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诗文、说诗意、演诗剧、画诗境

2020-11-16赵书才

速读·上旬 2020年8期
关键词:诗境读诗诗文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古诗词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古诗词教学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将影响着整个语文教学的成败。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又是开展古诗词教学的重中之重!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读诗文、说诗意、演诗剧、画诗境”是我在长期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总结出的一套教学方法,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比如教学《小儿垂钓》。

一、读诗文

绝句《小儿垂钓》是唐代著名诗人胡令能给我们留下的一首充满儿童情趣的佳作。这首诗描画了一个小孩儿初学钓鱼时的情景,孩子认真专注、天真烂漫的神态跃然纸上。诗的前两句:“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蓬头”勾勒小孩儿的样子,“侧坐”描画出孩童钓鱼的姿势;后两句“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是传神之笔,抓住了孩童瞬间的神态及动作,表现小孩钓鱼时的专心致志。诗句通俗易懂,活灵活现地勾画出了一个天真烂漫小孩儿的形象,使人感到逼真、亲切。

教学古诗开始,我从简介诗人入手,以学生喜闻乐见的讲故事的形式(有一天,大诗人胡令能来到一个美丽的乡村,因迷恋乡村美景而迷了路。他四下张望,发现了一个小孩。他想向小孩打听路怎么走,可是小孩在干什么呢?)导入新课。接下来,学生带着老师提出的问题,迫不及待地读起了古诗。这就进入了古诗教学的第一步——读诗文。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读古诗亦是如此。尤其是像《小儿垂钓》这样的诗,诗句简短,又押韵上口,不用几秒钟就可以读一遍,因此,学生很容易背诵下来。但根据以往的经验,学生读诗很容易犯几个方面的错误:一是有时候字音读不准;二是能流利地背诵古诗,却读不出诗的节奏、感情;三是连续读背诗几遍后,学生就厌烦了,再读、再背就索然无味。为避免以上问题,在让学生读诗前,我总是提出明确的要求,让学生读诗有规可循。比如,读第一遍诗,要求学生借助注音、只要读准字音便可;全班同学正音之后,再读诗又提出把诗句读流利,根据标点读出诗的停顿等的要求;读熟后,借助词句解释,边读边想象诗中的情景……当然,为激起学生读诗的兴趣,采用了多种形式的读:自由读、个别读、同桌对读、两行的同学比赛读,全班齐读、老师范读、老师领读等。通过这一系列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读的练习,学生达到了准确、流利、有节奏、较有感情的朗读。

二、说诗意

指导学生理解诗句、诗意,体会感情,培养想象力是教学此诗的重点。以往的做法是教师借助工具书,把诗句的意思、诗中关键词的解释及其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明确地告诉学生,让学生抄下来,背下来。这种做法,老师省事,学生应考也很奏效,但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是格格不入的,也不能很好地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为了体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改变以往的做法,让学生借助书本上词语的注释,以及手中的字典,及其其他工具书,自读古诗,理解词句的意思,在自行理解的基础上,同桌交流,小组交流,全班交流。对学生的成绩,教师给予充分地肯定;学生说的不当或错误之处,教师给以适当的点拨、纠正。上述做法中,学生积极探究,共同合作,较好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三、演诗剧

往常的古诗文教学,学生只要会背诵诗文,能说词句的意思,就可以收尾了,但为了进一步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的意境,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我又进入了古诗教学的第三步——演诗剧。

诗剧的导演是教师,演员是班内的学生。演剧前,导演先让演员进一步熟悉剧情,谈个人体会,导演随机指导。指导完毕,选定演员和旁白者,演剧便正式开始。一组演完,观众从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来评价演员的演技之后,第二组上场……学生在演剧过程中,情绪高涨,发挥了自己丰富的想象力,较好地演绎了诗境。尤其是“路人借问遥招手”一节,有的演员对问路人皱眉、闭嘴、点头、摇头,腾出手来招手示意,真可谓是演技高超,演得惟妙惟肖。

四、画诗境

画诗境是古诗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要求学生运用手中的画笔,把诗中的故事情节画出来。学生画技各有高低,有的同学虽谈不上有什么绘画基础,画的画“什么都像”,但他们却都能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都能把主要的事物,比如头发散乱的孩子、清澈的河水、茂密的草丛、长长的钓竿、细细的钓丝、问路的诗人等画了出来。学生通过画画进一步理解了古诗内容,体会了古诗所描绘的意境。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平时语文成绩不好但有绘画特长的同学,由于平时爱画画,这时,他们的绘画才能有了用武之处。老师的表扬,同学们的认可,不但进一步增添了他们上美术课的信心,而且还调动了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總之,通过以上四个步骤的教学,学生理解了古诗内容,领会了古诗的意境,体会到了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锻炼了他们听、说、读、画等各方面的能力。诸如此类的古诗,教学时均可以采用四步教学法。当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还可以利用电脑动画的形式,演绎诗境,并配乐诵读,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诗境,理解古诗,效果可能会更好。

参考文献

[1]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参考书》.

[2]语文教学大纲.

[3]语文新课程标准.

作者简介

赵书才(1968—),男,汉族,山东肥城人,一级教师,大专。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诗境读诗诗文
佘景峰
诗境
走遍万水千山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极相思·检翻旧日诗文
叶诗文:成功的5个关键词
读诗的窗口
以学定教,让诗歌教学“得言、得意、得法”
千金碎琴
看花的人回过头来读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