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章有“我”才叫“好”

2020-11-17张衍标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0年16期
关键词:城池题目文章

张衍标

当前,越来越多的写作题目都在贴近学生内心世界,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情可抒,有理可讲。然而,几十人甚至成百上千万的学生在写同一个“题目”时,往往心往一处想,文往一处写。看来看去,人就那几个、事就那几件、理就这个理。无欢而喜、无忧而戚,有文无我、有我无人便是当前学生写作的最大问题。如何让作文“叫好”,答案很简单—“有我”。把自己的阅读积累、生活体验带进“题目”,把自我的感觉、感受和感悟写出来是学生应有的写作态度。细致观察生活、真切体验生活、真实思考人生、真诚表达情理、展现写作者个性和才情比任何写作技巧都重要。

扬州树人学校九年级一模考试就出了这样一道作文题:“城池”在古代指城墙和护城河,它是古代的军事防御建筑。其实,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座“城池”,它可能是一种信仰,也可能是为人处世的原则。在你的“城池”中,有你无比珍重的、坚持的、保护的……你的“城池”,别人是很难攻破的。主持人董卿说:“在长街短巷,市井烟火里,愿我们用最质朴的灵魂守住心底的城池。”守住“城池”,也就守住了我们的精神家国。请以《守住自己的“城池”》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600字,不得出现真实人名等相关信息,不可抄袭和套作。

这是非常典型的“提示语”加“命题”形式,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会按照“题目”要求来写,但将其置于“提示语”的语境中解读就成为审题立意的最大考验了。不难察觉,题目的核心词是“城池”,指向“防御”“攻破”,“自己的”是限制条件,初读便能领会其坚守“信仰”坚持“原则”的命意,而立意在“用质朴的灵魂守住”尤为关键。

一篇好文章理该包括自己的“城池”是什么(实题虚写),谁来“攻”的,攻势如何,如何“守”的,是“破”还是“住”这些基本逻辑。阅卷过程中也会发现,很多孩子都写了坚守“经典”彰显少年“品味”,追求“质朴”摒弃“浮夸”,捍卫“纯净灵魂”荡涤“污泥浊秽”,这些文章是“切题”的。但笔者认为,此次作文的核心命意在于引导学生关注现实,从批评身边存在的“假恶丑”中树立“真善美”的信仰,坚守“诚实谦虚”“重信践诺”“敬老爱亲”“尊师友朋”“独立自强”等为人处世原则。

先来看看这两篇习作:

守住自己的“城池”

雨淅淅沥沥地下着,丝毫没有见停。

走在回家的路上,由于没有带伞,为了避雨,我刻意走在道旁商家的屋檐下,于是耳边便传来了店里为了促销而放的音乐:

“卡路里,卡路里……”

“我们一起学猫叫……”

都是流行过一段时间的歌曲,呵,似乎都是“大众口味”呢!我不时向店里看去,无论是商家还是顾客,都听得津津有味,甚至还随节奏摇着脑袋,哼上几句。

“怎么都会喜欢这些‘口水歌呢?心中难道没有一些审美方面的坚守吗?”我暗暗嘀咕,低着头向前走。

耳边的音乐依旧非常吵闹,但是走着走着,一股“清流”传入我的耳中—纯音乐《青石巷》,它的出现如同夜空中不被乌云遮蔽的圆月,瞬间吸引了我的注意。我看向声音的来源,是一家书店,一家与周围喧闹环境格格不入的宁静书店!推门而入,一切都是古色古香,墨韻悠悠,整齐的书架上昂首站立着一本本深藏甘霖的书籍。

轻轻走进,缓缓取下一本《古诗词精选》,找个角落,静静地阅读。

窗外仍不时传来喧闹,可我却再未听见,沉浸在书中,“物我两忘,只余思想”。心中的不满也随书页一张张翻过而无影无踪。

我在心中的“城池”中不闻喧嚣,独自清欢。

从“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到“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从“红杏枝头春意闹”到“千山鸟飞绝”,从“万国衣冠拜冕旒”到“茫茫九派流中国”……回溯历史长河,一切都是那么诗意。

雨不知什么时候停了,我恋恋不舍地合上书本,心中却冒出了两句诗“心远地自偏”“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坐上公交车,我想到了“经典咏流传”,其中的歌曲改编自古诗,《苔》《草》,甚至于“央视四男孩”的《岳阳楼记》都是经典啊!

在现今社会,流行的不一定是好的,“大众品味”也可能是无趣的,所以我们要在心中守住自己的“城池”,树立正确审美观,不迎合,不从众,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让自己的坚持牢不可破,决不让低俗、无趣、无意义的事物越雷池一步!

守住自己的“城池”

“你的成绩怎么回事?这点分还想不想上高中了?”

妈妈还未收回开门的左手,右手抖着我那可怜的试卷站在我身边。我还在犹豫如何回答,她便把试卷甩到了书桌上。“刺啦”,试卷和我手里笔撞个正着,默写本上留下一道划痕。

“是!我不想学了!”

“从初三以来,我们的对话就只有成绩!成绩!成绩!你心里就只有成绩,根本就没有我!”

我撑着桌子站了起来,椅子顺势倒地。

“你就知道说我的成绩,就知道拿我和这个比和那个比,我就只是你炫耀的工具!你只在乎自己的面子吧!”心底压抑了许久的情绪像活跃的火山,喷发了。

妈妈瞪着眼盯着我,嘴巴微张,良久,她开口了:“我这还不是为了你好,你学习还不是为了你自己,为了你的未来,我天天上班这么累每天晚上还得盯着你,我为的什么,我图的什么,你都这么大了,怎么一点也不懂事啊!”

“呵!为我好?为我好就是把你的理想强加给我?为我好就是教会我在做题时要留心你的脚步声?为我好就是教会我在情急之下说谎?”

“还说我不懂事,我哪里不懂事了,我三岁就学会了自己吃饭,六岁不到就会自己穿衣服,九岁就会给你们西红柿炒鸡蛋……”

她走出了我的卧室带上了门,隔壁传来她的抽泣声。

我也哭了。

11点了。我扶起椅子,打开练习册,今天的作业又是那么多。

我不想再看时间了。收拾好书包,我拿出一页珍藏的卡纸,写着:“妈,如果我心里有座城,爸爸是我坚固的城墙,而您就是环抱着我的护城河啊,我会保护好这座城,而你们也要‘护着我啊。”我蹑手蹑脚地把“心里的话”放在厨房的灶台上。

我想,明早起来做饭时,妈妈会懂得,一定!

第一篇文章是扬州树人学校高同学的。可以看到,高同学写作有“路子”,文章有“架子”,审题是准的立意是对的文笔是好的。文章尤其体现三大亮点:一是“场景”描写,因躲“雨”听“音”,因“雨”停思“理”,不仅渲染氛围还串起行文思路;二是“对比”手法使用得当,“学猫叫”“卡路里”与“青石巷”的对比是浅表的,而“大众”“喧嚣”“口味”和“经典”“诗意”“追求”的对比是内蕴的,不仅切中了题目的要害,还突出了文末扣题与深化主旨;三是“文笔”很有“语文味”,从诗词篇名到诸多引用,足以体现作者的文学积淀,能够在较短时间调遣这些诗句,实为不易。这些写作技巧为写好考场作文提供现实的“例子”。

第二篇文章是常州市田家炳初中赵同学的。写作章法、行文技巧也很好,不做细致的分析和解读。但笔者认为,同样是考场“佳作”,赵同学的这篇更胜一筹。略作分析不难察觉,赵同学的文章很“接地气”,和每个毕业班的师生、家长的“距离”都非常的近,能带来很大程度的“共通”。相信没有人不感伤于史铁生《秋天的怀念》那字里行间渗透的对母亲的深爱怀念以及对自己少不更事的追悔,这就是“痛”并“快乐”(情感共鸣、思想净化、德性升华)着的“魅力”。如果高同学从立意再离自己“近”一些,言辞再柔和一些(难道流行歌曲就一定是“低俗”“无趣”“无意义”吗?),文笔再“清爽”一些(比如可以将第一段改为“雨,淅淅沥沥下着”,也可以直接“卡路里,卡路里……”“我们一起学猫叫……”这样“先声夺人”),就更好了。

从身边人写起,写自己最熟悉的事,表达自己最想表达的情感与想法,当然写到作文里还应该要有趣一点、有意义一些。如果你的“文章”能在真情实感中闪烁“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光芒,给读者带来阅读积累、生活体验、思考感悟上的共鸣,那一定是好文章。

猜你喜欢

城池题目文章
古城池中瓮城的起源、作用与历史发展
唐朝“高考”的诗歌题目
关于题目的要求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镜花缘(8)
锦绘:曾忆古城池
追根求源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