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班主任基于新阶段的管理工作研究

2020-11-16闫华

速读·上旬 2020年8期
关键词:管理研究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

闫华

◆摘  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管理关系也在发生着微妙变化。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相比于学生的经验匮乏和幼稚,教师在实际管理中具有更多的途径和优势,有义务和能力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科学管理和指导。本文就将对初中班主任的新阶段管理工作进行分析和讨论,希望能够给相关管理教学的顺利有效开展提供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管理研究;教学策略

初中班级管理中存在的传统问题相对突出。一方面教师的教学管理素质有待提升,在实际班级管理中存在着强烈的主观偏好,导致班级管理失去控制。另一方面学生处于青春发展时期,对周围人的言行都比较敏感。教师的管理失误可能招致学生的反感和抵触情绪,使班级管理陷入困境。但是初中学生仍普遍具有发展自己、促进师生关系和谐的朴素意愿。教师需要在班级管理中控制师生之间的微妙平衡,促使学生的行为和心理得到积极健康的引导和培养。

一、新阶段学生群体中出现的问题

1.网络环境对学生行为产生的影响。在初中教学管理中,网络对学生的行为逐渐发挥这重要影响。对手机的使用使学生之间的交流减少,行为和心理上更加封闭,给实际班级管理造成了困难。此外对网络游戏的沉迷更会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影响学生的学业问题。

2.学生群体的内部差别逐渐增大。初中学校的生源人数和范围逐渐扩大。学生在同一个班级中的差异化不断提升。不同经济背景、文化背景的学生在班级活动中容易形成巨大的割裂,使教师的管理无法有效着手。学生内部的分化,也使班级文化的建设和公平教育更加困难,进一步降低教师进行班级管理的质量。

3.学生的自主和自尊意识过于强烈。在现代阶段学校教育中,独生子女的增加,以及学生基础生活条件的改善,都使学生在行为和心理上更加自我。加上青春期学生的自我意识逐渐觉醒,教师的管理更多的遭到学生的抵制和怀疑,使师生之间出现较大隔阂和裂痕。

二、传统教学中教师存在的一些问题

1.教师自身的言行影响着班级管理的质量。在初中班级管理中,教师自身的想象和行为方式对学生有着最直接的影响。一方面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心理更加敏感,班主任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被学生不断观察和分析。另一方面班主任是学生人格发展的重要参照物,学生会从班主任的言行中接收启发和暗示,从而在行为上进行改变和调整。

2.教师对构建班级文化缺乏关注。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班级文化对管理质量的提升也有着直接影响。优秀的班级文化能够弥合学生之间的差距和裂痕,促使学生保持较高的集体荣誉感。缺乏优秀班级管理文化,就会使学生成为一盘散沙,导致教师的管理作用受到限制。传统教学中部分教师对管理文化建设不重视,导致学生之间长期处于猜忌状态,给学生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3.教师的主观管理意识过于强烈。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需要避免对学生的任意分析和评判,而是应该依据现实依据,对学生给出的积极的评价和建议。部分教师在班级管理中无法有效控制自身的情绪,使师生之间出现不信任和距离感,导致班级管理的质量相对降低。更重要的是,教师常常意识不到自身的错误和失态,使学生处于“煎熬”之中。

4.教师缺乏包容和开放的心态。在班级管理中,部分教师“眼里容不得沙子”“嫉恶如仇”,对学生的随意、盲目行为进行过于严厉惩罚。使学生在班级生活中“胆颤心惊”,使师生之间出现严重的对立情绪。教师的“监视管理”“杀鸡儆猴”的教学心得都需要进行舍弃,使班级管理朝着科学方向不断发展。

三、促进初中班级管理工作有效发展的策略分析

1.在班级管理中保持对自身形象的维护。在新时期班级管理中,教师需要维护自身的教学现象。做到行事作风有规律,谨言慎行、言行一致的教学原则,在班级管理中维护公平正义。使学生能够从教师身上学到更多正向价值理念,促进班级管理的顺利开展。

2.保持对学生个体尊严的尊重和爱护。在初中班级管理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尊严保持充分的重视和尊重。学生的隐私问题需要得到有效保护,减少班级管理中对学生行为进行公开的批评。此外教师的管理过程不能以牺牲学生的正常学习节奏为前提,避免教学中对学生的随时“传唤”,减少学生在班级中的自我异化心理。

3.通过多种形式积极构建班级文化。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方式促进班级文化的构建。例如培养学生和其它班级的竞争意识,开设一些户外集体活动,在班会活动中保持和学生充分的情感交流。促使学生保持较高的班级凝聚力,使学生的积极行为和心理得到培养和引导。

4.保持开放和包容的教学心态。在初中班级管理中,教师需要保持自然、轻松的教学理念和态度。对学生的轻微错误保持宽容的教学态度,使学生的焦虑和紧张学习情緒得到有效缓解。此外教师需要在教学管理中保持耐心,给予学生“改过自新”的机会,保持长期教学约束管理策略,避免在管理中出现急功近利的问题教学理念。最后教师需要对学生的个性化问题进行调查和分析,避免在教学中执行“一刀切”的粗暴干涉手法,使师生之前失去了信任。

5.通过班级规定树立学生的规则意识。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立班规的形式增加学生的规则意识。通过荣誉榜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线上意识。在历次的班干部选举或者家长会中,学生的成绩得分可以作为重要依据和凭证。促使学生认真管理自身的行为,避免在教学中对学生行为的随意干预和指责。

四、结束语

初中班级管理类似于微型社会的管理,教师在班级管理中作为绝对的主导者,需要积极控制自身的言行,给学生创造积极合理的教学氛围,促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随着现代教师监督制度的完善发展,学校需要引入更多的教师行为评测方式,以促进教师教学行为的积极修正。

参考文献

[1]邱仕春.基于新课改背景的初中班主任工作探究[J].今古传奇:文化评论,2019(05):72-72.

[2]田芹.基于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9(04):34-35.

猜你喜欢

管理研究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
寄宿制小学课外活动管理研究
浅谈高校固定资产管理
初中班主任管理班级的创新方式
初中班主任利用自媒体进行学生管理的现状及对策
初中班主任如何实现学科教师与教学管理者的角色转换
关于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中情感的运用研究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