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激发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有效策略

2020-11-17孙钦磊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0年16期
关键词:兴趣激发小学生策略

孙钦磊

摘 要:提高教学实效性是每个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追求的目标,实现这一目标的方法有很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最有效的。在兴趣的驱动下,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均会提高,学习效率会大幅提升。基于此,本文从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轻松课堂氛围的打造、趣味性教学方式的运用、激励性教学评价的实施几个方面,就激发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策略展开讨论。

关键词:小学生 语文 兴趣激发 策略

兴趣是强大的内驱力,学生对某一门学科产生浓厚兴趣,就会自觉、主动、积极地学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就当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情况来看,很多教师在教学中仍然使用传统教学方法,学生的主体性未得到体现,也未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导致学习积极性普遍较低,不利于学生的高效学习和身心健康成长。

一、给予学生关注和尊重,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小学生有“爱屋及乌”的心理特点,喜欢某一门学科的老师,也会“连带”着喜欢这门学科。与学生相处好的教师从不担心学生存在厌学问题。正如孔子所言:“亲其师,信其道。”所以,要想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教师要以师生关系为契机,通过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语文教育并喜欢这门学科。而良好的人际关系往往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若是教师在学生面前始终端着姿态,摆出高高在上的样子,学生便不敢亲近,不愿意亲近。所以,要想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尊重学生,放低姿态,与学生平等相处。

比如教师尽量用“你们是怎样认为的”“你们是否有其他的观点”这类语言,代替“我是这样认为的”“这个地方应该这样理解”这类话语。师生之间平等相处,学生也就愿意亲近教师,与教师进行良好互动。除了给予学生尊重,教师还要密切关注学生,在深入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与学生进行有效互动。此外,对于学生喜欢的影视剧、音乐等,教师也要密切关注并主动了解,尽可能多地寻找与学生的共同话题,课后多与学生交流,与学生以“亦师亦友”的关系相处。师生关系和谐,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也就越强烈。

二、积极运用现代化技术,打造轻松的课堂氛围

轻松的课堂氛围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必不可少的方式。通过对身边课堂的观察可以发现,很多课堂气氛沉闷,甚至气氛紧张,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非常低。小学生有好玩、好奇、好动的特点,不喜欢紧张、沉闷、压抑的氛围。长期处于这样的环境下,学生对这门学科也会产生抵触、排斥心理。所以,在以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为导向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轻松课堂氛围的打造。在笔者看来,除了使用幽默、轻快的教学语言,教师还可以运用现代化技术去实现这一目标。

小学生形象思维强,所以喜欢生动、立体、形象的物体,这也是小学生喜欢看图片、视频超过看文字的原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抓住这一契机,利用现代化技术进行教学,给学生打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例如,在分析《美丽的小兴安岭》《望庐山瀑布》《富饶的西沙群岛》等课文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小兴安岭、庐山瀑布、西沙群岛的视频和图片等,从而营造轻松、欢快、活跃的教学气氛,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长期处于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对语文学科也会产生越来越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运用趣味性教学方式,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1.游戏化教学法

游戏具有竞技性、趣味性,深受小学生喜爱。若是将游戏活动合理地引进课堂,将知识传授工作与游戏结合起来,可显著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积极作用。

例如,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識字过程枯燥、乏味,很多学生学习兴趣较低。为了调动学生能动性,使学生在识字的时候做到全身心投入,从而有效汲取知识且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猜字谜”的游戏活动。如学习“军”字,给学生出示谜语:挥手告别;学习“接”字,给学生出示谜语:拉她也不来;学习“也”字,给学生出示谜语:地上不见泥,池中不见水。在出示谜语之后,教师让学生举手抢答,最先给出正确答案的学生即为获胜者。这种以游戏为载体的教学方式让原本枯燥的识字教学变得有趣,让学生获得快乐的教学体验。一方面,通过对字谜的分析,学生深刻记住汉字的意义或结构等。另一方面,这种趣味性教学方式使学生越来越喜欢识字,也越来越喜欢语文这门学科。

2.情境创设教学法

小学生好玩、好动,性格十分活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抓住这一契机,立足实际采取情境创设教学法,将原本枯燥、复杂的教学内容以形象生动的情境再现出来,这样既能促进学生理解,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陶罐和铁罐》一文时,教师可以采取表演式情境教学法。首先,教师带领学生梳理生字词,帮助学生有效扫除阅读障碍。然后让学生自主阅读,对故事情节进行梳理。在梳理情节的过程中对陶罐、铁罐的形象以及特点进行思考,将自己想象成陶罐、铁罐,揣摩其心理活动。最后随机找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根据理解将陶罐或铁罐的形象诠释出来。与此同时,教师让其他学生充当观众,对表演者的演技进行评价。这样的趣味性教学方式既能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深化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能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除此之外,在讲解《小公鸡和小鸭子》《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金色的鱼钩》等课文时,教师均可以采取情境创设教学法。这一教学方式符合小学生好玩、好动的心理特点,还能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越来越喜欢语文这门学科。

3.小组合作学习法

小学生活泼、好动,喜欢团体活动,而小组合作学习法能够满足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抓住这一契机,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开展教学活动,给学生打造一个民主、活跃的学习氛围。在这种轻松、活跃的气氛中,学生畅所欲言,毫无顾忌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促进学生思维发展,还能在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基础上唤醒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和兴趣。

例如,在分析《狐假虎威》一文时,笔者根据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假如你身边有一个朋友,跟文中的狐狸是一样的性格,你会和他做朋友吗?”这个问题的实质是提问狐狸的形象。经过思考,有的学生给出肯定的答案,因为狐狸聪明、临危不惧,这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也有学生给出否定的答案,因为狐狸不诚实、满嘴谎言、狡猾,所以我们应该远离这类人。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对课文有了多层面多角度的认识,充分体验到合作的快乐,其学习兴趣被有效激发。

四、实施激励性教学评价,提升学生的学习信心

每个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表扬,小学生也不例外。实践表明,经常激励学生、肯定学生,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产生越来越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立足实际,尽可能多地给予学生激励性教学评价,以此提升学生学习信心,从而增强教学实效性。例如,教师在课堂上找学生朗读课文,虽然学生读错了几个词语,但是教师可以从其他方面对学生进行表扬,如“XX同学,你的普通话说得真好,发音清晰,十分流畅,老师觉得你真棒”。接着,教师再指出学生的不足:“但是你有几个地方读错了,如果你能将这几个字读正确,就更完美了。”这样的激励性评价既能让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自己的不足并积极改正,还能增强学生学习信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 王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国校外教育》2016年第7期。

[2] 丁长友《培养学习兴趣,学会学习方法—基于语文学科特点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中国校外教育》2016 年第S1期。

[3] 王芸《浅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农家参谋》2020 年第11期。

[4] 李文清、姚恒朋《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培养的实践性探索》,《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 年第31期。

[5] 王友军《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中国校外教育》2017 年第10期。

猜你喜欢

兴趣激发小学生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激发学生兴趣,提高作文教学质量
构建有效的高中语文教学课堂
谈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我是小学生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