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仪式感”教学策略探讨

2020-11-16杨路顺

速读·上旬 2020年8期
关键词:仪式感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杨路顺

◆摘  要:“仪式感”教学要深入解决课堂问题,并且方便实施,以提高学生的成绩。本文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以小学数学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仪式感涵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并对仪式感在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探究,文章最后总结了仪式感的教学成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仪式感;教学策略

数学课堂“仪式感”是对讲台的尊重,是对教学的敬畏之心。“仪式感”的提出及其在教学的深入,是为了解决当下偏离的价值观、快节奏生活、学生无法安心学习、无法获得快乐学习体验这一现状。下面本文就以仪式感为基点,对文章主题进行具体说明。

一、仪式感

毋庸讳言,教育是潜移默化,教育是润物细无声。仪式具有整齐、庄重的特点,能集中表达特定的主题,让一些抽象的品质、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容易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以前总是错误的认为:课堂要简单、简化不必要的步骤。觉得40分钟的课堂一定要精打细算,将其利用起来。于是在實际教学中,笔者就自动跳过符号或单位等环节,直接开展重难点的讲解,自认为这是充分利用课堂。但实际教学效果好吗?忽略了这些仪式感,是否真正提升了效果,突然发现身为一名教师要做好常规教学,做好课堂的片曲,这是对学生和自己的尊重,更是一种教学态度,能够让学生认真对待每节内容,并时刻提醒学生不能马马虎虎。数学教学的仪式感指的是让学生按照要求完成数学解法、规范行为的一种策略。

二、仪式感在小学数学教学应用的必要性

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是网络时代,快节奏的生活将学生独立出来,学生却沉浸于网络无法自拔。所以笔者在教学中总在思考:如何在教学中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如何让他们不再百无聊赖去有所收获。在一次课堂教学中,仪式感一词便涌现脑海。仪式感注重细节,细节是成败的关键。那是一次面积的练习课,大家都知道求几何图形的面积要有步骤、有格式,在完成之后要写上单位,但很多同学却忘记最后一步。基于此,笔者对学生说:求面积要做好有始有终,不写单位,谁也不知道你的面积有多大,就如同一项工程有开始就必须有收尾,这就是解题的仪式。学生听了兴致勃勃,从此之后也不会忘记写单位了。通过这一次的课程,笔者尝到了乐趣,有了继续前行的动力,于是开始着重细节,着眼于细小的标点和动作,并在教学中有效的渗透,以此来丰富数学课堂。

三、“仪式感”策略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应用

大家都知道圆柱表面积是小学的重难点部分,当然学生没能掌握其本质的原因在于没有建立空间概念、没有掌握好计算能力,再优秀的教师也会遇到难懂的学生。为此再圆柱表面积的教学中,笔者要求学生完成如下的规定动作:①写下圆柱表面积的公式,列出关系式。②根据题目获得的已知条件,在公式中对号入座,笔者在教学中经常给学生讲对应是数学的一个重要思想。③从已知量到问题量,明确计算的方向、方法。虽然这样的课堂繁琐、太形式化,但对课堂不认真的同学来讲却是最好的方法,为他们打开了一扇通往知识的大门。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仪式感的应用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果,教学中在求面积中以外,还有除法的计算、圆的周长等。下面笔者就以除法计算和圆的周长这两个知识点对仪式感在教学中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第一,除法计算。乘除法计算是数学的重难点内容,对于简单的除法计算学生都掌握了,但计算稍有难度学生便会错误百出,其根本原因还是缺乏“仪式感”。比如下面这则算式:640÷16=?很多学生在列算式的过程中忽略了0,所以笔者告诉学生除法算式要掌握好“仪式感”。①在计算的过程中,商的位置一定要明确,即做好一一对应。②数感,不要忘记最后一位数学生只有切实经历了上述步骤,对除法的认识才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样是除法教学,要做好260÷8=?需要学生按照上述几步做好:计算过程中是否一一对应,结尾余数是否标记好。这则题目实则不难,但学生无法得分的原因在于忘记余数,数感不够。所以一一对应、0以及余数是攻克除法问题的法宝。第二,圆的周长教学。圆周长这节内容是教学的重点,需要学生掌握和注意的细节非常多,稍有疏忽便会忽略很多重点内容,就好像求面积公式总是忘记单位一样。比如:一只大挂钟的时针长60厘米,分针长80厘米,一天内大挂钟分针尖端经过的路程总长为多少米?这道题目中设计的数学原理很简单,在计算过程中重点在礼仪的规范。为此笔者要求如下:①摘出题目中的有用信息,过滤无效信息,这是解题的关键。②完成单位的换算,列出具体步骤,这是基于阅卷教师最基本的尊重,可以给老师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还降低了批改难度。

四、仪式感教学策略的成果

2019年,笔者正式接受某班的数学工作,当时本班优秀学生为15人左右,中等生30人左右,学困生为6.7名。在期中考试中,优秀率、及格率均垫底。在笔者尝试了仪式感教学之后,该班在一次测验考试中合格率达到了95%,而且超出了年级的平均分。很明显,只有付诸行动,不断坚持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仪式感”是应时代而生的一个词,在时代的前进与发展中,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始终坚守初心,保持课堂的本真,保持对教学的热爱之心。希望笔者能够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并做好教学总结,以不断优化“仪式感”教学,让自己成长为有理想、有信念的新时代教师。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仪式感”要坚持,而且还要坚持正确思想的领导,只有立足两者,扎根教学,学生才能得以规范,才能培养严谨的逻辑思维,才能夯实数学基础,才能推动自身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芮歌.重视板书设计,让数学课堂更有“仪式感”[J].理科考试研究(初中版),2017(12):26-27.

[2]倪晓敏.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教学策略探究[J].文理导航,2019(21):36-36.

猜你喜欢

仪式感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小王子》的光芒照亮整个荒原
论互联网时代广告实践教学中的仪式感营造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