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美术核心素养之图像识读能力的培养

2020-11-16高国华

速读·上旬 2020年8期
关键词:初中美术核心素养

高国华

◆摘  要:新形势下,科技的不断发展促进了文化多元化趋势的发展,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接触优秀的文化作品,视觉资源也日益丰富。在视觉文化背景下,丰富的视频、图像及色彩让人目不暇接。然而,从某种程度上说,视觉形象的不足影响了人们对图像的识别能力,导致大量视觉信息的浪费。针对该问题,在学校美术教育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推动学生核心素养提升。

◆关键词:初中美术;核心素养;图像识读培养

学生的审美能力就是指学生评估事物之美的能力。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挖掘教材中包含的美学内容,通过引导和学习,让学生的审美水准得到有效提升,以达到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目的。就美术这门艺术课程而言,其很多图片都蕴含有丰富的审美养分,因此,美术教师要特别精心于美术读图教学设计。

一、培养学生图像识读能力的重要性

20世纪30年代,海德格尔曾经预言,世界终将进入图像的时代。综观当前时代,人们的生活被电视、电影、广告、印刷插图、图画书籍等充斥,视觉形象的多样性提醒着人们当前已经进入视觉文化时代。文化的深刻变化,视觉形象的凸显,人们的生活、思考、认知方式和文化形成、传播方式发生变化,视觉文化成为社会文化主流。综观当前的社会背景,图像识读能力的重要性越发凸显。有学者指出:“该项能力成为全球教育趋势,艺术教师应深入研讨,以利于学生审美素养提升。”在我国的人文学科内,美术学科因其独有的亲和力与视觉传达特点,逐渐成为提升学生图像识读能力的重要途径。研究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纲要、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新标准可以发现,培养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势在必行。

二、初中美术核心素养之图像识读能力的培养

(一)提高美术教学的趣味性

兴趣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初中学生已经掌握了艺术创作的基本能力,如何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对美术教师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美术课堂上,教师应依托趣味课堂的创设来教育和引导学生,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使学生对美术学习产生兴趣。兴趣会影响一个人的品味。为了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教师必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可以通过让学生评价名家创作的艺术品,引导学生学会基本的鉴赏方法和评价方法。例如,在讲解“情感抒发与理念表达”这一课时,笔者课前在大屏幕上展示了梵高的作品《星月夜》,通过这幅作品强烈的色彩对比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之后的教学中,笔者通过几个问题,如“作品是在表现什么?”“作品依托的背景是什么?”等,引导学生学会欣赏艺术名画的方法,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表现出了很高的积极性,课堂气氛很活跃,教学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提高学生对美的感知理解

艺术是一门很受欢迎的艺术,它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学习需要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这样才可以加深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欣赏,继而提高学生对图片的识读能力。因此,提高美术课堂的审美知识含量,增进学生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储备十分重要。探索把案例研究用于美术教学,通过案例创设艺术教学中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情境,学生容易置身其中产生感悟,可以真正加深自己对艺术的态度,从而培养自己的思维方式,增强学习艺术的主动性,提高自己的审美理解和图片识读能力。提高学生对美术图片的理解能力对于美术教学中的学生和教师都很重要。

(三)提高学生对美的学习兴趣

作为老师,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对这门课程感興趣,他会把重点放在他专心学习的课程上。不管学什么,学生们都要认真学习,投入自己的精力去收获一些东西。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必须确保我们的老师激发他们对艺术的兴趣,积极发挥他们的潜力。那么,作为一名美术老师,我们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呢?要在美术教学中实施快乐教学,这要求我们老师的教学风格和谐有趣。在课堂上,我们要特别注意让我们的学生在轻松氛围中赏析一些好的艺术品,不断激励和引导学生。我们可以让学习压力很大的学生在业余时间观看一些与艺术相关的电影和视频,或者看一些与艺术相关的纪录片,让同学们利用空闲时间来了解艺术的美,学生们会逐渐产生对学习美术的兴趣,这在教学中会变得更加高效。

(四)培养学生的视觉感受能力

在心理学上,众多心理学专家对12~15岁初中生的心理情况进行了全面且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该年龄段的初中生在逻辑思维上已经趋于成熟,具有较强的想象力与推理能力。因此,对于各色各类型图像,初中生已经拥有一定的分辨能力,能够通过已有的经验与对图像蕴含情感的认知发挥想象力,对图像进行深入分析与审美判断。利用多媒体等多样形式引入,为美术课堂提供了大量的图像资料支持,大师的经典之作、世人喜爱的作品等应有尽有,为初中美术课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素材的同时,丰富了学生对审美感受,大大助力于培养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为提升学生的视觉感受能力,首先,教师可比较经典美术作品与大众美术作品,前者作为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在美术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后者作为大众审美的重要体现,贴近学生生活,能够快速地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将两者比较,便于引导学生从自身生活出发解读美术作品,增强学生对美术作品视觉形象的认知。

三、结束语

初中教育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最后阶段,各科的教育对学生的未来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初中美术教育的主要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图像识读能力,以期让学生更好地适应当前时代的发展,促进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教师应加强对学生视觉感受力、审美能力、解读能力、判断能力的培养,建设高质量的美术课堂,推动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坛.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策略分析[J].普洱学院学报,2018,34(06):117-118.

[2]周思吟.浅析初中美术教学课件中的图像语言[J].艺术科技,2018,31(12):237+245.

[3]芮蓉.浅析初中美术教学研究策略[J].美术教育研究,2018(22):146.

猜你喜欢

初中美术核心素养
实现初中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提高初中美术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略
个性化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