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度学习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

2020-11-17陈添星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0年17期
关键词:深度学习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陈添星

摘 要:“深度学习”理念赋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丰富的内涵,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独立思考,自主获得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深度学习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深度学习”理念,要求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获得知识,从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一、深入解读文本,落实语文要素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与文本对话,从多个角度解读文本。以部编小学语文四年级的教材为例,我们可以看出,每个单元都按照读写结合、循序渐进的形式,关注语文要素的落实。如第一单元导语指出: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写喜爱的某个地方,表达出自己的感受。第二个单元的导语指出: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展开奇思妙想,写一写自己想发明的东西。基于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从多个层面去关注每一篇课文前后、本单元、年级等需要落实的语文要素,同时,还要做好对学生已经具备的语文要素的复习工作,落实好每个单元的学习目标。

比如,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以“自然之美”为主题,编入了《观潮》《走月亮》《现代诗二首》几篇课文,本单元的阅读训练要素是,要求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在表达训练要素中,要求学生向别人介绍一处好风景,并写明白好在哪里。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以“田园生活”为主题,选入了《古诗三首》《乡下人家》等文章,本单元的阅读训练要素是: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表达训练要素是:写自己喜欢的某个地方,表达自己的感受。两个单元之间,在语文要素的训练方面,存在一种递进式的关系。教师在进行文本的解读时,要做到统领全局,把握整体,才能找准深度学习的着力点,让深度学习更有效。

二、学会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对文本进行深入解读,并落实语文要素的训练后,就应该思考如何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不可否认,在目前的教育模式下,语文知识的学习对生活中具体问题的解决帮助不大,那么,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应用所学习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呢?我们要结合部编小学语文教材的特点,设计有效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活动实践中,尝试解决问题,提升语文能力。

比如,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学习要点为:体会作家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写自己喜欢的动物,试着写出特点。以这一单元的《猫》一课为例,在阅读教学时,经过让学生初读感知的环节后,教师引导学生进入“品词品句,感悟探究”的环节,首先让学生了解猫古怪的性格,找出一个或者两个描写猫的性格的句子,让学生阅读。然后引导学生去思考,作者写了猫的哪些性格,看了这些词你有什么想法?引导学生去观察其中某些相互矛盾的词,体会作者是如何把这些词连起来应用的。认真品读后,指出哪些词出现了两次。教师用课件出示:“说它……的确……可是……”句式。在此基础上,教师再与学生一起来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让学生去课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比较“脏脚印”和“小梅花”有什么不同。接下来,教师让学生学习作者的描写手法。教师出示课件让学生进行仿写练习,写一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写出对它的喜爱以及它的特征等。在整个单元的学习中,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在生活中的应用,学会用语文去表现生活中的真善美。

三、重视独立思考,培养语文素养

语言与思维是相互依存的,在深度教学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实现学生语言与思维的共同发展。引领学生在阅读学习中,通过应用和探究相关知识,锻炼提高思维能力。也就是说,让学生独立思考,敢于质疑,敢于评价。经过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才能直抵课文的灵魂深处。部编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材明确了让学生以分析、综合、评价、创造的思维活动来学习的目的。深度学习理念下的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要求教师要以优质的设问来引领学生学习,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让积极的思考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

以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牧场之国》为例,让学生在“真正的荷兰—奶牛的天堂”这一环节的阅读中,感受牛儿的悠闲,要求同学们结合阅读以及自己的知识积累,去想象牧场上的牛儿还会干什么?在“真正的荷兰—骏马的世界”这一阅读环节中,老师在给学生范读之后,让学生来回答在老师的阅读中,自己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在“真正的荷兰—家畜的家园”教学环节,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让同学们思考:如果猪会说话,它会怎样加以赞许?……有效的课堂教学需要创设能够吸引学生参与的问题情境,教师要善于设计一些能够让学生创造性地想象、自主分析、自主评价的问题,通过这样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结合课文内容,渗透道德教育

语文教材不仅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工具,也是落实国家教育方针,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小学生正处在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阶段。在这样的教育中,如果教师还在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对课文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进行一番苍白的说教,其效果肯定是不理想的。从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情感体验来看,他们是无法感同身受地体会课文字里行间所蕴含着的美好情感的。深度学习理念下的情感渗透,最有效的策略就是“移情”,通过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将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集体主义教育、人道主义教育等与课堂教学相融合,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美好的情感在学生心中深深扎根,实现深度教学中的移情育人。

比如,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美好品格”。以《墨梅》这首诗为例,教师引导学生感悟诗情,让学生了解诗人不向权贵献媚折腰、高洁无染的做人操守,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学习、拓展阅读等形式,认识到做人应该像梅花一样洁身自好,认识到“只留清气满乾坤”是梅花之魂,也是民族之魂,表现出的是中国人的正气、骨气、傲气……深度学习让思想品德教育与诗歌教育融合在了一起,让高尚的道德情操深深根植于学生的心灵。

五、进行课外拓展,提升阅读效率

深度教学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课外拓展活动,在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在阅读中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与此同时,扩展阅读还开阔了学生的思路,使学生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文章,从而全面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

比如,在学习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古诗词三首》后,教师组织开展了课外拓展活动,要求学生给每一首古诗配上一幅画,让学生体会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魅力,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为古诗词配画,作为综合性的课外拓展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手脑并用,实现语文学科与美术学科的有效融合,体现了古诗词的美育价值,同时也使学生养成主动阅读古诗词的良好习惯。

又如,在学习《古诗词三首》中的《清平乐·村居》后,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拓展练笔活动。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悟,去想象词句中呈现出的情景,并开展自己的想象,将这首词改编成一个故事。在故事中,学生可以为人物设计对话、动作等,塑造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這样的课外拓展实践活动,将课堂学习的内容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能力,让学生发挥想象,并把想象的情景以书面的形式描述出来,有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语言能力等,将深入学习的理念落到了实处,彰显出独特的教学价值。

综上所述,深度学习理念赋予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更加丰富的内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同时也使学生在阅读教学中获得更加充分的精神养料。期待在广大教师的努力下,将深度学习理念更好地应用到语文阅读教学中。

猜你喜欢

深度学习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