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的家延续着雷锋的血脉

2020-11-17乔婷娇

中国火炬 2020年11期
关键词:雷锋纪念馆骨髓学雷锋

乔婷娇

背景图为雷锋和乔安山一起学习,中国好人乔安山,前图为本文作者、乔安山的孙女乔婷娇

“雷锋”一家人

我的爷爷——他的名字叫雷锋

小时候,家里挂着一幅大照片,上面是两名解放军战士在卡车里读毛主席著作。一个是我的爷爷乔安山,另一个,爷爷让我叫他雷锋爷爷。上学后,我发现同学们都叫那人雷锋叔叔,我回家就问爷爷为什么我和别人喊得不一样。“我和雷锋一起在鞍钢当工人,又一起入伍在同一个班,还开同一辆车,你叫我爷爷,也要叫他爷爷啊!”爷爷说。

从小我就是唱着学雷锋的歌,听着他的故事长大的。每年清明节,爷爷都带着全家去给雷锋爷爷扫墓。爷爷常对家里人说,雷锋是孤儿没有亲人,22 岁就失去了生命,更没有子孙后代,我们乔家人就是他的亲人。

爷爷说我家的家训就是:“要像雷锋那样做人。”

我的奶奶——“学雷锋秘书”

我小时候就知道,我家的电话很忙,每次接电话的都是我奶奶。

“3月份不行了,从年初老乔的报告都排满了,你看5月份以后行不行呢?”

我至今记得,爷爷每次外出作报告,奶奶都会陪在他的身边,为他安排行程、提醒吃药、整理材料、照相留念……大家都亲切称她是爷爷的“学雷锋秘书”。

爷爷曾跟我讲,1964年他们的部队驻扎在铁岭大甸子村施工。有一天他奉命出车去铁岭,有几个老乡要搭他的车进城,其中就有一位美丽的姑娘。那姑娘在路上问爷爷:“你见过雷锋吗?他长啥样?雷锋都看什么书?……”

爷爷给她讲了很多雷锋的事情。

分手时姑娘又问:“同志,你叫什么名字?”爷爷一愣,因为部队规定战士不能与当地女青年有过密交往,便说:“雷锋日记里有我名字。”后来姑娘在雷锋日记中找到了他的名字,两颗年轻的心,擦出了爱情的火花。而这位年轻的姑娘就是我的奶奶— 张淑芹。

有一次,我跟奶奶去市场买菜,回家后见卖菜的人多找了钱,奶奶赶紧拉着我把钱送了回去。卖菜的大叔感激地说:“大娘看您慈眉善目的,您是信佛还是信教啊?”

我奶奶说:“我信雷锋!”

爷爷一度有高血压,有人给推荐了一款降压药,并说只要爷爷给做个形象宣传就免费提供。当时奶奶特别大义凛然地说:“雷锋不做广告!”

我的爸爸——不利己专助人

1997年,我的父亲下岗了,为了养活一家老小,他花了一百多元钱买了辆三轮车,每天载着不同的乘客穿梭在大街小巷。也是这一年《离开雷锋的日子》这部电影上映了,爷爷作为主人公的原型还参加了电影首发式。大家知道了爷爷是雷锋的战友,自然也对我父亲给予关注,有人要安排父亲到铁路部门工作,但面试那天他却“临阵脱逃”了。父亲身边的很多朋友说他傻,这么好的机会不知道把握。父亲却对我说:“就因为你爷爷是雷锋的战友,所以我们才不能去沾这样的光。”

有一年元旦,我和母亲等着在外干活的父亲回来过年,这时接到了一个陌生电话,有人在电话那头一个劲儿“谢谢”,并说“你们家大哥真是好人呐!”

原来父亲到铁岭昌图老城送货时,看见路边一辆吉普车翻到沟里去了。一家三口困在车里,父亲费了好半天劲才把大人小孩从车拉出来。那一家人感激不尽,非要留下父亲的手机号。父亲连连摆手说:“只要人安全了就行,还要啥手机号!”对方说“那可不行,您救了我们一家人的命啊,要不是得到你的帮助,这么冷的天我们这一家三口肯定就要冻死在这儿了。”后来父亲执拗不过,就给了他家里的电话。

父亲回来后,我激动地扑到父亲怀里说:“爸爸,我爷爷是雷锋战友,我爸爸是学雷锋标兵,我长大也要学雷锋。咱们家就是三代人学雷锋!”

我——接过雷锋的枪

2009年我考上了大学,也正是这一年,部队到我们大学征兵,我毫不犹豫报了名。当看到前来征兵的是雷锋生前所在的部队,我激动地跳了起来。

那年12月18日,那天是雷锋的生日,爷爷冒着大雪把我送到部队。他带我到雷锋纪念馆后,爷爷就轻轻抚摸着雷锋的塑像,流着泪说“班长,过去我总担心有一天走不动了,不能再外出讲您的事迹。现在好了,我的孙女来接我的班了,我死也瞑目了……”

我在雷锋纪念馆担任解说员的5年中,曾为5 万多人次讲解过雷锋,很多人得知我是乔安山的孙女时,听得更加专注。望着那一双双期盼的眼神,我知道他们看到我就是看到希望,就是看到雷锋精神多年不变的传承。我意识到自己不应该只是一个雷锋精神的传播者,更应该是雷锋精神的践行者。

2010年11月,我听说身患白血病的中学生张佩文急需相匹配的骨髓时,便产生了捐献骨髓的念头。我上网搜索相关知识,有的说骨髓配型过程疼痛难忍,也有的说骨髓捐献后会出现不良反应。看到这些,我有些犹豫了,就向爷爷说出了自己的担心。爷爷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你要记住你雷锋爷爷的话:‘要永远愉快地多给别人,毫不计较个人得失。’学雷锋做好事,不要有太多的顾虑。”在爷爷的支持下,我专门请假到北京做了血型配对采集。结果出来后,医生告诉我配型没有成功,我难过得哭了。临别时,我把一个月的津贴360 元钱都留给了小佩文,并鼓励他好好养病,答应他等病好了,带他到雷锋纪念馆参观。

从爷爷叫雷锋兄弟,到父亲叫雷锋大伯,再到我叫雷锋爷爷,雷锋精神在我们三代人身上流淌的红色基因铸就起整个家庭的精神图腾,支撑起整个家庭的灵魂信仰,无论斗转星移,总会有这样的一个家庭恪守“像雷锋那样做人”的家训,一代一代传承雷锋精神的红色基因。

猜你喜欢

雷锋纪念馆骨髓学雷锋
骨髓穿刺会大伤元气吗?
铁岭雷锋纪念馆
辽阳雷锋纪念馆
学雷锋
新时代雷锋精神的种子
最后一个夜晚
赞美骨髓
走进雷锋纪念馆
裸露
豌豆笑传之学雷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