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思维的培养

2020-11-16钟珍平

速读·上旬 2020年8期
关键词:培养思维小学数学

钟珍平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进行培育。对于小学数学教育来说,需要加强对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视,只有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真正理解数学知识,才能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培养

数学学科是小学阶段主要学习的科目之一,其逻辑性较强,小学生学习的难度较大,因此,就需要着重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它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好地进行数学学习,让小学生具备基本的分析、概括以及判断推理的能力。教师在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时应主要针对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以及独创性进行训练。

1现如今小学数学课堂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师固守传统教学模式

目前还有很多的老师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要方法,倾向于数学固定知识的学习,然而思维意识是活跃且不受控制的。在新课标课改教学中有明确指出,现今的数学教育一定要以提升学生思维为主要任务,只有以此为基准,才能让未来的人才更加富有创造力。但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还有为数不少的老师单方面的注重学生固定知识的掌握,在日常的授课过程中,也以知识点教学为重点,致使学生思维能力的成长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只是让学生单方面的分数得到了增长,得到了表面的成功,并没有使学生内在的思维能力真正得到提高。

1.2学生没有养成深度探究的学习习惯

在新型的教育模式影响下,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注重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逻辑思维能力,要想做到这一点,教师就必须以探究教学为主要工作内容。但从实际的教学案例观察来看,仍有不少老师在进行着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只单单注重知识点的教学,并没有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和探究的时间,对知识点的原理和背景只是简单的介绍,只注重结果,虽然很多老师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也开展活动教学,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并没有对学生探究性学习给予足够的关注,只关注最终得出的结论,这样的教学方式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

2小学数学中学生思维的培养策略

2.1优化提问技巧

逻辑思维的形成需要不断地针对问题进行思考,通过不断地分析、推理、概括,逐步才能形成逻辑思维。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師首先要注重的就是提问的技巧,通过不断地提出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逐步分析、推理当前问题的结果,学生就可以总结出相关的规律,这不仅可以锻炼小学生的逻辑思维,同时还会让小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将已总结的规律应用到其他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譬如在讲授关于计算梯形面积这部分内容时,为了便于学生思考和分析,笔者选择了一个等腰梯形,然后向学生提问“我们是否可以利用已学过的知识计算出这个梯形的面积?”提出问题后,笔者给予了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和相应的提示。最终有部分学生发现,用裁剪拼接的方式可以将等腰梯形组合成矩形,这样就可以轻易得出该梯形的面积。接着笔者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一轮的问题“那么是否可以将刚才总结的规律运用到所有的梯形面积计算中?”由此又引发了小学生新的思考。通过这种提问的形式可以让小学生逐步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2.2培养小学生的发散思维

思维通常是由已知的条件去延伸推理,而虽然最终的结果是确定的,但是可以有多种分析和推理的过程。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多角度看待问题,突破思维的局限性,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尽可能发散思维,灵活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尝试一题多解。在实际开展教学时要多设计可以有多种解法的题目,譬如“林华在期中考试中语文、英语和数学的平均得分是84分,其中语文考了81分,英语考了91分,那么请问林华的数学考了多少分?”按照常规的解法,首先需要计算三科的总共得分,即84×3=252分,然后从总分中减去语文和英语的得分,即252-81-91=80分。那么是否可以有其他解法,比如可以利用正负数概念来作答,语文成绩比平均分低3分,将其记为-3,英语成绩高于平均分7分,将其记为+7,-3+7=4,即数学成绩为84-4=80分。

2.3创设适当的教学场景,带领学生展开探究学习

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能够很有效地强化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尤其是在小学的学习阶段,学生可以从感性的学习逻辑一点一点地转变成理性思维逻辑,同时,数学也是抽象性极强的一门学科,因此,老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以带领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为重点的学习方式,通过探究来拓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讲解圆的定义时,在教学的过程中进行设计问题:

2.3.1车轮为什么采用圆形形状的物体呢?为什么不能使用其他的形状呢,如三角形、四边形。学生会被幽默的文化方式逗乐,会纷纷抢着回答,因为其他形状不能滚动!与此同时,要求学生自己动手操作。

2.3.2是否可以做成相似的椭圆形?指出图形的中心点,让学生自由讨论,自由组成小组,并进行实际操作,很快就会得出结论——不可以,因为椭圆形在前进时会产生平衡问题,即会忽高忽低。

2.3.3那为什么车轮采用圆形就不会产生此类问题呢?学生在设计的问题情境中逐步探究、积极的猜想,在经过激烈的讨论后,会得出:圆形的车轮的轴心到车轮上的距离都是相同长度的,即圆的半径概念学生也就基本掌握,继而圆的定义也就水到渠成般的浮现出来。

这样的教学情境能够使整个教学流程更加充实,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对于强化学生的探究兴趣和逻辑思维能力有很大帮助。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强化学生数学的逻辑思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老师一定要注重对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锻炼并加以探究,创新出更多能让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案与课堂活动,小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是一个相对较长的过程,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数学教学当中有意识的进行引导,同时进行一些针对性的训练,让学生掌握逻辑思维的一些方法,并在实际中尝试运用,从而逐步形成逻辑思维,进而提升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为其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孙自强.浅谈小学数学思维的培养[J].赤子(上中旬),2014(24):193.

[2]肖月德.浅谈小学数学思维的培养[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8(08):176.

[3]杨海生.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的培养[J].速读旬刊,2016(07).

猜你喜欢

培养思维小学数学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