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新闻报道中的平民化视角

2020-11-17王道昌

记者观察 2020年15期
关键词:平民化新闻报道主播

文 王道昌

新闻作为一种传统的传播媒介,承担着重要的作用,它既是政府与党的喉舌, 又是广大人民的耳目喉舌,拿《人民日报》来说,男女老少皆适合阅读。但在过去一段时间,新闻报道都偏向于行政要闻以及有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事件,再者就是一些先进典型、模范的宣传。而随着新闻行业的不断发展,更多的新兴媒体进入了市场,竞争不断加剧,传统的新闻媒介也在改变,平民化视角开始出现,更多与民生相关的新闻和贴近群众生活的内容慢慢涌现。

一、视角平民化

随着新闻媒体行业的不断下沉,新闻报道的内容不断趋于平民化,更加贴近民生和深入社会,越来越多的小人物受到了关注,老百姓的心声得到了传递。正如央视曾经开展的新春走基层系列报道,前往基层采访普通的劳动人民,听一听他们的心声,探访他们的工作环境和状态,致敬平凡中的伟大,当时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共鸣。社会是由一个个普通的群众所构成的,那些明星、企业家仅仅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要将更多的关注投入到普通的百姓,用平民化的视角来展现这个社会。

二、内容平民化

在新闻报道中,内容无疑是核心要素,新闻报道中的内容应该是贴近生活实际的,有关社会民生的,必须是群众所关心的,这样平民化的内容才能得到大家的关注,随着新闻内容受到了越来越高的重视,怎样使新闻报道能够服务于群众, 使观众能够得到新闻报道的价值, 成为了当前新闻媒体行业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很多栏目开始尝试,比如开设相关的民生节目并公布了热线电话,一些与群众有关的问题、纠纷和事件都会得到关注与解决,这个过程在节目中都会播放。这样平民化的内容不仅为大众解决了问题而且提供了这样的一种途径,为老百姓提供便捷,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了贡献。

三、形式平民化

以往新闻报道的形式都是较为严谨单一的,主播坐在台上看着提词器来播报新闻,形式缺乏活力,让人看起来略为严肃枯燥。而随着传媒行业的发展,一些传统节目也在寻求着改变,形式的创新首先就从主持人开始改变,比如说《新闻联播》推出了主播说联播的后续节目,原本正襟危坐的主播用轻松诙谐的语言来报道一些新闻内容和热点时评,有时还会播出节目的一些小花絮,受到了业界的广泛好评,这种形式的创新使节目更加平民化,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也优化了节目的效果。

四、语言平民化

新闻报道给人的印象就是严谨认真,用标准的普通话,代表官方的语言进行新闻播报,这样的播报和报纸上报道的新闻别无二致,平民化就是要更加贴近观众,拉近彼此的距离,给人亲切的感受。一些节目也表现出了特色,正如辽宁卫视有一档节目《环球时报》,两位主持人以轻松幽默的语言来进行新闻的播报,有时两人之间还会聊上几句表达对这件事情的看法,这样的播报使语言更加平民化,让观众听起来感觉更亲切,对该新闻的内容理解也就会更加深刻,自然也就会更加关注节目了。

另外就是用方言来播报,方言作为当地的语言,无疑会拉近和观众的距离,让人觉得眼前一亮而又倍感舒适与自然,对于一些上了年纪听不懂普通话的老年人更是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一些栏目会开设一些纠纷调解的节目,邻里之间的纠纷、矛盾等都会在节目中得到解决,而方言的运用能使观众觉得这就是发生在身边的事情,让人觉得亲切而熟悉,这也是一种语言的平民化,来源于生活,贴近于生活。

五、结语

新闻报道中的平民化视角推动了传统行业的改革与创新,期间不断涌现出与民生相关的多档节目,体现了人文的关怀与爱护,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并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为社会和谐发展做出了贡献。平民化的视角能使观众理解生活,热爱生活,促使他们发现生活中不同的人群并因此感受到共鸣,为美好的未来而拼搏,传统新闻媒介要继续发展平民化,不断挖掘新闻的价值所在,为观众带来便利。

猜你喜欢

平民化新闻报道主播
村支书化身主播网上卖农货
中国时政新闻报道中委婉语的语篇功能
电视双城记:川渝主播共护长江源
“她时代”新闻报道中的“时代精神”呈现
当主播需要什么装备?
解读受众视域下网络剧的发展路径
网络主播:近半月收入不足5000元
网络主播:近半月收入不足5000元
电视民生新闻主持人分寸感的把握
“平民化”王室的吸金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