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以致用:陶行知“生活教育”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启示

2020-11-17姜严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0年16期
关键词:学以致用生活教育小学语文

姜严

摘 要:“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可以说,生活教育是陶行知先生最核心的理论体系,它突出了教育和生活密不可分的关系,认为教育应该贴近生活,为生活服务。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是基本的立足点,而课外也是教学的重要阵地,因此只有将课内与课外,将语文和生活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生活。

关键词:学以致用 生活教育 小学语文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的实践性正体现在与生活的联系上,也就是陶行知先生主张的“生活教育”。贯彻“生活教育”,教师需要在教学目标、教学环节、作业等等方面更好地将教学与生活相连,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将知识融会贯通,积累社会经验、培养生存生活技能,更好地生活。

一、立足于课堂

“生活教育”理念,把教学和生活紧密地联系到了一起,更加侧重于知识的学以致用。语文教学要想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进行举一反三、实践运用,首先,课堂这个根基需要筑牢。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在教学目标、教学环节等等方面慢慢渗透生活元素。

1.教学目标指向生活

教学目标是依据课程目标设计的,分为三个维度,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我国传统的小学语文教育侧重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这两维度,而忽视了第三个维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前两个维度对学生来说虽然增长了他们的知识与能力,但忽视了语文课程的熏陶感染作用,不利于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也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价值观的塑造。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教师需要更加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设定,将教学目标指向生活,明确孩子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获得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设定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让教学目标带上明显的生活化气息,比如在教授《海伦凯勒》时,可以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设定为:“学习海伦对生活的无比热爱和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榜样人物是有血有肉的,他们的生活环境、经历等等都与学生有一定的关联,学生可能更容易被触动。这样一个学习目标的设定,让语文教学的“生活气息”更加鲜明。再如在《水》这篇课文中,可以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设定为:“在语言文字中感受水的珍贵,激发学生珍惜水资源的情感。”“水”与孩子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设定这样的教学目标,也旨在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与环保意识。

可见,语文教学目标要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设定,让教学目标带上明显的生活化气息,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强烈的情感活动中,使他们有所感悟、思考,并受到情感熏陶,把学到的东西引入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做到学以致用。

2.教学环节渗透生活

语文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的许多人物、现象、场景都为语文教学提供了素材,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也基于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设置相关的情境。比如在教学《谈礼貌》这篇说理文的时候,可以设置一个练写的环节:“老师相信,在生活中你一定也看到过其他讲礼貌的故事,请同学们选择一个能说明礼貌待人好处的事例,按照‘一事一议的写法写一写。”这样一个环节设定,既能够让学生掌握说理文的写作特点,也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对于生活小事的捕捉和思考,在设定的生活情境中更好地理解内容。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境还可以借助多媒体音视频资料进行补充与渗透。比如在教学《虎门销烟》这一课时,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对鸦片战争的背景可能认识不够,这个时候我们就应该给孩子们引入相关的历史知识,让学生了解时代背景,进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当然,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还可以适当引入音乐、美术、科学等相关知识,更好地教学。

除此之外,还有角色扮演、演讲、朗诵等等生活化、情景化的教学环节,都可以更好地为“生活教育”服务。情景化的教学不仅增强语文教学的生动性与趣味性,吸引了学生的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将生活自然而然地融合到小学语文学习中。

二、服务于生活

语文教学好比是冰山一角,课堂时间固然重要,却只是在冰山上露出的尖,在课堂之外有着更多丰富多彩的世界,学生要能够把课堂上学到的东西学以致用还需要教师的引导。“生活教育”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生活,首要任务便是要培养学生的生存技能,在这基础上,塑造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成为一个拥有良好道德品质的公民。

1.培养生存技能

作为一个小学生,要想更好地与人交流、融入集体,需要对他们的沟通能力重点培养。语文教育与生活休戚相关,像书中的“口语交际”部分,存在很多与生活相关的内容,比如学会看懂“药品说明书”、学写留言条、学写公益用语等。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东西都可以付诸实践,课余时间,教师可以布置相关的实践作业,比如认识药品的用途、服用方法、有效日期,并能把家里过期的药品有效处理掉。和生活结合在一起的教学方式,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基本的生活技能。

其次,可以让学生通过體验式的方法,在课外进行渗透部分生活能力。比如可以设置一堂习作课,习作即生活,让孩子自己动手,体验做菜的过程。习作之前先布置任务:找一份菜谱,根据菜谱提示学做一道家常菜,让家长帮忙拍下厨房精彩照片,为习作做铺垫。习作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做菜过程,交流习作感受,这样可以解决学生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的情况。同时做菜过程中的小插曲,可以作为重点来写,让写作与生活相结合。孩子在生活体验中叙述实践步骤,表达自我感受,学会生存技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2.丰富生活实践

在课堂之外,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学以致用还体现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上。校园内,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举办演讲,辩论会,演课本剧……校园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调查、参观、访问,了解家乡的美丽风光、丰富物产、人情风俗……

学校在每学期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四上课文中有一首小诗为《秋天》,美丽的秋景与丰收的景象让孩子们对秋天充满了向往。这次社会实践活动正好带领孩子们走近硕果累累的秋天,拥抱大自然,体验秋季气候、植物的变化。在亲近大自然的过程中体会家乡迷人的风光,感受苏州“小家碧玉”般精致灵动的特点,培养他们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让孩子们身临其境,或许大自然又会是一位良师。勤写日记也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点,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鼓励孩子勤写日记,记录每天发生的点滴小事,不仅能让孩子把老师课堂上教授的习作知识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更培养了孩子有一双发现生活、发现美的眼睛。

语文教育要延伸至课下的实践活动中。让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辅相成,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举一反三,学会运用知识,在学会生存技能的同时,丰富社会实践,积累生活经验,实现教学与生活的有效结合。

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语文教学中有很多生活元素,因此,为了把语文教学和生活更好地融合在一起,我们首先要立足于课堂,在教学目标、教学环节中融入更多的生活化元素,实现教学与生活的有效接轨,让教学带上“生活化”的气息;再通过语文教学外延给生活,让学生积累社会经验,提高生存生活能力,培养道德品质。换句话说,学语文是为了更好地生活。只有将教育与社会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不割裂两者之间的联系,培养人适应社会和改造社会的能力,才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贯彻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的理念。

参考文献:

[1] 张英云《徜徉生活:语文教学的新境界—浅谈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中小学德育》2010年第12期。

[2] 汤菊香《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给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带来的启示》,《课外语文》2017年第19期。

[3] 何婷《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对语文教学的启示》,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猜你喜欢

学以致用生活教育小学语文
分组合作教学法在中职《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应用
学以致用,引导学生尝试写诗
初中科学复习课的有效性探究
语文教育教学与生活实践思考
新时期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意义
传递真爱
幼儿美术教学回归生活探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