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有效策略

2020-11-17王保国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0年16期
关键词:渗透传统文化初中语文

王保国

摘 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传统文化,有利于提升初中学生综合素养,净化社会思想环境,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外来文化中的一些不良因素以及应试教育的弊端,阻碍了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教师应该立足自身,理解传统文化的育人价值;立足课堂,发挥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立足实践,赋予传统文化新的生命力,实现“既要育材,更要育人”的目标。

关键词:传统文化 初中语文 渗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体现了新课程“既要育材,更要育人”的理念,对于初中学生的未来成长等方面,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由于外来文化的冲击,以及应试教育等不良因素的影响,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效果并不理想。因此,为提升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有必要对此展开研究。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

1.有利于提升初中学生综合素养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作为初中学生,虽已经有了相应的自我意识,但尚未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在这个最佳时间阶段,将传统文化有效渗透于语文教学当中,不仅有助于学生个人修养的培养,形成道德层面的隐形约束力,还可以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等优秀的个人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更有助于初中学生继承与发扬传统文化,培养学生文化底蕴,树立文化自信,从而实现初中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提升。

2.有利于净化社会思想环境

社会是由一个个独立的自然人所组成。初中学生作为社会成员之一,他们的一言一行,对家庭其他成员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当今社会由于外来文化的冲击,以及部分媒体不负责任的夸大宣传等原因,一些不良思想在社会上流传。将传统文化有效渗透于初中语文教学当中,让受过传统文化熏陶的初中学生,慢慢地影响家庭中其他成员,其家人又影响周围的人,以此类推,就像水波一样一圈圈蔓延开来,逐步扩大影响圈,可以有效抵御不良思想的侵蚀,净化社会思想环境。

3.有利于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

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由经济实力、军事实力以及文化实力等组成。当今时代,文化作为国家软实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够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文化已经成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桥梁。初中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处于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将传统文化有效渗透于初中语文教学当中,可以为培养大批有着良好文化素养的有用人才打下坚实基础,有利于国家软实力的整体提升,实现国家综合实力的发展壮大。

二、影响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的不利因素

1.外来不良文化的影响

随着国家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不同国家思想文化层面的交流,也必然会出现碰撞与融合。这种状况固然有利于中华传统文化吸收其他国家思想文化中积极因素,也导致了诸如“快餐文化”“利己主义”“自由主义”等不良思想文化的侵入,再加上部分不良媒体的夸大宣传,严重影响了社会风气,导致初中生对于正确价值观念的判断产生问题,阻碍了初中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吸收和传承。

2.应试教育的影响

由于中考为选拔性考试,必然会导致初中教学以应试为主。在此环境下,教师多以“抓分数、出成绩”为主要目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以知识的讲解传授为主,不想更不愿花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主动探索传统文化在教学中的有效渗透方法,导致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仅停留于表层,丧失了在语文教学中的育人功能。

三、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有效策略

1.立足自身,理解传统文化的育人价值

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得以发展壮大的精神食粮,是推动中华民族前进的精神动力,在五千年历史发展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博大精深,兼容并包,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价值。传统文化要实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需要教师正确认识并深刻理解传统文化的育人价值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教师要立足自身,积极研究并学习新《课标》的先进教学理念,深入探索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有效方法,并将其有效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既完成教材知识传授,又发挥好传统文化的育人价值,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2.立足课堂,发挥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

课堂作为教学活动开展的主要阵地,既是传授学生文化知识的场所,也是实现育人目标的最佳地点。教师在将传统文化渗透于语文日常教学时,应立足课堂,以教材中的传统文化知识为媒介,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灵活选用教学方法,在传授学生文化知识的同时,发挥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实现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由于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方面的教学内容,大部分以古诗文的方式呈现,其蕴含的育人价值,常隐藏于文字的背后,对于初中生而言,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既要结合学生认知水平,发挥好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主探索文章所蕴藏的真正内涵,又要进行有效的引导、启发,并实现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以语文七年级上《观沧海》一课为例,这首古体诗全篇都是景物的描写,其中并没有直接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诗句,但人在诵读的过程中,仍能感受到诗人内心所蕴藏的爱国情怀。教师在字词篇章等课文知识的教学基础上,可以结合作者曹操的生平经历,以及作品的创作背景,引导、启发学生深刻体会作者“统一中国、建国立业”的理想抱负,并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认识到当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实现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3.立足实践,赋予传统文化新的生命力

中华传统文化不仅需要代代传承,更需要与时俱进,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而赋予新的意义以及价值,从而焕发出新的生命力。由于传统文化多以文字的形式记载于各类文学经典中,因此語文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对于初中语文而言,课堂教学有助于初中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知识,语文实践则有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实现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的最佳方法。因此,教师的教学活动不能仅仅停留于课堂,更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传统文化的时代意义。

以语文八年级上《中国石拱桥》一课为例,本文是一篇介绍石拱桥相关知识的说明文。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通常从字词的解释、文章的结构以及说明文的写作方法等方面开展教学活动,而对于文中传统文化的内容往往视而不见,更没有将文中的传统文化渗透于语文教学中。其实,对于该篇文章的教学,教师可以立足实践,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观察身边常见的桥梁,并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帮助学生了解祖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体会劳动人民的智慧,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同时通过新旧桥梁的对比,帮助学生理解创新的意义,使其认识到传统文化不仅要继承,更要将其发扬光大,赋予其新的生命力。

总之,在当前“立德树人”的大背景下,将传统文化渗透于初中语文教学中,可以借助教学活动的开展,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教师应充分利用传统文化的“育人”价值,发挥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将其渗透于语文教学中,实现语文教学“既要育材,更要育人”的课程目标。

参考文献:

[1] 王翔宇《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入传统文化》,《语文课内外》2017年第33期。

[2] 蔺建华《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研究》,《人间》2016年第25期。

[3] 余丽丽《初中语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研究》,《速读(中旬)》2019年第1期。

[4] 张莲香《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语文教学与研究(下半月)》2018年第4期。

[5] 马建霞《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8年第24期。

猜你喜欢

渗透传统文化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