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2020-11-17申国华

当代贵州 2020年7期
关键词:烟花爆竹施策作风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第21期《求是》杂志刊发重要文章《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要加强分类指导,科学精准施策,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不能搞‘一刀切’。要制定分类指导意见,增强机关党建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但一些同志干工作、想问题、作决策却热衷于“一刀切”,而不是坚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2016年9月,山西屯留县几位教师放假期间AA制聚餐被通报引争议,直到最后被上级撤销该处理决定,反映出当地相关部门生搬硬套国家相关规定,没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017年初,河南出现“历史最短命”禁燃烟花爆竹政策,在4天内3次调整烟花爆竹禁燃放政策。毋庸置疑,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对于搞好大气污染防治有一定作用,但如果包括乡村“一刀切”式地禁止销售、燃放,既损害相关企业利益,也会因烟花爆竹大量库存而埋下安全隐患;2018年,一些地方在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执法中,不管企业是否达到排放标准,采取“一律关停”“先停再说”等做法,敷衍应对,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借口紧急停工停业停产……如此“一刀切”的做法,也许能收到短暂效果,但长远来看却与杀鸡取卵、涸泽而渔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有的干部明知“一刀切”不妥,为何还热衷如此做法?也许原因很多,但归纳起来主要有这几个方面:一是简单易行。一律关停、一律禁放,如此“一刀切”非常简单,不用花费很大精力去搞调查研究,再甄别“子丑寅卯”。而且有时候这种做法威慑力大,甚至短期内还比较管用。二是缺少担当。“一刀切”看似坚持原则,不分亲疏远近,其实这种做法也是最不敢担当的表现之一,不敢正视矛盾和问题,更不愿意承担责任。三是邀功请赏。“一刀切”显得整齐划一,并且容易形成气派场面,显得落实上级领导指示动真格、力度大。相对于“一刀切”,“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则需要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摸清客观情况,才能作出正确判断。

“一刀切”既违背了事物发展规律,不符合唯物辩证法,也不利于调动积极性和主动性,还涉嫌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而“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才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思维方式和科学方法。唯物辩证法关于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启示我们,干工作、想问题、作决策都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本,外因才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很多不同事物的内因各不相同,所以,解决问题才需要不同的对策和措施。

坚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既要搞好调查研究,又要敢于担当,还要转变作风。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其实也是“走群众路线”。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坚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效于民,拜群众为师,才能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不断汲取精神营养,找准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并开好破解发展难题的药方,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坚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需要强烈的担当精神。为官避事平生耻,责任担当是领导干部必备的基本素质,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只有敢于担当,敢于坚持原则,敢于较真碰硬,才能克服“老大难”、拔掉“钉子户”。否则,一把钥匙很难打开“一把锁”,最多仅仅停留在“分析”层面上很难付诸实际行动。

同时,还要持续改进作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又是党和人民事业的大敌。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形成优良作风不可能一劳永逸,克服不良作风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只有发扬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一项接着一项办,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紧紧盯着深层矛盾和问题持续用力,久久为功、综合施策,善始善终、善做善成,才能从根本上加以解决。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既是科学的思维方法,也是解决问题的治本之策。

猜你喜欢

烟花爆竹施策作风
好的作风从哪里来
聚焦短板弱项 精准发力施策
持续保持作风建设在路上的韧性
“延安作风”打败“西安作风”
试论英语课堂导入技能的培养
为民服务要在“群众频道”——改进作风不能“乔装打扮”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扎实做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
化解高中负债需综合施策
销售旺 安监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