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让乡土文化资源融入小学作文教学

2020-11-17李佳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0年16期
关键词:乡土文化小学作文融入

李佳

摘 要:随着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在语文教学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重视。而作文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头戏,应将乡土文化融入其中,丰富学生的习作素材。本文即从小学语文课程融入乡土文化的重要性出发,阐述了作文教学中乡土文化素材运用的意义以及具体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作文 乡土文化 融入 策略

小学语文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增添“习作”教学环节,并对作文教学提出一些具体要求。但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小学生作文面临着“无话可写”的尴尬境地。教师何不引导学生重拾家乡的优秀历史文化,从中获取写作的素材呢?

一、小学语文课程中融入乡土文化的重要性

1.开发利用校本课程

由于我国各地教育发展不均衡、民风民俗不同,统一使用部编版教材对各地教育的发展有些许制约。国家教育部门早就倡导研发校本教材,编写校本课程,通过校本教材的使用,不仅丰富了教材资源,也促进了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使本地文化得以传承、发展。

2.乡土文化资源的优势

新《课标》指出:要传承与发扬中华优秀文化,寻找文化之根源。然而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有些乡土文化正在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校本课程的出现是对这一教育缺失的弥补。小学语文教材中涉及许多传统文化内容:诵读古诗词,积累名言警句,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等,通过不同形式让学生学习并领悟传统文化。学校对学生进行乡土文化教育,其目的是让学生汲取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3.支持乡土文化教育

对学生进行乡土文化教育,需要教师不断探究,还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学校或教育主管部门动员民间有文化的老人进行乡土文化研究,教师可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到研究乡土文化的行列中,让学生听老人讲解当地的一些历史文化知识,引导学生亲身体验民俗等。不要把乡土文化教育变成空洞的讲解,让社会各界人士行动起来,乡土文化教育才更有意义。

二、乡土文化对学生学习作文的意义

1.发现乡土文化中的写作素材

有的小学语文教师深入研究教法、教材,收获颇丰。但有些教师却盲目照搬别人的教法引导学生写作文,没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导致学生“无话可写”的局面。教师在借鉴别人经验时,不应忽视学生身边那些最具有民族特色的乡土文化。作文教学应立足于学生的栖息地,着眼于学生生活的那一片热土。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家乡发生的巨大变化;带领学生探寻唐山的古老建筑;了解皮影文化;欣赏“唐山落子”的艺术魅力等。让学生充分了解乡土文化,从这些地域文化中汲取写作素材。

2.发现乡土文化中的美

地域文化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乡土文化为学习语文知识提供了鲜活的素材。然而有的教师运用一些现成的素材来引导学生,而忽略了身边文化资源。唐山乡土文化独特:乐亭大鼓唱腔美、韵味足;唐山陶瓷做工精美;玉田泥塑神采非凡等,所有这些都需要学生去发现,把这些乡土文化融入学生作文中,会让他们的作文增添乡土气息。

3.发现乡土文化中的真情实感

有的教师在教学作文过程中,使学生远离了生活气息,因此常常写不出心中的所想所感,导致作文缺乏情感色彩,没有生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作文时,要以生活为根本、以乡土文化为立足点,引导学生寻找生活的“情”,引起其情感的共鸣。学生抒写淳朴的民风、美丽的自然景观、身边的人、欢乐的节日等,要引导学生延伸这些话题,让他们发之于情,用手中的笔抒发浓浓的乡土文化情。

三、乡土文化成为重要的写作素材

1.乡土文化为写作提供素材

大部分学生害怕写作文,教师认为作文难教。由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语言能力等比较匮乏,由写简单的几句话到真正意义的写作,对于他们来说难度不小。有些小学语文教师照搬别人的教法指导学生学写作文,却忽视学生在写作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当今时代信息多元化,科技飞速发展,所有的教育教学资源尽收眼底,却忽视了家乡的风土人情,而这需要学生去深入探究。作文教学应立足于家乡的风土文化,引导学生观察家乡四季不同的特色;寻找一些古老的建筑;体验农家生活;学做一些简单的具有本地特色的小吃等,让他们尽可能多地体验家乡的民俗、民情等,引导学生把乡土文化作为重要的写作素材。

2.乡土文化中带有真情实感

作文中要有学生的真情实感,这样的作文才具有生活气息,才能感染人。由于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学生的作文内容常常缺乏生活气息,使得他们的作文失去了生活的味道。教师应引导学生在习作中找回生活的本真,作文教学应以生活为本、文化为根,让他们在作文中敢于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情感,这样写出的作文才有血有肉。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写与乡土文化有关的历史故事,可以写在探究这些文化中新的发现,可以写学习这些乡土文化中发生的趣事等。关键是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在写作教学中,在引导、启发的基础上,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空间去寻求乡土文化的价值,从内心深处激发他们浓浓的乡情。倡导学生写真话、表真情,借助乡土文化,展现他们对家乡的热爱,并积极传承家乡的传统文化,让乡土文化绽放其光芒。

四、引领学生以乡土文化为素材进行写作

1.体验生活

小学阶段,学生从看图写话到写简单的小作文,这一过程中他们在头脑中形成了对作文这一概念的理解与认知。现在的小学生常常感觉生活平淡无奇,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从乡土文化中找寻生活的影踪,丰富写作素材。小学语文教材中安排的一系列习作训练,教师都可以引导学生从乡土文化的维度去写。教学四年級上册第一单元习作“推荐一个好地方”,学生可介绍这个地方的文化,也可写与此地有关的童话故事,还可介绍此地美丽的景色等。

教师可引导学生去领略唐山花吹的风采与气势,去品尝美食小吃饹馇、东陵糕点、棋子烧饼、迁西板栗等,让学生学习这些美食的制作方法,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也传承了本地的乡土文化。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要以学生生活及身边的文化为出发点,以他们的视角为基点,引导他们挖掘生活中的写作素材,写自己的童年,写生活过的地方,写家乡的文化,让他们的创作中增添生活元素。

2.家庭教育

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学校、家庭与社会。家长也可引导孩子从乡土文化中去汲取作文素材,家长作为农村与城市变化的见证者,他们更熟知自己生活的地方。他们就如同一本“活”乡土文化书籍,他们熟知的一些历史故事与传说、名胜古迹、民俗等,是学生不能在课上了解到的。

有的家长认识不到自己在孩子成长中扮演的重要角色,过分依赖学校的教育而忽视了家庭教育。学生在学写作文的过程中,家长应进行适当参与,给予他们必要的指导,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文化,收集一些与家乡文化有关的资料。这样,孩子在积累写作素材,提升文学修养的同时,也培养了对家乡的热爱。

3.学生是乡土文化的“代言人”

农村地区的孩子阅读量少于新《课标》的要求,但他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并不少,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去走进大自然,因此能获得更多的农村生活体验。农村是他们获得资源的宝库,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农村中的宝贵资源,收集有用的乡土文化,建立写作素材库。

教师要引导学生做一名乡土文化的传承者。学生要意识到,每个民族所独有的传统文化是这个民族得以发展的力量。因此,教师要引导小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体验家乡的乡土文化,一是为写作积累素材;二是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的家乡,做家乡文化的“代言人”。

参考文献:

[1] 王淑霞、任兴旺、蒲岳山《挖掘乡土文化资源优化农村小学作文教学》,《课程教育研究》2019年第41期。

[2] 刘冬琴《浅析农村小学作文资源开发与利用》,《教育教学论坛》2016年第44期。

[3] 陈敏《回归生活 灵动作文—探析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生活化》,《基础教育论坛》2020年第7期。

[4] 刘莉《谈传统文化素材在中考作文里的运用策略》,《语文教学之友》2017年第11期。

猜你喜欢

乡土文化小学作文融入
借助乡土文化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借助乡土文化资源 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试论新背景下乡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回归与运用
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的几点思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作用
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乡土文化浅谈
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融入“概论”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新思路
刍议中医养生理念在瑜伽教学中的融入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