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空中讲习所:探索基层应急广播在理论政策宣讲促脱贫中发挥的实效

2020-11-17

记者观察 2020年24期
关键词:讲习所广播广西

2018年7月6日,广西广播电视台在隆林各族自治县者徕村创建全区首个新时代空中讲习所。该讲习所依托设在村里的广播站和新时代讲习所,以广播和新媒体为载体,通过讲党的大政方针、惠民政策、脱贫技能,实现新时代理论和扶贫政策宣讲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探索出一条基层理论政策宣讲促脱贫新途经。

一、拓展形式,打造“不走的基层宣讲队”

“新时代空中讲习所”以广西广播电视台的广播和新媒体技术为支撑,借助村级应急广播的平台,依托者徕村文化活动中心的场地、桌椅、LED、投影等硬件设施,对村里的广播站进行数字化改造,编排符合当地村民收听习惯的特色理论、扶贫节目。通过高音喇叭与调频发射,实现五公里范围内的全覆盖。空中讲习所每天傍晚在村民做饭时间进行一小时定时播音,营造理论政策宣讲进家门、随时随地学的良好氛围,推动了当地脱贫攻坚工作开展。

如2018年7月初,“新时代空中讲习所”播报了隆林异地搬迁再次报名的通知,并对自愿拆除房屋、不收回土地等政策的调整进行及时解读。那利屯贫困户韦德干在喂猪时听到政策的变化后,积极主动申请了隆林城西“异地搬迁”的报名,目前已入住新房。

结合广西广播电视台的宣传优势,“新时代空中讲习所”还积极打造融媒体传播平台,在台官方网站北部湾在线开通“新时代空中讲习所”专题页面,实现脱贫政策、技术的靶向传播。原广西广播电视台官方微信公众号也开设“空中讲习所”专栏,除及时将“新时代空中讲习所”内容进行移动端传播外,还可实现讲习直播互动留言、解答,实现“课堂式大集中、互动式小分散”的学习模式,实现宣讲常态化。

二、创新方法,增强宣讲针对性实效性

为了让新时代空中讲习所更接地气、更有实效,广西广播电视台在者徕村以公开“招考”的形式,聘请两名村民为空中讲习所播音员,以当地“土话”为播音语言,每星期录制5-10分钟节目,包括者徕新闻、政策解读、农技辅导、山歌颂党恩等,用听得懂的语言,把理论政策讲透彻、讲鲜活,实现“扶志与扶智”结合。可赖屯贫困户韦德票是讲习所的壮话“播音员”,在播讲过程中,自己也学到了种养技术,全家发展黑猪养殖和种桑养蚕,2018年顺利脱贫,并主动申请退出全家4口人B类低保。

同时,广西广播电视台精心挑选的《说事论理》《讲政策》《八桂新风行》《脱贫故事》《听见非遗》等一批理论、政策、文化节目,以及特别录制一批符合当地生产实际的农业科技讲座,在空中讲习所中进行播出。把讲理论、讲政策、讲故事结合起来,让群众喜闻乐听、易于接受,增强了讲习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感染力。

三、围绕重点,打造空中讲习所升级版

结合者徕村实际,在新时代空中讲习所实现空中传播的同时,升级打造易传播、易参与、易领会的“新时代空中讲习所+”模式。

——“新时代空中讲习所+支部共建”。紧扣“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当前中心工作,以新时代空中讲习所为桥梁,通过广西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自治区农科院及者徕村三支部共建的形式,结合者徕村坡耕地改梯田的实际情况,通过录制农业技术讲座、现场授课、种苗推介等多种形式,引导群众积极发展高效农业。

——“新时代空中讲习所+老书记讲故事”。通过邀请在职或退休的老书记,以当地方言为主,以发生在身边真实的脱贫故事、感人案例为题材,激发群众脱贫意愿,目前已开展2期。首期“老书记讲故事”2018年9月2号在那利屯开讲,邀请隆林发展改革局局长、隆林德峨镇原党委书记、从者徕村走出的韦玉坚做了《敢脱贫,更敢摘帽》的演讲。韦玉坚从小时候吃不饱饭、上学爬山路,到哥哥们娶不上媳妇、房屋漏雨等点滴小事讲村里的变化,以真实的案例、朴实的话语,引导干部群众比学赶超,以此来激发贫困群众的脱贫内生动力,培养群众感恩之情。

此外,广西广播电视台还充分发挥空中讲习所的社会影响,整合政府部门和社会力量,通过政策精准帮扶、爱心公益活动等多种形式,多渠道帮助贫困村脱贫摘帽,推动讲习活动向纵深发展。

“新时代空中讲习所”的做法也得到上级肯定和媒体关注。中央办公厅简报、广西脱贫攻坚简报、广西组织工作动态以信息的形式对这一创新做法进行肯定;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中央媒体对此进行了充分报道。

四、启示与思考

在全国脱贫攻坚工作进入攻坚拔寨期,如何能够将基层“扶志”工作抓出特色、抓出成效,是开展精准脱贫工作,提升贫困群众满意度的关键。广西广播电视台在者徕村的大胆尝试,有益探索,不仅将“扶志”工作落到实处,也为基层群众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为进一步打好脱贫攻坚战和下一步乡村振兴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一)要在探索理论政策宣讲促脱贫思路上下功夫。开展扶贫理论政策宣传过程中,较为普遍存在形式老化、照本宣科、语言文件化、宣传效果不明显等问题。广西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打造“新时代空中讲习所”的有益实践证明,基层扶贫理论宣传要在思路上下足功夫,从基层群众的实际需求出发,讲身边的案例,说群众的语言,解生活的难题,采取合适的途径和方式,灵活、有效做好扶贫理论、政策的宣讲,做到哪方面薄弱就补充哪方面,哪里有需求就去哪里提供服务,使之符合基层群众对政策了解的便利化和多样化需求,努力消除基层政策宣传不落地的盲区和死角。

(二)要在探索理论政策宣讲促脱贫需求上下功夫。扶贫理论政策宣传容易陷入形式化、套路化,常以文艺演出穿插问答、宣传栏、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进行,一般都由主导部门“自己说了算”,很少在需求上主动“问需于民”,容易出现群众对政策需求与宣传内容不够精准问题。“新时代空中讲习所”的创建,因地制宜,着眼贫困群众关注的焦点问题,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坚持政策宣传与群众需求精准对接,让政策宣传从“被动型”向“主动型”转变,做到“精准式”“菜单式”,努力把好事办到群众心坎上,用到脱贫攻坚的节骨眼上,达到政策落地,村民知悉。

(三)要在探索理论政策宣讲促脱贫形式上下功夫。扶贫理论政策宣传关键要让群众听得懂、听得明白。以隆林为例,全县少数民族群众占比达81.2%,在留守的老人、妇女中,贫困群众文化水平低,普通话普及率不高,广播电视、文艺演出等形式的普通话宣传,村里理解难度大,甚至听不明白。“新时代空中讲习所”抓住这一基层薄弱点,以当地土话为传播语言,增强群众的理解程度。同时,用好少数民族特色文化,结合壮族“三月三”、苗族跳坡节等少数民族特有节日,以扶贫政策惠民生山歌赛、老书记讲故事等民族语言活动,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增强群众的参与性,以此达到政策的宣传和传播。

猜你喜欢

讲习所广播广西
广西贵港
《广西戏曲》
新时代农民(市民)讲习所助推脱贫攻坚工作的调查与研究
新时代农民(市民)讲习所运行考究
大革命时期苍梧农民运动与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
毛主席来到我广西
周二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周二广播电视
周四广播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