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民生新闻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分析

2020-11-17贺晓琳

记者观察 2020年15期
关键词:互动性民生实效性

文 贺晓琳

一、新媒体环境下电视台民生新闻面临的新机遇

(一)多样化的传播形式

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之下,各种互联网产品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之中。如:电脑、智能手机,与此同时民生新闻也迎来了新机遇。为顺应新媒体环境,大部分电视民生新闻都开通微博、微信、官方网站、手机客户端和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传播平台,可以将电视民生新闻内容在这些平台上同步播出,拓展自身传播渠道的同时也可以提升与观众的互动性。新媒体形式对传统电视民生新闻的传播形式进行了优化、拓展,同时也增加了其新闻内容的传播范围和观众群体。

(二)新闻素材的获取更加广泛

网络技术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应用,使得人人都可以成为自媒体、成为新闻的发布者。普通大众即可对身边的新鲜事进行拍照、录像、文字编辑和上传工作一气呵成。或者对采集到的新闻内容转述给民生新闻记者。这在一定程度上为民生新闻的内容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另外,还可以借助网络传播平台,采集网友对新闻内容的观点加以实践的深度剖析,或根据群众意见对大家关注的内容进行追踪报道,提高民生新闻的看点和吸引力。

(三)提升了电视台民生新闻的实效性 与互动性

电视民生新闻在与新媒体融合后其时效性大有提升,优化了以往复杂繁琐的采编程序。可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信息传播的便捷性以及网络在线直播等形式来切实提升电视民生新闻的实效性。民生新闻是以群众身边事为新闻的主体内容的,所以与观众的互动性是提升民生新闻群众基础的关键所在。而互联网形态的一大特点就是“低门槛、交互性”,这就为电视民生新闻与观众间互动性的提升带来了契机。网络信息交流平台为观众提供意见交流、新闻线索提供、网络互动沟通以及热议新闻话题的平台,电视民生新闻与新媒体有效结合并利用其优势来加强与观众的互动,也可以利用此平台来发现电视民生新闻内容的问题,借以提升自己,让民生新闻成为多元意见的表达平台。

二、新媒体环境下电视台民生新闻面临的新挑战

(一)电视民生新闻采编模式的传统、获取新闻素材的渠道单一

现阶段,新媒体的出现拓宽了大众接受信息的渠道,微信、微博、移动客户端和视频网站等成为人们浏览信息的新宠。但仍有不少电视民生新闻媒体在此背景下,仍旧固步自封采用传统的采编模式,未能对新媒体的优势加以自用,更不擅长利用其扩大自身对新闻素材的采集获取。这就使得其新闻素材单一性和采编渠道狭窄等问题的出现。

(二)电视民生新闻在应变突发的重大新闻时节目播出上的滞后

网络媒体的大力发展下,新闻资讯的实效性是吸引观众注意力的关键,相较于手机、视频网站等平台而言,电视民生新闻的实效性是有一定差距的。面对新媒体环境,电视媒体难以把握“独家新闻”“第一现场”的局面了。因此,为切实提升自身的竞争力,电视民生新闻在稳抓实效性的同时还应该从新闻报道的质量抓起,避免假新闻、过度粉饰的新闻出现。

(三)电视民生新闻运营模式落后

传统电视新闻媒体与新媒体进行融合的初衷是利用其特点寻求自身发展空间的拓展,但不少电视新闻媒体由于受自身运营体制的影响,难以对新媒体的融合工作进行有效的转化和改善。在面对新媒体冲击和行业内部制度完善和竞争的双重压力下势必会造成收视率的降低。同时不少电视新闻媒体不善于应用新媒体渠道、对微信、微博等平台的利用率低、官网搭建不力造成的视频播放不畅、新闻信息不全等都会造成电视民生新闻收视的遇冷。因此,为切实提升自身的影响力,电视民生新闻媒体还需紧跟时代步伐,创新思维、革新运营方式。

三、结语

由此可见,新媒体的出现和大力发展对电视民生新闻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如何利用好这把双刃剑是电视民生新闻获得发展的关键。电视民生新闻工作者需要在新闻素材获取渠道和传播形式的拓展上,以及新闻传播互动性和时效性获得提升的基础上,打破电视民生新闻采编模式、运营机制和播出模式的壁垒,促进电视民生新闻的长足发展。

猜你喜欢

互动性民生实效性
利用微视频提高小学美术教学实效性的实践与研究
陈颖 巾帼之花绽放在民生一线
聚焦学前教育 破解民生“痛点”
精梳巧练 理性分析——提升小学数学复习课实效性的教学策略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为了精准治霾 为了民生幸福
玩转表演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高效课堂建设的实践和思考
“物”化的空间
面向提升校友网站互动性的交互界面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