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财经类专业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模式

2020-11-17陈思华丁家财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思维培养模式

陈思华 丁家财

[摘要]计算思维建立在计算过程的能力和限制之上,使得原本无法由任何个人独自完成求解的问题和系统设计成为可能。在人工智能时代,财经类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计算思维能力,提高创新素质和动手能力,实现全面发展,适应新时代对高层次财经类人才的需求。本文在分析财经类专业学生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如何通过“管理信息系统”的课程教学提升财经类专业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并对“管理信息系统”重新进行课程设计,提出了MISTMBO-CT教學模型,全面培养财经类专业学生的思维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财经类专业;计算思维;培养模式;管理信息系统

[基金项目] 2018年江西省教育改革课题“财经类专业学生计算思维的培养模式研究——以‘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为例”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JXJG-18-4-29,JXJG-18-4-23)。

计算思维是指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本逻辑和基本概念进行问题求解、系统设计及行为理解等涵盖计算机科学之广度的一系列思维活动,是计算机教育研究的主要目的之一。计算思维概念的提出在学术界与教育界引起了广泛讨论,为了便于进一步推广,董荣胜等专家将“计算机科学的基本概念”界定为“计算机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对普通高校而言,尽快地将计算思维引入计算机基础课程中,使学生学会使用计算思维,并对问题的最终解决提供明确的思路,对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有学者进一步指出,计算思维能力的需求是普遍的,不仅仅是理工科专业的学生,财经类专业的学生更需要培养其计算思维能力。

一、培养财经类专业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意义

当前普通高校中财经类专业早已开设了计算机基础课程,但开设这些课程的基本目标是训练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并没有从根本上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就导致学生只是被动学习一些基本操作方法,远远谈不上提升思维能力。通过调查发现,不只是学生,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也认为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目的只是为了让学生会操作办公软件。这种重操作、轻思维的情况是一种普遍的现象,反映了目前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理念亟待提高。

“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MIS)”是财经类专业重要的公共基础课之一。综合了管理学、工学(计算机)、经济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具有较强的综合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管理信息系统”与软件开发和程序设计类的课程是不同的,其目标是培养学生从管理者的视角充分理解管理、信息和系统的基本概念,运用系统科学的逻辑与思维方式来分析解决管理中遇到的信息系统类问题,学会将计算思维方法应用到MIS的规划、分析、设计、实施、管理、评价、维护等实践当中。这些特征与计算思维不谋而合,其本质是使用计算科学的方法解决实际中遇到的问题。因此,“管理信息系统”是培养财经类专业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提高财经类专业学生计算思维素养的良好载体。“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能够较好地实现对下述能力的培养。

(一)培养财经类专业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作用

1.应用能力的培养。财经类专业学生普遍存在应用能力较差、动手能力较弱的特点。在大数据与“互联网+”的时代,财经类专业学生不仅需要具备财经类专业的基本知识,更要深深地认识到财经类专业本身也被卷入颠覆性的变革之中。学会分析和处理财经类的大数据,充分挖掘财经类大数据的应用价值;敢于思考、敢于创新,在工作中活学活用计算思维的方法和理念,才能够更好地适应新时代对财经专业的要求。“管理信息系统”等基础课程的教育,可以使学习者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其科学素养,在工作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思维能力的培养。计算思维是人类对问题进行有效求解的途径之一,计算思维不仅仅是程序化的,而且是多个层次上的形式化抽象思维。从计算思维的角度进行管理信息系统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抽象思维能力,将计算思维融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过程中。

3.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要具备科学的思想与方法及科学素养。只要掌握了科学的思想与方法,就可以在学习和生活中全方位、多视角、多层次地观察和理解世界的规律与变化,使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和科学方法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问题、理解事物直至解决问题。可以说,计算思维能力是每个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科学素养,也是创新人才应该必须具备的条件。

(二)培养财经类专业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原因

如何通过教学为学生导入计算思维的概念,目前并没有定论,有学者做了积极探索,得出了一些可贵的经验,但还远未形成共识。而且这些探索与研究大都是针对理工类专业的学生,其载体课程也均为程序设计类,具有计算机专业属性较强的课程,没有给予财经类专业的学生足够的关注,这是目前研究的空白区域。计算思维是新时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如同阅读、写作、算术一样,财经类专业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是非常必要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商科、社会学、财经类专业的文科领域已经进入了新商科、新文科、新社科阶段,需要通过新技术来实现新的学科飞跃,而计算思维是驾驭这些新技术的重要基础。

2.财经类专业的学生虽然从事计算机相关工作的人数较少,但却需要经常和计算机专业人士合作,掌握计算思维能力可以极大地提高合作的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沟通成本。

3.财经类专业学生毕业后有可能会在领导岗位,需要进行重要的决策,这时候计算思维的意识就显得非常重要,可使思路更加清晰,制定的对策也更加可行。

4.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普及,财经类专业学生学习到的计算机相关知识越来越丰富,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逻辑能力也相应增强,使得财经类专业学生掌握计算思维方法、理解计算思维逻辑成为可能。

因为财经专业就业前景好,目前中国高校中普遍设置了财经类专业,学习财经类专业不仅需要良好的数学基础知识,还需要较为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而当前的现状是女生占比高,其中相当一部分学生,甚至大部分女生都对学习理工科类课程信心不够,自我定位为数学差、缺乏逻辑能力,不接受甚至畏惧学习理工科课程,这就导致理工科的选修课程几乎没有财经类专业学生选填,从而强化了自身逻辑能力较差的心理定位。这种心理暗示会直接影响行为,使得具有这种心理的学生对涉及“理”的课程与知识一概不学,认为自己是文科,不需要掌握理科的知识。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恶性循环,思维就得不到锻炼,便会慢慢退化。当遇到难题时,不是用尽方法去解决,而是回避或者绕开问题,学习过程中避重就轻,功利思想严重,不着眼于培养自身能力和提升全面素质,而是为了完成作业和拿到学分。再加上本来可能就与理工科类学生存在动手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加工和利用数据能力上的差距,导致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基于以上原因,如何将计算思维融入课程教学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培养财经类专业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一般模式设计

一直以来,计算机基础教学偏重于操作技能的教授,以实验课程为主。教学方式为老师示范、学生模仿,完全没有涉及思维训练的内容,只是简单的记忆操作过程,熟悉软件使用;课堂教学中的理论分析、逻辑推理和意义建构严重不足,教学中的真实情境应用与探索式学习较少。陈国良院士认为,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应当以相应学科中的经典问题为教学方向,以经典案例为重要突破口,通过实验上机操作去了解计算机程序设计中的原理,通过典型案例的讲解,强化学生对基础概念的理解来提高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计算思维的培养过程其本质是思维图式自我建构的过程。本文以研究提升财经类专业学生计算思维能力为重点,结合财经类专业特点构建适合该专业学生的需求情境,将实操学习与探究学习并重,指导学生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逐步建构计算思维,培养用计算思维解决问题的意识。依据建构主义教学理论,选择经典范例,结合培养目的来重构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方案、提高实践能力、培养计算思维。在教学过程中强调训练以“构造”为主要特点的求解方法,包含构造的对象、构造过程和验证等;在教学方法上突出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开发计算思维潜力。因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计算思维的教学模式。

基于计算思维的教学模式:DMBO-CT一共分为6个模块,形成闭环:①目标分析;②特征分析;③内容分析;④项目案例;⑤形成性评价;⑥反馈调节。DMBOCT遵循动态循环原则。在教学设计中引入过程评价模块与反馈模块,能够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进行评价,找到存在的不足之处,并依据反馈提出解决方案来调整教学内容,通过多方式、多视角巩固学生计算思维的培养,通过反馈调节进行修正,如此反复循环迭代上升。

三、基于培养计算思维能力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

“管理信息系统”是财经类专业大学生必须掌握的学科门类基础课,该课程是一门跨学科的课程,它综合了管理科学、信息科学、系统科学、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的相关知识。课程结合管理信息系统的理论与实际应用情况,主要介绍管理信息系统在财经、管理领域的应用情况,使学生了解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信息化中的作用和在具体行业中的应用情况,了解管理信息系统对组织和企业的影响与作用。为更好地实现“管理信息系统”的教学目标,本文构建基于计算思维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模型。

MISTMBO-CT以范例讲解与探索式学习为主要手段,根据建构主义理论,首先构建良好的学习情境,教师根据财经类专业特点构建案例,鼓励学生用计算思维方法来分析解决财经专业的问题。“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讲授是在财经专业学生具有一定计算机知识的基础上展开的,MISTMBO-CT共分五个环节。

1.准备阶段:教师依据财经类专业背景寻找相关教学素材,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

2.案例阶段:开展充分的讨论,在案例分析中解析思维过程,鼓励学生构建自身的计算思维认知地图,着重训练学生主动使用计算思维来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探索阶段:教师构造适当学习情境,并指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提倡有监督指导学习和接受学习;通过探索式学习体验计算思维与管理信息系统的关系,掌握计算思维的“构造”理念,理解计算思维构造的对象、过程和验证的内涵,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认同感和成就感。

4.评价阶段:采用学生自评、教师讲评、师生互评的形式。教师讲授学生的优秀作业,学生在交流学习中重温“构造”过程,深入体会计算思维在管理信息系统中的作用。综合使用各类资源完成教学任务,内化管理信息系统知识,提高计算思维能力。

5.小结阶段:总结计算思维在管理信息系统中的运用状况,分析不足,提出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Wing J M.Computational Thinking[J].Communication of the ACM,2006,49(3):33-35.

[2]牟琴,谭良.计算思维的研究及其进展[J].计算机科学,2011(3):10-15.

[3]董荣胜.计算思维与计算机导论[J].计算机科学,2009(4): 50-52.

[4]周玉萍,张学平,林松.普通高校文科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的研究[J].工業和信息化教育,2014(8):45-47.

[5]甘才军,周娅.计算机基础教学与文科生计算思维培养[J].计算机教育,2012(19):20-23.

[6]常亮,徐周波,古天龙,董荣胜.离散数学教学中的计算思维培养[J].计算机教育,2011(14):90-94.

[7]任丹,丁函,杨凡.基于计算思维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8(1):261-262.

[8]陈国良,董荣胜.计算思维与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J].中国大学教学,2011(1):7-11+32.

[9]徐石文.融入计算思维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J].福建电脑,2019(5):162-164.

[10]刘永娟,孙自广,吴凌云等.“计算思维”课程翻转课堂实施模式初探[J].教师,2017(2):79-80.

猜你喜欢

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思维培养模式
基于B/S结构的学生公寓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程序设计课程中计算思维和应用能力培养问题研究
基于“互联网+”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优化分析
基于工作流的水运应急信息管理平台设计 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算法的案例教学探析
浅谈艺术专业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