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良作文教学,提高习作质量

2020-11-16乔爱桃

速读·上旬 2020年8期
关键词:习作作文语文

乔爱桃

习作水平是个体认知水平和语言表达的真实反映,是一个人语文综合能力的显著体现,是语文素养最根本的标志。古人“一篇文章定终身”的选拔举措是有一定道理的,作文是语文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人生最必须的技能。但目前作文教学的效果在我校并不是很好,反应在习作质量一直不高上。

本人曾對我校四五六年级1142名学生进行作文的问卷调查,涉及习作兴趣、习作水平、习作内容等多个方面。结果令人堪忧,88.35%的学生不喜欢作文,77.26%的学生害怕作文,66.89%的学生作文属于生编硬凑,54.56%的学生认为作文课对习作毫无帮助,72.3%的学生认为习作的瓶颈是缺少新意和表达冲动。(我们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其他地方也进行过类似的调查,数据大同小异。)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课改的难题,多年来很多名师大家对此付出过很多努力,也取得比较明显的效果,学习他们的先进做法,综合我校的调查结果,我们做出了如下努力。

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习作观

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小学的作文就是一种练笔。我们要让学生明白,习作就是一种“表情达意”的方式,和悲伤时哭泣,高兴时大笑一个道理,也一样简单,当我们用文字把自己的悲伤表达出来就会感到悲伤的心情有所舒缓,把自己的喜悦写成文字,自己的兴奋之情就会得到释放。从一定程度上说,作文是一种生命的需要,所以学生个人在习作的时候无需考虑什么习作技巧,只要能把心中的情绪充分表达出来,从而“感动自己”,这就是一篇好的作文。由此看来,作文并不神秘。对老师来讲,不能拔高对学生的作文期望,要站在学生的高度考虑学生心理和学识水平,杜绝揠苗助长。

二、选择合适的习作内容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学生不喜欢作文一个主要原因是作文内容远离自己的生活经验,所以无话可说。针对这种情况,老师习作课堂上要充分考虑学情,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甚至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作文题,让他们在五彩缤纷的回想中不知选择哪一个片段进行表达比他们搜肠刮肚生编硬凑要更容易的多。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喜欢自由命题的作文而讨厌有着层层定语的作文题,这就是最好的反应。但实际教学中,我们不可能每次都给学生自由命题的习作要求,那样不符合语文教材的编排意图,也无法促进学生习作水平的有效提高,这个时候我们就要考虑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习作为一个重要要求——求真。把握这一点,我们就可以明确习作是学生真情的反应,我们布置作文题目的时候就会考虑到学生的真实生活经验。

三、充分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学生只有有了兴趣才会有表达的欲望,才会“下笔千言”。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

我们对学生的习作要谨慎评价,每一个讨厌习作的学生都有一个苛刻的语文老师,他们在学生习作的早期,不经意地对学生的作文批了又批,严重扼杀了学生习作积极性。我们要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的习作,我们要在课程标准的框架下进行习作评价。很多语文老师常常不自觉地以一个成人对待作家作品的态度去看待学生的习作,或在言语上,或在形态上对学生的作品做出非常苛刻的评价,全然忘记了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具体要求。

我们要让学生在习作上得到成功的体验。我们除了在习作讲评中口头表扬学生的优点,还可以通过投稿发表的方式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快乐,很多习作水平很高的人,其兴趣都是从第一篇文章发表开始的。不能在正规刊物发表,我们就让学生的习作在校刊校报发表,校刊校报发表不了我们就发进班级博客、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引导同学、家长对其进行点赞、评论,学生的兴趣很快就会激发起来,创作的欲望也会越来越强烈,习作水平自然就在此过程中直线上升。

四、把握从句到篇由易到难的训练

学生感到无话可写的一个原因是老师没有进行由易到难的系统训练,其实万事开头难,习作大多数时候也是这样,只要动笔写了就会发现也没有多难,学生不愿动笔写是缺少习作的信心的体现。语文老师要根据年级特点,从低年级的写句子开始进行训练,要把握由易到难的原则进行细致的训练。

比如描写一片树叶,低年级就可以让学生写出“这是什么树的叶子,颜色怎样,好不好看”就可以了,到了中高年级就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进行具体的描写可以从“叶子的颜色具体是什么样子,叶脉和边缘有什么特点,和其他类似的树叶有什么不同”等几个方面进行描写,到了高年级还要加上自己丰富的想象。

经过这样的素描式训练,学生就能掌握一些基本的习作技能,就不会出现不敢动笔的现象。

五、在输入中关注输出

阅读和实践都是一种输入,而习作表达则是一种输出。我们要在课文教学中关注习作表达,引导学生一方面积累习作材料,一方面学习表达范式,并很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关的习作练习。同样我们要鼓励学生在大量的课外阅读中积累习作的“弹药”,习得习作的范式,做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同时我们还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生活和世界,毕竟习作内容大都来源现实生活,只有真正领教过烈日的人才能把烈日下的感觉描写的真实细腻,真正被大雨淋过的孩子,才能对“落汤鸡”有精彩的描写。古人“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语文学习方式是很有效的。

当然,改良作文教学,提高习作质量需要做的还有很多,比如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和言语表达能力等等,但是我们坚信只要方法得当,措施符合儿童学习规律,肯定会解决作文教学的难题。

参考文献

[1]程红兵.围绕核心素养,探究面向未来的课程结构变革[J]课程·教材·教法,2017(01):16-21.

[2]郭家海.小学习作核心素养教学模型的构建[J].小学语文教与学,2016(12):15-17.

[3]王荣生.写作教学教什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15.

猜你喜欢

习作作文语文
习作展示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