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作文讲评中的问题及对策探究

2020-11-17李春旺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0年16期
关键词:讲评课问题对策

李春旺

摘 要:众所皆知,中学作文教学因“少慢差费”而备受诟病,写了十几年的作文,真正能言简意赅、文质兼美地进行写作的学生是凤毛麟角,作文教学成了鸡肋,无奈又无法。本文拟从“作文讲评现状”“作文讲评策略思考”“优化作文讲评迫切性”三个角度对如何提升作文教学水平做些思考。

关键词:中学作文 讲评课 问题 对策

作文教学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长期以来,中学作文教学的效果不尽如人意。而作为作文教学重要组成部分的作文讲评课则更是存在程式化、单一化的问题。这些问题是许多一线语文教师心中的“隐痛”。就“作文讲评课堂”而言,有很大一部分师生对作文讲评课认识不足,参与热情度很低。为了发挥作文讲评的积极作用,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在作文讲评方式上,我们必须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与改革。这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新课改背景下中学作文讲评现状

新《课标》明确了当前作文(讲评)教学的中心理念: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基于此理念,我们针对中学作文讲评课的现状对本校语文教师和学生分别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活动,从回收的问卷来看,中学作文讲评课存在很多问题。

1.师生观念陈旧,参与度、热情度不高

说起作文,有71%的学生是“不爱写”“不会写”“写不好”,纯粹“为应试而作”,只有9%的学生有对作文评改进行反思和“升格重作”的习惯;教师是“不爱教”“不会教”“教不好”,讲评课往往是随机的、零散的。只有少部分教师设计了规范的作文教案,多数教师“重改轻评”。作文教學的主客体双方都缺乏创作热情和创作能力,使得作文教学始终处于一种无序、无效的状态,从而深深打击了师生双方的积极性。

2.作文讲评方式程式化、单一化

当前作文讲评存在着严重的程式化倾向。我们司空见惯的作文讲评课堂模式是教师先简单介绍作文的整体情况,而后随机点评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几点写作中的注意事项。甚至有些教师直接取消作文讲评课,只是在课堂上简单讲一下作文情况。这样,“读”与“写”在作文讲评课堂无法深度对接,写作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与此同时,89%的教师没有要求学生重写作文或是进行写作反思的习惯,每一次的习作终止于课堂讲评,不能体现“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知规律。

二、作文讲评课的教学策略

1.“精选”范文,“精读”范文

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归根结底就是“读写合一”。作文讲评课引导学生进行求实效、求更新的品评训练的前提是,教师应当在讲评课前“精选”范文,并引领学生“精读”范文。

范文的来源应当尽量丰富,教师在选用不同梯度的代表性文章作评析对象时一般只采用学生习作,其实,教师亲自作和外来范文也是很不错的选择。

若认真选定范文之后的阅读只是轻描淡写的速读,会导致之前的准备付之东流,后面的评析也将被弱化。在阅读范文时可先诵读,再小组合作阅读,但不论是何种形式,都必须是“精读”,切忌蜻蜓点水。范文中的精彩文章或部分段落可齐读,可让写作者自己诵读,或让擅长诵读的学生朗诵,等等。总之,作文课也一样能出现“书声琅琅”的情景。至于小组合作阅读,则是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互相阅读,然后自觉地去分析思路,领味词句、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特点等,是在理解、比较、分析、质疑中的合作阅读,是较高层次的阅读。从阅读效果看,把3篇文章读一遍,不如把一篇文章读3遍,才可能为之后的“品析”做好铺垫。

2.品评鉴赏习作

针对当前作文讲评课堂“学生主体地位缺失”“教师消极应付作文讲评”等问题,我们应当建构有借鉴性的作文课堂讲评教学模式,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品评、修改、写升格作文的主体意识。在“精读”范文基础上,我一般将作文课堂“品评鉴赏”的过程分两步:

第一环节“集中批改,品评范例”:教师从学生习作里挑出正、反两档次作文各1至2篇,提出修改标准,然后由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批改”形式共同进行品评鉴赏。

第二环节“相互品评、自改互改”:作文讲评要提倡民主精神,指导学生对自己和其他学生的作文进行分析、评改,教师则针对学生作文中的优劣得失进行总体评析,这种方式在培养学生品析、评改作文能力的同时,又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从实践看,“品评鉴赏”以学生为本,只有学生借助“自改互改”作文的形式对写作的选材立意、章法布局、语言修饰等进行充分交流,作文讲评课才可能成为师生“议论纷纷”的“对话”课堂,也才可能实现“以读促写”“读写一体”的效果。

3.积极反思,升格重作

教师在作文讲评课开展前后都应重视教学反思,批改过程要养成随时整理批改笔记的习惯,这是课堂讲评的依托;课后反思则有助于给教学提供向前行进的“能源”。反思,是教师自身汲取经验与提高素养的重要途径。叶澜教授曾说:“一个老师写一辈子的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但如果一个老师坚持写三年的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

与此同时,作文讲评最终还应当落实于学生的反思,学生有反思,作文教学才不会流于形式。道理很简单,作文一篇一篇机械化地写,写作之后则不做任何反思,没有任何体会,就无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养成反思的习惯,可以将学生的优秀反思和优秀作文一起张贴在作文展示台,并利用恰当的教学时机给予热情表扬;这样,“反思”环节就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平时,我们在引导学生对习作进行细致到位的品评之后就会心满意足地结束一次作文训练,结果却发现即便如此用心,效果依旧不理想。“作文教学中,讲评完就结束一次作文,正像一个人走错了路,向别人打听,这时别人告诉他正确的走法,但是他却不去走,那么指导就没有作用了。因此,作文教学就成为了鸡肋工程。”的确如此,我们推崇“以读促写”,但“以读代写”是不务实的,我们应当借助语文的可仿性和可生成性,指导学生不吝时间和精力,把范文佳作作为模仿的对象去写作文,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二次写作、三次写作的意识和习惯,最终将“理性认知”再次转化为写作实践,以期达到“一次作文,两次收获”的目的。

三、优化作文讲评的紧迫性

基于以上问题及思考,我们要了解中学作文讲评课堂的教学环境。

首先,从教师的“教”看,中学作文教学的课时安排与教材安排均没有独立空间,体现出极大的随意性与盲目性。高中语文每周4—5个课时,作文教学仅仅从属于语文教学,而且,缺失了独立高效的作文教材,则直接导致教学内容无序化,教学效果无效化。

此外,从学生的“学”看,当前学生生活单一、阅读狭窄、写作训练僵化,对许多学生而言,他们的作文是“缺氧”的,“写作”只是应试的附属品,而不是充满生命活力的“文字舞蹈”。当代著名语文教育家张志公在1984年曾感叹说:“中学毕业生连封信都写不好,文科大学毕业生写不好公文,工科大学毕业生写不好实验报告。”三十六年的时空距离,当年的情景如今仍在不断上演。

总之,以上现象反映了当前中学作文教学的现状,而我们的作文讲评课堂也正是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因循守旧,亦步亦趋;若不采取积极措施,势必恶性循环。广大语文教师应当重新审视作文讲评课堂,全面贯彻新课改所倡导的作文讲评理念,要有改良现状的信心,更要有投入改良实践的热情,不断地从自身和他人的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与教训。恰如苏联著名的教育学家赞科夫所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楼秀万《让阅读走向写作—“读写互动、定向创新”作文教学模式的构建》。http://www.cn-teacher. com/runwen/xklw/yw/200703/155276.html

[2] 李镇西《李镇西与语文民主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3] 潘理《新课程背景下优化高中语文作文讲评课的策略研究》。http://epub.cnki.net/kns/brief/default_result.aspx

[4] 仲宁《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实施二次作文训练》,《教育教学论坛》2009年第1期。

猜你喜欢

讲评课问题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浅析如何上好高中生物讲评课
初中物理试题讲评课的有效性研究
刍议英语阅读理解讲评课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