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教育“政校企”合作机制研究

2020-11-17双海军赵静禹华平

高教学刊 2020年32期
关键词:合作机制应用型本科

双海军 赵静 禹华平

摘  要:当前,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需求旺盛。文章通过胜任力模型,提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应具备五大能力:专业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综合应用能力、改进创新能力和管控能力。指出五大能力培养需要“政校企”合作。网上问卷调查发现“政校企”合作存在合作层次浅,缺乏相应组织协调政策机制等问题,提出政府主导,建立“政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学校牵头,组织实施全过程培养;企业融入,协同实施培养等政策建议,并通过案例证明该政策的有效性。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政校企;合作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32-0012-05

Abstract: At present, high-quality applied talents are in great demand. Through the competency model,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at high-quality applied talents should have five abilities: professional ability, practical operation ability, 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 ability, improvement and innovation ability and control ability. The study points out that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government, school and enterprise is needed for the cultivation of the five abilities. The online questionnaire survey finds that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government, school and enterprise" isnot enough and lacks corresponding organization and coordination policy mechanism. It proposesthat the government should take the lead and establish a long-term cooperation mechanism between "government, school and enterprise". The school takes the lead, organizes and implements the whole process of training; Enterprises integrate into and coordina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raining and other policy recommendations, and 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olicy through cases.

Keywords: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governments; universities and enterprises the cooperation mechanism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不断加快、新技术不断变革,各行各业对人才需求越来越强烈。但是,由于受体制机制等多种因素影响,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在结构、质量、水平上还不能完全适应,“两张皮”问题仍然存在[1]。主要针对经济、服务、生产一线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能够很大程度上有效缓解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矛盾,倍受关注。2015年10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正式拉开了应用型本科教育序幕。推行应用型转型,就是要更好地发挥高校服务地方经济,为地方发展培养合格人才。其关键是要以应用型为办学定位,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突破口,在政府支持主导下,建立学校、地方、行业、企业和社区共同参与的合作办学、合作治理机制,达到服务地方区域,培养生产服务一线紧缺的复合式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为此,文章分析应用型本科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应具备的能力,探讨“政校企”如何针对性进行培养,提出相应“政校企”合作对策建议,以供参考借鉴。

一、应用型本科人才能力与素养

介于研究型大学和职业型院校之间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其主要任务就是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2]。而应用型人才是与精于理论研究的学术型人才和擅长实际操作的技能型人才相对应的,既有足够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素养,又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将知识应用于实际的人才[3]。这样的应用型本科人才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综合能力和素养,学者们进行了相应研究。孙丽璐等通过词云归纳形成调查问卷,构建高校应用型人才胜任力模型,包括专业能力、职业发展能力、管理能力和个性特质4个因素[4]。曹炳汝认为高层次物流应用型人才可以从专业知识、基本技能、实践能力三个维度加以考察,不但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而且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并具有独立分析和解决物流管理实践中遇到问题的能力[5]。谢晓云等认为应用型本科人才需要掌握某一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较强技能思维能力、技术应用能力[6]。唐健雄等提出酒店管理专业本科生胜任力模型应是多维度模型,包含个性特征、职业素养、知识与技能和组织沟通能力[7]。这些研究,从应用型人才整体或某个专业情况对应用型人才能力进行了有益的思考和探索。

借鉴胜任力“冰山模型”和孙丽璐等学者研究,在文献回顾和专家访谈的基础上,结合应用型本科的特点,作者认为应用型本科人才主要应具备专业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综合应用能力、改进创新能力和管控能力。其中,专业能力是指高效、出色完成本专业工作任务所需具备的各种专業知识的总和,包括专业视野、专业基础理论、专业相关知识;实践操作能力主要包括基础分析方法与基础工具运用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综合应用能力是指应用专业理论、方法与工具分析和解决实践中存在问题的经验与能力,包括逻辑分析与文字表达能力,协调与沟通能力、动手能力等,改进创新能力是指应用所学专业理论、方法对原有工作模式、方法进行改进提升,创新性地开展相应活动和工作的能力;管控能力是指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职业道德、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团队协作精神,能够高效地进行团队沟通与协调、整合与专业工作相关的资源、时间管理和自我控制的能力。这五种能力,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发展和升级,可概括为:“知-会-用-创-管”,构成应用型人才成长能力提升的内在逻辑,如图1所示。

二、应用型本科能力培养方式与问题

应用型人才所应具备的五大能力不可能再像从前只在象牙塔培养完成,需要政府、学校、行业、企业等多方通力合作,建立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专业链与产业链、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全方位的培养,才能有效获取。虽然政府、学校与企业就培养人才方面有着共同的意愿,但是毕竟各自站在不同的角度,处于不同的领域,存在目标、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差异,容易产生分歧,需要形成良好的协调合作机制,以促进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一)政校企合作相关文献回顾

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政府、学校、企业如何定位、分工,如何产教融合,形成合力,引起了众多学者关注。王纪平以“三螺旋”理论为基础,提出“政府主导政策,学校主导教学,企业主导技术”“政府指导学校”“政府扶持企业”“学校联合企业”[8];白敏植等提出“政府主导+学院主教+企业主训”政校企合作共同体人才培养模式[9];曹照洁提出以职业院校为主体,政府、企业和学校按照各自的职能以平等协商的约定组成政校企“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模式[10];向爱国认为政校企合作具有政府为主导、院校为主角、企业重参与的特点[11]。这些论述和观点,基本上也符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的要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的政策法规的要求。在政府主导,相关政策支持下,校企开展相应合作,共同培育应用型人才,已成为学界和业界普遍共识。

(二)政校企合作现状情况问卷调查分析

目前,对于政校企合作,是否达到国家要求?各个主体意愿如何?合作程度如何?存在哪些问题?我们从政府、学校、企业和学生四个维度,专门设计了问卷调查,通过“问卷星”电子问卷进行了调研,得出了相应的结果。

1. 政府方面的问卷调查设计与统计分析

在政府调查问卷中,针对所调查单位隶属性质、对政校企合作的态度、秉承的原则、起到何种作用等9项问题进行了调查,通过对收回的67项反馈调查表统计分析,发现没有一家单位成立专门的政校企合作管理部门,81%的认为政府是主导,学校企业是重要主体;87%的认为“政校企”合作对于技术性人才、毕业生就业具有重要作用;75%的认为影响“政校企”合作的重要原则是“政校企”合作法规不够完善,责权利不够清晰。

2. 学校方面的问卷调查设计与统计分析

在学校调查问卷中,针对学校性质、校企合作态度、合作目的、合作形式、为企业提供服务方式、影响校企合作因素等11项问题进行了调查,通过对收回的121份反馈调查表统计分析,发现无论是公办或民办本科院校全部都愿意开展“政校企”合作,86%的高校开展“政校企”合作的目的是建立校企实习基地,为教师提供实践机会,解决学生实习问题,让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竞争力。合作项目90%的是建实习基地、87%的是顶岗实习、33%的是为企业员工提供培训。影响合作的因素90%以上企业认为缺乏政府相应的政策引导、扶持制度等、缺乏长效的合作机制,以及教师对此缺乏热情,92%的学校认为现今校企合作仍是浅层次的。

3. 企业方面的问卷调查设计与统计分析

在企业调查问卷中,针对企业性质、规模、是否愿意开展校企合作、合作目的、合作模式,影响合作因素等14项问题进行调查,通过对收回的138份反馈调查表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中小型企业占比91%,比较愿意开展校企合作的占比43%,合作目的上,62%的企业是为了实现校企资源共享,尤其是为了未来稳定的企业用工来源,物色新员工。合作模式上,54%的是校企共建教学实践基地,40%是顶岗实习,10%是政府主导校企共建产学合作平台(产业园),50%左右的企业认为影响校企合作的主要因素是学校、企业的主动性和企业的规模与行业特点。

4. 学生方面的问卷调查设计与统计分析

在学生调查问卷中,就学生性别、年级、所属学校性质、对“政校企”合作的了解程度、态度,满意度等15个方面进行了调查,通过对收回的579份反馈调查表统计分析,发现87%的学生认为“政校企”合作对自己比较重要,并愿意积极参加相应的实习实践,91%的认为“政校企”合作可帮助他们巩固专业知识,增加实践经验,对学校提供的实习,比较满意及以上的有49%,认为一般满意的为40%,不满意的近10%。

5. 問卷调查综合分析

对上述问题调查认真分析,不难发现,整体上政府、学校、企业和学生对于“政校企”合作是持欢迎态度,认为“政校企”合作政府是主导、学校和企业是重要培养主体,可促进学生实习实践,培养技能,解决就业,帮助企业寻找到合适新员工、培训员工,为教师提供实践机会,能够实现多赢。但是在“政校企”合作推动过程中,还存在合作层次浅,水平低,模式趋同化,企业深度合作的意愿不够强烈,呈现“上热下不热,官热民不热,校热企不热,政热师不热”的“五热五不热”状况,具体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政府层面,缺乏专门的协调组织机构和相应的政策机制;二是企业层面,对校企合作缺乏正确认识,积极性还不高,没有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三是学校层面,体制改革滞后,运行机制不灵活,为企业提供服务能力较弱;四是教师层面,对政校企合作认识偏差,缺乏热情,对参与企业实践,为企业服务兴趣不大;五是学生层面,对实习实践认识上还存在差距,对实际到企业实习工作期望值高于预期,存在较大心理落差。

三、应用型本科能力培养的对策建议

针对应用型本科人才应具备的专业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综合应用能力、改进创新能力和管控能力等五大能力,结合“政校企”合作实际情况,我们认为应用型本科能力培养过程中,整合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学校四方资源,积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完善多主体协同育人机制,学校与企业分工合作,围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一核心,建立培养目标协同、教师队伍协同、资源共享协同、管理协同机制,推进校企共同开设专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标准、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构建课程体系、共同建立实践基地、共同组建师资队伍、共同实施过程培养、共同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等八个共同,以实现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一)政府主导,建立政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要保证“政校企”合作长期有效的运行,必须建立长效合理的机制。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应根据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意见》(2015)、《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2017)和《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2019)、《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实施办法(试行)》(2019)等文件精神,将产教融合贯穿人才开发全过程,形成政府企业学校行业社会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通过制订相应具体可操作的政策和激励制度,充分调动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同时,在推动“政校企”长效合作过程中,政府机构要扮演好三大角色:一是扮演好主导者角色,从立法、制度建设和金融财政入手,搭建“政校企”合作平台,清晰界定各方主体的职责边界,明确各自的责、权、利,落实支持企业参与举办职业教育的各项优惠政策,对进入产教融合型企业认证目录的企业,给予“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的组合式激励,确保多方均赢;二是扮演好调解员角色,建立专门部门机构,协调好校企合作过程中双方利益和矛盾纠纷;三是扮演好监督者角色,尤其是教育主管部门和地区政府相关机构要督促指导学校和企业根据培养应用型人才各自分工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共同育人,并做好相应的评价考核。

(二)学校牵头,组织实施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全过程培养

应用型本科高校要根据学生专业特点,培养目标要求,细化确定不同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能力素养要求,与企业共同制订培养方案,课程设计和分工安排等工作,着力针对学生专业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管控能力等方面进行培养。具体来说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牵头建立企业、行业、高校共同参与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并接受政府的指导,为“政校企”合作育人的实施提供有力支撑;二是修改完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创造灵活机动的“政校企”合作条件和激励机制,提高教师参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三是做好人才培养顶层设计,依据专业定位,修订完善各专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细化各项能力描述性涵义和培养条件与分工,优化整合教育资源,加强产学研用一体化培养模式建设;四是积极与企业沟通协调,邀请企业兼职教师进行讲座和授课,合理安排学生实习实践;五是针对企业用人需求,找准合作专业,共同开发课程、教材、案例开发、实践教学标准要求和师资建设,实现对应用型人才的联合培养;六是与企业对接,充分利用合作单位资源,通过应用驱动,产学研融合,广泛开展课题研究。做到以研促教,教研结合,通过吸引学生参与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课题研究,加强学生专业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三)企业融入,协同实施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

企业利用自身场所、设备设施和经济生产实际运营环节与管理特点,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实习训练的真实应用环境,着重针对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应用创新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等进行培养。具体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做好协同配合,结合职业岗位或企业技术能力需求,积极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课程设置、教师岗位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实习实践具体指导等工作,切实融入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环节;二是根据人才培养分工,安排企业优秀的管理人员和技术工程人员,指导学生专业实习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相应实习岗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应用创新与管理能力;三是主动支持高校的教学建设,为学校提供先进设施设备,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条件的可将部分生产线或生产车间建于学校或单独作为实践教育基地,开展校企深度合作,为培养学生应用实践能力贡献力量。

(四)政校企“三位一体”,共同培养应用型本科高素质人才

综合上述分析,可见在培养应用型本科高素质人才过程中,政府、学校、企业三方缺一不可。在政府大力支持下,校企在应用型本科五大能力培养过程中,各自发挥作用,对应用型本科“五种能力”培养由图2所示。

四、应用型本科能力培养的实践案例

作为国家首批应用型试点高校之一,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在应用型转型过程中,采纳我们提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对策建议,坚持政校企合作、产教研融合,通过引资、引智、引产业政策、引行业标准,广泛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建起校外实习实践教学基地200个,学校规模逐年扩大,毕业生因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运用能力突出和踏实肯干,广受用人单位好评。而其中,旅游管理专业作为学校应用型本科转型发展较出突出的专业更是引人瞩目。

(一)政府搭台,搭建政校企合作平台

为贯徹国家有关校企合作政策和重庆市人民政府颁布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2018),逐步提高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程度,健全多元化办学体制,全面推行校企协同育人。重庆合川区旅游局牵头,促成重庆人文科技学院与该局,及其所属合川区知名旅游行业、企业签署了政校企合作战略协议,围绕合川区旅游资源开发,尤其是旅游人才培养开展深度校企合作。作为地处合川区的高等院校,重庆人文科技学院有天然的地缘优势,而合川区有着广阔的旅游资源,并且类型多样,有很多还尚未形成规模,品牌,亟需有关专业人士参与打造与建设。在急需要的地方旅游人才培养上,校企双方围绕招生、教学、科研、实践、就业“五位一体”全方位开展合作,政府在政策上给予相应的支持。

(二)探索“四通”“四进”模式,加强产教研融合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与旅游企业合作,先后打通学生企业见习、专业实习、顶岗实习和直接就业四通道;开展“四进”活动,即课程进企业、专业教师进企业、教学与管理进企业、学生党团组织进企业。实习过程中,将旅游管理专业的《旅游地产概论》《食品营养与卫生安全》等课程放入合作单位进行授课,聘请实习单位高管进行主讲,受到学生欢迎。校企合作编写《中国旅游文化》,《饭店管理概论》教材、开发出首批重庆市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带上文化去旅行》。围绕实际问题开展课题研究,毕业论文选题大多围绕合作企业实际问题,教师与企业人员联合申请多项课题,如成功立项文化和旅游部人事司2019年“双师型”师资人才培养项目《产教融合视域下的旅游实训体系研究:开放型教学实验中心的构建与运行》、重庆市教委教改重点课题《应用型本科教育政校企合作机制研究——基于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的视角》和校级课题《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研究——以重庆人文科技学院为例》,以研促教,起到了较好效果。

(三)着力打造四大教学平台,提升专业应用创新能力

为了有效培养应用型旅游管理高素质人才,重庆人文科技学院着力打造四大教学平台:一是以学校课堂理论教学为主的理论教学平台,旨在培养学生有关基础系统理论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使学生从纵向把握基础发展脉落,从横向上掌握理论發展演变和在现代实际领域中的应用。二是以学校旅游3D实训室为主的实训教学平台,能够提供较为真实的三维虚拟景点和场景,可供学生进行导游训练和扩大知识面。三是以校企合作基地实践教学为主的实践教学平台,开展认知实习、专业实习实践和顶岗实习实践,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能力。四是以与重庆云集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和重庆有线文旅频道共同建立的“重庆旅游公众服务平台重庆人文科技学院服务中心”“‘路夫智行开放型教学实验中心”为主的科创教学平台,促使旅游管理专业师生更广泛地参与重庆旅游公共服务,有效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广泛交流,积极参加技能竞赛,提升人才竞争力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旅管系师生不仅积极参加校外各项旅游方面的活动,而且还在学校支持下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和服务地方经济专题研讨会议,集智引智共谋发展。如2018年11月,成功承办 “加强文旅融合,助力重庆乡村振兴” 交流会,来自共青团重庆市委员会、重庆市文化与旅游发展委员会、重庆市扶贫开发办公室等部门的相关领导、西南大学等重庆11所高校以及11家旅游企业代表与学校领导、教师齐聚一堂,探讨如何加强文旅融合,助推重庆乡村振兴和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旅游人才,得到了上级充分肯定。近年来,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全国旅游院校服务技能(导游服务、饭店服务)大赛、全国大学生红色旅游策划大赛等赛事中,累计120余人次斩获一二三等奖。学生在JW万豪酒店顶岗实习期间,还被选拔参与国外总统下榻酒店期间的接待工作,并圆满完成任务,受到酒店方高度赞扬。2018年,学校荣获重庆市总商会旅游商会颁发的“2017年度校企合作贡献奖”。学生就业质量也明显提升,2018、2019届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96%,职业期待吻合度93%,毕业生月平均薪酬4600元,毕业生工作满意度达92%,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达到94%以上。

五、结束语

高素质应用型本科人才是当前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亟需的力量,其能力素养的培养不能只靠应用型本科高校一己之力完成,需要政府、行业、企业和学校通力合作,共同完成。政府主导,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搭建平台,提供政策支持和监管协调,学校和企业按照共同确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分工各司其职,各尽其责,通过政校企“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模式,培养符合社会所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实现多方共赢,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N].新华社,2017.

[2]陈兰.应用型本科高校政校企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机制探讨[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7(06):13-14.

[3]沈国斐.基于校企联盟的高校人才培养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03):104-107+156.

[4]孙丽璐,何梦庭,龙婷.基于胜任力模型的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策略研究[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9,33(04):89-96.

[5]曹炳汝.基于“三维胜任力结构模型”的物流工程专业硕士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5(06):53-57+62.

[6]谢晓云,彭忠英,崔小妹,等.基于岗位胜任力的应用型本科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12(08):129-131.

[7]唐健雄,刘萌,刘炼鑫.酒店管理专业本科生胜任力模型的构建及应用[J].企业技术开发,2018,37(10):21-26.

[8]王纪平.职业教育集团政校企螺旋型办学模式初探[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18(09):100-102.

[9]白敏植,张长声,张伟,等.政校企协同创新培养知识产权实用人才路径研究与实践——以邯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5(03):92-94.

[10]曹照洁.政校企“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模式现状与建构研究[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4(02):73-84.

[11]向爱国.多责任主体与责任共担:应用型本科高校政校企深度合作路径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7,4(48):118-120.

猜你喜欢

合作机制应用型本科
地方师范院校教育实践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中国—东盟知识产权保护合作机制的完善
班级管理中组建合作小组及运行合作机制的研究
岗位、证书、课程“三位一体”教学方案设计改革研究
应用型本科大学英语模块化教学改革探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课程建设改革
地方新建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试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深化与发展
应用型本科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建设之必要性探讨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