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设计课堂问题,高效引领数学教学

2020-11-16李永正

速读·上旬 2020年8期
关键词:问题设计高中数学策略

李永正

◆摘  要:在传统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满堂灌”的现象,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教学质量的提升,但新课程背景下备受重视的课程提问设计可有效的激发学生思考,在促进师生交流的同时提升教学效率。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要避免“满堂灌”变为“满堂问”,高密度提问所蕴含的价值取向并不具有针对性,所以如何有效的分析、设计和运用课堂提问成为了当下数学教学工作的一个重点内容。本文就高中数学教学中有效的问题设计进行探讨,旨在实现对数学教学的高校引领。

◆关键词:高中数学;问题设计;有效导学;策略

有效的问题设计和课堂提问是在课堂上增强师生互动与交流的重要途径,相关知识的串联可以通过有效的问题设计来实现,进而强化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合理设计问题串一方面能进一步明确课堂教学方向、增添课堂教学活力,另一方面还能助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一、以趣味性为出发点设计问题,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与热情不仅是心理活动的倾向,也是学习探索的内在动力。学生在产生兴趣的基础上才能做出主动求学的行为。教师要设计具有趣味性且导向明确的数学问题,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索动机和质疑思维,为学生创设深入思考问题的情境。对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以教材为载体,围绕知识特点和高中年龄段学生的认知、理解能力特征,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将“要我学”的学习模式逐渐转变为“我要学”。

以“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有哪些”问题探索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打碎三角形玻璃的问题情境,要想得到一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是否需要将打碎后的几块都带走,带走其中的一块还是几块?这种具有开放性和趣味性的问题会在学生中引发各种讨论,学生们各抒己见都阐述了自己的想法,整个课堂氛围变得轻松愉悦,学生们的思维也逐渐活跃,此时教师就可以自然的将全等三角形知识正式导入。

二、基于学生原有认知程度,巧设过渡性导学问题

新课标背景下的教学工作以“学为中心”教学理念为重点,为了避免直接展示知识点,教师要基于学生原有的知识认知逐步引导学生探索,在掌握学生个性特征和学习习惯的前提下,围绕学生性格特征设计过渡性导学问题。

以“古典概型”教学为例,首先教师代领学生温习计算随机事件概率,通过唤起相关知识记忆做好新知识学习铺垫工作,接着用贴合学生生活实际与认知水平的“硬币”这一物品进行提问,“用这枚质地均匀的硬币展开抛掷实验,从记录每次抛掷后正反面结果中可发现什么规律?”在此过程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古典概型的试验短片,一是助力学生肯定经过实验获得的认知结果,二是引导学生直观、自主的学古典概型有关知识。教师在这个教学问题的设计中就巧妙的利用了学生原有的知识认知,让学生在导学问题引导下迁移式的探索学习了有关“古典概型”的有关知识。教師在正式授课前一定要深层次的分析教学内容中的重点知识,全方位剖析学生学习数学的认知规律,将相关知识点之间的衔接点找出来,在这个基础上设计过渡性、迁移性的导学问题,相比一般问题的设计就根据针对性。

三、设计具有开放性的问题,致力于培养学生创造思维

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为目的设计具有开放、探索特征的问题,给学生足够的空间从多种不同角度探寻解决问题的思路。让学生养成探究性学习的习惯,增加亲自参与探究实践的经验,跳脱原有的“靠什么,学什么”的限制性应试教育模式,看重学生是否在问题探究过程中将抽象数学现象进行具象化的事实概括,在开放性和发散性的问题的引导作用下,鼓励学生对问题进行多维度的思考,培养学生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对此,教师在问题设计中要保证基本知识点的中心性,以此为前提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更加系统全面的理解有关基础知识点的其他理论。

比如,在△ABC和△DEF中有以下四个条件,AB=DE、AC=DF、∠A=∠D、∠BB,当中只有一个是问题诊断的结论,另外三个是问题诊断的题设,写出让命题成立的证明过程。这种问题就是不止一种答案的开放性问题,学生可以自由的做出多种不同的正确答案,入口交宽的问题才能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

四、贴合生活实际现象,设计更具探究性的问题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教师可以从这个角度出发,基于对教材内容的合理解读和提取将其与生活实际问题进行有效衔接,设计生活化的探究性问题,让学生在体验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成就感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的生活意义。

以“向量”教学内容为例,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讲解有关“向量”的知识点不足以让学生对其建立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不能为下一步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但如果教师能够创设贴合生活实际现象的情境问题,就能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比如“问路指方向”,让学生们在“我来说,你来画”的模式下共同完成这个问题,“A同学从家里出发,向北走400米后再向东走800米就能到外婆家吃午饭了,请画出A同学的行走路线。”在学生的路线图中引入向量的距离和方向,牢牢掌握关于向量的基本要素。以贴合生活实际问题的方式进行探索性问题设计,有效的将理论性数学知识简化了,而简化后更加生动的教学内容会更容易让学生在情境的驱动下产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进而助力学生在独立自主探索过程中养成受益终身的学习习惯和能力。

五、结语

总而言之,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问题设计改革对教师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要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赋予问题更有意义的价值导向,让学生跟随教师有效性问题的引导尝试独立自主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不断提升自我思维能力,实现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牛松.浅谈高中数学课堂问题串的设计及实践[J].数理化学习(高一二版),2019(09):29-31.

[2]吴晓锋.解读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设计与实践[J].科学咨询,2019(03):118.

猜你喜欢

问题设计高中数学策略
精设计,巧提问
微课提问的设计:以一件获奖作品为例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