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治疗法
——敷贴疗法

2020-11-17文>>>

银潮 2020年12期
关键词:涌泉穴药膏肚脐

文>>>

敷贴疗法是将药物捣烂或研末,做成药饼、药泥、药糊、药膏,或做成所需的形状,直接或以布包,敷贴体表部位或穴位,用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目前敷贴用药的剂型正向简(简单)、便(方便)、廉(价廉)的方向发展,油膏已逐渐由软膏代替,膏药也正向橡皮膏、涂膜剂改进。在这里介绍一些简易的敷贴法,以供大家在遇到病痛时适当选用。

制作方法

药饼敷贴。将药物研成粉状,根据需要选用适量的水、酒、麻油、醋、姜汁、葱汁、面粉等,将散剂调成干糊状,做成大小适合的药饼。

散剂敷贴。将药物研磨成散剂即粉状(生药一般每味药1~2 克),也可用中药颗粒剂,每次每味药用一包,可以不加赋型剂,直接装入小布袋。

药泥敷贴。将新鲜药草或其他植物(如葱、姜、蒜、菊花叶、蒲公英等)捣烂如泥。

药膏敷贴。药膏是成品药,一般药店有售。以植物油、铅肥皂、松香、橡胶等为基质,掺以各种药物或提取物,混合后熬制而成。

以上外用药物的不同剂型,敷贴体表皮的穴位、肚脐、小腹以及病变局部。适用于治疗内儿科、外科、妇科、骨伤科等常见病症。

常用药物

1.腹泻者,以丁香、吴萸、苍术、五倍子等,敷贴肚脐。

2.积食、腹胀者,以枳实、青皮、莱菔子、莪术等,敷贴腹部。

3.胃纳不香者,以藿香、陈皮、砂仁等,敷贴肚脐。

4.小儿疳积,以桃仁、杏仁、山栀等,敷贴肚脐。

5.便秘者,以生大黄、玄明粉、枳实、莱菔子等,敷贴肚脐。

6.发热者,以荆芥、薄荷、羌活、板蓝根等,敷贴肚脐。

7.咳嗽者,以大蒜、生姜各一片,敷贴一侧足底涌泉穴。

8.哮喘者,以葶苈子、苏子、皂角刺、沉香等,敷贴肚脐。

9.痰多者,以细辛、皂角刺、黑丑等,敷贴一侧涌泉穴。

10.口疮、牙龈红肿,以吴萸、细辛、黄连等,敷贴一侧涌泉穴。

11.滞颐(小儿口水多)者,以制南星、吴萸等,敷贴一侧涌泉穴。

12.汗多者,以煅龙骨、煅牡蛎,或五味子、五倍子等,敷贴肚脐。

13.夜啼者,以朱砂、炒枣仁研粉,敷贴膻中穴和一侧涌泉穴,或用黑丑粉敷贴肚脐。

14.遗尿者,以五倍子、煅龙骨、桑螵蛸、五味子等,敷贴小腹。

15.鞘膜积液者,以五倍子、枯矾等,敷贴患处。

16.疝气者,以荔枝核、川楝子、吴萸等,敷贴疝气处。

17.流行性腮腺炎,以如意金黄散(中药房有售)用醋调敷贴腮腺肿痛处。也可用仙人掌(去刺)解剖开,直接敷贴患处。

18.疖肿者,可用新鲜的紫花地丁或蒲公英,捣烂如泥,直接敷贴患处。

19.痛经者,可用艾叶、益母草研细末,敷贴小腹部。

注意事项

药物随用随配(散剂和药膏除外),以防变质、干燥。凡以水剂调敷者,需外加油纸或塑料薄膜覆盖。以纱布带或胶布固定。

时间灵活掌握。一般每日换药1 次,外敷1~3 天。小儿外敷时间不宜太长,以防刺激皮肤。

观察皮肤反应。对刺激性较大的外敷药,发现不适及时停用。凡皮损、出血处以及皮肤过敏者,皆不宜使用。

猜你喜欢

涌泉穴药膏肚脐
肚脐是个“死胡同”
肚脐到底能不能抠
中国文身
药膏要按不要涂
药膏要按不要涂
蒜末敷脚心去虚火
浅析涌泉穴
治病毒性感冒
抹药膏分5步
按摩涌泉穴有助生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