了能够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塑造良好的教学声誉,语文教师往往过多关注于学生是否掌握了高考必考的知识点,而却忽视了学生的心理需求。长此以往,教师会将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与人文精神的渗透抛在脑后。然而人文精神渗透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人文精神的渗透可以促进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更加积极、乐观地面对挑战,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2.课程设置存在偏差

对于目前的高中语文教学而言,大部分的学校往往过于注重理论环节,却忽视了实践活动,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于教学而言,应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由于缺乏必要的实践活动,导致语文教学成为提升学生语文成绩的一种工具,忽视了语文的人文性特征,长期下去会使学生对语文这门课程形成错误的观念。也正是因为缺乏实践环节,使得语文教学无法向学生传递人文思想,无法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熏陶,长此以往,会使语文这门课程成为只用于传授语文知识的学科,而无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无法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3.课程评价方式单一

现在的高中语文教学在评价方式上大部分仍然采用“以成绩论英雄”的方式,在评价上仅仅注重学生语文学科成绩是否提升,也仅用考试成绩去衡量一个学生的语文水平。这种单一的、片面化的评价方式,一方面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会更加注重考点知识的传授,更加注重如何提升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忽视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熏陶。另一方面,对于学生而言,由于受到考试成绩的影响,学生也会认为学习语文只是为了提高考试成绩,只是为了应付高考,使得高中生难以真正体会到学习语文的深层意义,也难以注重自身人文精神的培养。

二、提升教师人文修养的重要性

通过对目前高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大多数的语文教师并没有认识到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人文精神渗透的必要性,导致语文教学仅仅是为了提升学生的成绩。而在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为此为了能够有效地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培养,提升教师教学理念以及人文素养是至关重要的。只有提升教师的人文素养,才能确保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顺利进行人文精神的渗透;只有提高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才能实现从多个角度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渗透。

为此,教师需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在确保完成教学目标的前提下,不断扩充自身的专业储备,加强对思想政治、哲学、艺术等方面的学习,从而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以及综合素质,如此才能顺利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渗透,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三、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的策略

1.创新教学理念

通过对目前高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发现大部分的高中在语文教学中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同时由于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忽视了人文精神渗透的重要性。为了能够将人文精神有效地渗透到语文教学当中,高中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性,通过转变和创新教学方式,进而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人文精神的渗透。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着枯燥、单一的问题,为此高中语文教师应该摒弃现有教学理念中不足的地方,在语文课堂中充分发挥人文教育的功能,进而进行人文精神的渗透。

例如,在进行语文拓展篇章《想北平》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将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放在主要地位。《想北平》这篇文章中充满了愛国主义情怀,与当下主流价值观具有深层联系。为此,语文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可以通过转变教学理念,借助多媒体教学资源,播放一些具有爱国主义的视频,进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高中生能够形成更深厚的爱国思想,从而实现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渗透。

2.扩展教育空间

对于高中语文教学来说,不应仅仅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更应该注重基于书本知识进行适当延伸,向学生传达更多的信息与知识,进而开阔学生的眼界,丰富学生的知识面。而对于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人文精神的渗透来说,就需要充分挖掘教材的深层意义,扩展语文教育的空间。

在语文拓展阅读中,海子的经典代表作《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学生非常喜欢的一部诗歌题材的作品。在这部作品的教学中,语文教师首先应该挖掘《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中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进而让学生阅读更多与其相关的作品。

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向学生推荐与《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相类似的一些经典诗歌作品,例如《村庄》等。为了能够更好地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教师也可以在课上向学生朗读一些与当下主流价值观相契合的优美诗歌,进一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实现教育空间的扩展,有效地在语文课堂上进行人文精神的渗透。

3.调节课堂氛围

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除了要在课堂中充分挖掘课文内容以及重视人文精神教育之外,营造课堂氛围也是至关重要的。对于语文这门学科来说,本身就具有人文性的特征,为此,在语文教学中,需要注重人文氛围的烘托与营造。

在课堂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诗歌、名篇的朗读,为了能够丰富人文精神渗透的方式,还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一组学生进行古代诗歌朗读,一组学生进行散文的朗读,另一组学生则进行现代诗歌的朗读。通过这种小组朗读的方式可以营造出一种富有人文精神的课堂氛围,从而可以让学生更加直接地体会到人文精神。

除此之外,语文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在课下或者在课间进行一些符合当代主流价值观的诗词歌赋的朗读活动,并且体会其中传达的人文思想。长期下去,可以让学生掌握更深层的人文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体会到语文学习的深层意义。

总之,高中语文不仅仅是学生考试的一门主要科目,其中更蕴含着人文精神。面对着高中生,语文教师需要重视在语文教学中对人文精神的渗透,从而帮助高中生树立起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但是通过对目前的高中语文教学现状进行了解发现,大部分语文课堂都缺乏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为此,语文教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提升自身人文修养,结合多种人文活动营造良好的人文精神课堂氛围,从而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 赵晶《探究人文精神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课程教育研究》2019年第48期。

[2] 陈小英《论高中语文教育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渗透》,《教师教育论坛(第二辑)》2019年。

[3] 袁晓亮《浅论高中语文教学的人文精神渗透问题》,《汉字文化》2019年第3期。

(洪继辉,1977年生,男,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人,大学本科,中学语文一级教师,研究方向:教育教学管理和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人文精神渗透高中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
寻找历史的缝隙——关于“人文精神讨论”的述评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