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数学课堂中

2020-11-16尤炎海

速读·上旬 2020年8期
关键词:有效实施教育创新数学课堂

尤炎海

◆摘  要:在知识经济的时代,强烈的创新意识,旺盛的创造能力日益成为构筑人的素质、形成人的力量的根本要素。所以,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创新是一种精神。江泽民多次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育创新;有效实施

诺贝尔物理奖得主美籍华人朱棣文曾一针见血指出:“中国学生学习很刻苦,书面成绩很好,但动手能力差,创新精神明显不足,这是与美国学生的主要差距。”那么我们怎样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呢?在实践中,我们可以从下面几点来尝试。

一、想象是创新的阵地

想象是创造的翅膀。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拓展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我让学生想象:我们都知道车轮是圆形的,可你知道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吗?如果车轮是方形的,会出现什么情况?这个问题很快激起了学生们的探索欲望,他们结合生活实际展开想象,并积极主动地与大家一起讨论。通过想象与讨论,同学们明白了:如果车轮做成方形的,行走时会一上一下的颠簸,只有做成圆形的,行走时才会平稳,因为在圆形车轮中,车轴与各点的距离都相等。又如,在复习“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面积”时,要求学生想象:“如果把梯形的上底变得与下底同样长,这时变成什么图形?与梯形面积有什么关系?如果把梯形上底缩短为0,这时又变成了什么图形?与梯形面积有什么关系?”问题一提出,学生想象的闸门打开了:“三角形可以看作上底为0的梯形,平行四边形可以看作是上底和下底相等的梯形。”这样既拓宽了学生思维的空间,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二、个性是创新意识的温床

没有个性的教学,就没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没有个性,也就没有创新。”教师必须坚持教学目的、课程、方法、教学组织等的多样化、灵活化、个别化;有效的实因材施教,发掘每个学生的特点、优点、闪光点,为每个学生的发展都提供有利条什。他们的个性和才能定能得到发展。

如教学五年级包装的学问里的一道题:“在一个长方体物品的每个面上都搁扎十字包装绳,需用包装绳的长度至少有这个长方作物品棱长总和的长度?”学生经过一番讨论、想象,绝大多数认为包装绳的长度一定超过物品的棱长总和,如果每个面都搁扎成l字包装绳,那么物品的棱长之和,再加上打结的,所以超过物品棱长总和。但是也有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提出不同看法,提出包装绳可能比棱长总和要短一些。假如这个物品是一块海绵.因为海绵是膨松的,生活实践都要扎紧,因此就不需要那么长的包装绳。

教师面对的学生是有个性的认识主体、实践主体和自我发展的主体,数学教学活动不应该一味地要求学生循规蹈矩,而应该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自由发展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积极探索的创新精神,鼓励他们大胆想象,勇于创新,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从小培养学生个性创新的思维和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和思考习惯,开发学生潜能,促使学生科学发展,健康成长。

三、兴趣是创新欲望

陶行知先生在《创造宣言》一文中指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可见,放手让他们去实践,去探索,那创造性的幼芽就会萌发出来。

比如,在学习了分数的认识后.教师让学生取一张长方形或正方形纸。把它折成面积相等、形状相同的四块,同学们很快想出一种折法。这时教师并不急于告诉学生其他折法,造成了悬念.激发了学生积极探索的欲望,既促进他们进一少思考尝试、探索,又得出了多种折法。

四、好奇心是培养创新意识的起点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是创新的潜在能力、是创新意识的萌芽,所以在孩子中要注意爱护培养他们的好奇心,这是培养创新意识的起点。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耍鼓励学生参照生活的经历大胆地提出新设想,并且对自己的設想和主张阐述理由,做出验证,

如教学“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时.先回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并有意渗透转化的思想,然后教师让大家想一想:谁能把梯形转化为长方行或平行四边形.再导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比一比谁的方法最新颖、独特、有创造性。学生们在这样的情境中创新,边思考、边讨论、边操作得出了多种推导办法,所以,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

五、质疑是数学的灵魂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学习过程永远是一种对未知的探求、创造的过程。质疑问难是创造的种子,因为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启发、诱导学生多思考,多质疑,激发学生探索、创新的欲望。

例如,教学:如何配制含盐10%的盐水.可以怎样解?这道数学问题时,我启发、诱导学生多去思考,去讨论、分析。学生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发展问题,不仅能将“游离”状态的数学知识点凝结成优化的数学知识结构,而且能将模糊、杂乱的数学思想清晰和条理化,有利于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在和谐的气氛中共同探索,相互学习,同时,通过交流去学习数学,还可以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

总之,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只有教师有创造力,才可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欲。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在创新性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牢固地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主体现,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把学生看作发展中的人,可发展的人,人人都有创造的潜能;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意识到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塑造出创造型的人才。

猜你喜欢

有效实施教育创新数学课堂
简论高中“心理健康”校本课程的有效实施
美术教育在学前教育专业中有效实施的探究
浅论中职学校的教育创新
浅析后进生转化工作的教育理念
创新信息技术支撑教学变革
试卷讲解有效实施的冷思考和研究
张扬学生个性,展现课堂活力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数学课堂信息化中的“三适”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