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舆论引导和新闻报道的关系

2020-11-17贾楠

记者观察 2020年15期
关键词:舆论导向责任感新闻报道

文 贾楠

一、舆论引导和媒体责任之间的关系

媒体的责任感与媒体公信力二者相互作用互相影响,媒体高度的责任感会给其带来巨大的公信力,媒体的责任感不强,其公信力与权威性就会受到不良影响,二者的发展成正比。但是如今的媒体在报道时过分追求曝光率、收视率,追求大量的创造和收益,忽略了自己的社会责任。

二、舆论引导和传播效果的关系

大众传播活动的目的性极强,任何传播活动都会产生传播效果。传播效果一般来说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上的传播效果是指该传播行为能引起受众的心理变化、态度变化、行为变化;广义上的传播效果是指大众传播媒介(报纸刊物、广播、电视等)通过影响受众来产生的一切社会影响和作用。不管是显性的还是隐性的、直接的还是间接的,都会起到一定的社会作用。为什么会有社会捐款,为什么小人物的感人事迹可以得到社会广泛关注,这些与媒体的介入有着密切关系。新闻报道使他们的命运产生了根本性巨变,可见媒体的影响力是十分巨大的。所以,作为媒体工作者,在报道新闻的时候要时刻牢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合理使用媒体的巨大影响力,在报道前充分考虑到所带来的效果。

在新闻报道里,要有媒体自身鲜明的特点,媒体的特点要由编辑部和记者共同打造,编辑人员有独特的观点,记者有自己的报道主题,善于把自己的观点融合到事实的客观叙述中,让受众在浏览客观事实的同时不经意地被我们的观点带动,接纳我们的观点。有些记者在报道过程中不能把握好自身态度的客观性,在采访时自己比当事人还激动,说出的语言慷慨激昂,整个人的状态义愤填膺。让受众产生这名记者是哪一方代表的错觉,怀疑报道的可信度,对宣传效果产生消极影响。

三、舆论引导和新闻价值的关系

新闻的价值很重要,新闻报道要将其价值最大化。报道角度和新闻内容可以引导舆论导向、决定宣传价值,正确的角度和内容对舆论导向和宣传价值产生正面影响,不同媒体对同一新闻事件的不同报道方式可以体现出这个结论。比如,一个汽车驾驶员违规行驶,不但不停车接受交警处罚,反而还拖着交警行驶二十多米。这则消息被多家媒体相继报道,报道的角度各不相同,报道的篇幅也不同,所体现的引导价值自然也不尽相同。

有的报纸将此稿件放在与另一则车祸新闻并列平行的版面进行报道,用四百字左右进行陈述,是当做一条普通交通新闻发布的。

另一个报纸将稿件位置放在第六版第二条,有引题且题目字号加粗较大,还有现场图片。用六百字左右进行叙述,客观记述了事件过程,以目击者角度谴责司机的恶劣行径。

这些报道形式不同,所起到的报道效果也不相同,第一则让读者觉得仅仅是一个新的交通事故,第二则会让读者觉得这是一个比较大型的交通事故,第三条会让读者觉得这个事件十分严重,强烈谴责司机不道德的行为,这就是报道角度不同,引发的舆论导向也不同。因此,新闻工作者在报道新闻时一定要注意报道的全面性和客观性,不能紧抓自己感兴趣的点进行报道,要考虑到新闻事实的核心问题。

四、结语

综上所述,无论大众传媒发展到任何程度,都要加强对新闻报道的重视,提高自身的社会责任感,正确认识媒体报道的影响力,综合考虑新闻报道的效果,正面引导社会主流舆论。媒体要认真思考,在这个信息容量爆炸、信息发布渠道复杂、信息质量高低不齐的时代,作为大众媒体要如何正确发挥自身的舆论引导功能,发挥自身的信息主渠道作用。

猜你喜欢

舆论导向责任感新闻报道
英国“大爷”的责任感
中国时政新闻报道中委婉语的语篇功能
“她时代”新闻报道中的“时代精神”呈现
培养孩子立身之本
——责任感
国企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责任感
数字出版产业引领功用及其核心竞争力提升研究
避免情绪化勿作“标题党”
媒体服务大局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之我见
让新闻报道充满正能量——江西宜春“夺刀少年”报道的启示与思考
论党报的新闻温度*——以《云南日报》新闻报道的“温暖”转型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