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教育报》高考报道框架探析

2020-11-17吴童

记者观察 2020年15期
关键词:高考状元教育部政策

文 吴童

相关的新闻工作者在实际报道的过程中基于媒体的立场和个人的理解认定读者的需求和新闻价值将相关的新闻素材进行筛选和拼组。受到时代的影响,经过选择机制能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核心意义基本上都是符合当前阶段的时空环境。《中国教育报》在对高考进行报道的过程中有特定的媒介特色和定位,让高考报道在多年里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框架特色。

一、图片的添加增加感染力

根据相关的数据信息统计,自1998年开始《中国教育报》在当天有关高考的报道中开始使用图片,将图片作为辅助报道。自1992年在当月有关高考的报道中开始使用图片新闻或是图片的形式来辅助高考新闻报道。除此之外还有以图片为主的图片新闻,在报道中使用图片能够自然地将实体的对象和相关的符号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在新闻的报道中加入照片能够增加传播的真实性效果,新闻照片中夹杂自然发生的事件,能够让照片的意义变得自然化,成为了文本信息真实性的证据。在题为《高考结束啦》的图片新闻中,每个学生欢呼,还兴奋地扛起自己的老师表示庆贺,在对新闻进行阅读的过程中很容易将读者带到制定的范围中,能够让读者感受到在高考结束之后考生们内心放松的心情。

二、政策的添加传递政府的声音

在1983年我国教育部提出了“定向招生、定向分配”的政策,在1989年《中国教育报》刊登了《大同中学鼓励优秀生考师范》的相关文章,在报道的过程中积极地引导考生报考师范类的院校,对教育类的问题和政策有了进展性的关注。此外还有在自费生的问题上,《中国教育报》在1990年头版中刊登了关于自费生的相关政策。除此之外还有关于会考关联高考、高考加分政策、新课改等问题在《中国教育报》中都有相关的文章及时刊登。

从《中国教育报》关于高考报道中我们可以看出为了助推教育教学的发展我国教育部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方针,《中国教育报》紧跟国家的发展和教育改革走向,为国家的政策发声,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强调公开重视考试制度

高考是国家进行人才选拨的主要途径之一,在我国民众心中具有较高的接受程度,因此高考的公平不仅是考生自身的个人利益,也是判断国家人才选拨制度是否公平合理的重要标准。而《中国教育报》在相关的报道中关于“考风考纪”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解释说明,一方面是突出处罚的后果,另一方面是针对考风考纪督促相关的政府部门进行反思和思考,亦或是针对考风考纪的严抓表决心。维护考试制度的公平执行,树立正确的考试观念是《中国教育报》在实际报道的过程中所遵循的原则,其很好地履行了社会价值观的责任。

四、引导矫正报道待遇差异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很多人将高考定为“一跃龙门”的唯一途径,赋予了高考很大的附加意义,而《中国教育报》在对高考之后的“落榜生”“高考状元”进行报道的时候,针对落榜生是鼓励坚定信心,而对于高考状元是提醒其不要炒作,由此可见在《中国教育报》相关的报道中对高考的现象更多的是一种引导和矫正,拉正了被其他的媒体报道所出现的高考乱象。在《中国教育报》报道的过程中对教育的意义进行了详细的阐述,高考并不是简单的为了高考的成绩,而是引导社会对落榜生和高考状元理性的看待,人生不是局限于一次高考成绩,把梦想照进现实唯一的办法就是努力,只有在不断的拼搏中才能为人生创造更多的可能。

五、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教育报》针对高考进行报道中,其报道框架不仅解读和传播了教育部的相关政策,更是对高考现象做出了积极的引导,承担了媒体的责任,发挥了自身的优势,引导高考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猜你喜欢

高考状元教育部政策
教育部:脱贫家庭辍学学生保持动态清零
政策
政策
教育部辟谣小学学制变5年
助企政策
政策
教育部发布首批490门国家精品在线课程
高考状元炒作高考状元:别拿教育焦虑当生意
教育部:成立教材局,原基础教育一司二司合并
捉“妖”记(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