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设计史论课程的教学改革方案浅析

2020-11-16曾春蓉

速读·上旬 2020年8期
关键词:实践分析教学改革

◆摘  要:艺术设计史论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有着重要的知识积累和思维训练作用。本研究通过两年的教学改革实践,从学生成绩和调查反馈总结出了艺术设计史论课程教学改革的初步方案,包括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等各个方面。多措并举,才能提升艺术设计史论课程的教学实效。

◆关键词:艺术设计史论课;教学改革;实践分析

1艺术设计史论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的方法和内容及执行情况

本研究具体的教改内容体现为:教学上,改时间线索发展式教学为主题模块式教学。学生最后的课程成绩,则由课堂表述、PPT制作及资料文本综合评定,改变了之前的理论类课程“一张试卷定成绩”的做法。

本研究已在五门次课程中开展了教学改革实践,包括环境设计16-18级的《中国古典园林史》,服装与服饰设计16-17级的《服饰美学》。

2教学改革实践的学生信息反馈

针对本次教学改革探索,笔者设计了两套调查问卷,力图从学生的反馈信息中把握教学改革对学生的影响以及教改实效。在调查问卷中,除根据课程内容及调查需要设置的选择题外,还有请同学提出与课程相关意见和建议的征询题目。调查问卷不记名,部分同学未留言,同学们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经整理,主要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关于授课方式

关于设计史论课程的授课方式,共收集到有效建议22条。建议内容主要集中在希望增加师生互动环节,多一些讨论和交流而不是由老师一个人讲课。

授课时只采用教师讲授为主,使得上课比较单调,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未被充分调动,同时也会使课程趣味性较低,部分同学精力难以集中。在同学提出的建议中,希望能够增加更多的教学方式,如提出问题由同学准备后自行解决,在课堂上通过讨论和交流提升同学学习的自主性,增加活动性教学环节等等。

2.2关于授课内容

关于设计史论课程的授课内容,共收集到有效建议14条。主要提出以下几方面建议:一是时间线和知识框架更清晰明确,分阶段梳理、总结知识点;二是增加更多关联知识,扩充知识面;三是组织课外活动,走出去,上实践课;四是增加图片讲解、视频播放等多种内容。

2.3关于授课时长

关于设计史论课程的授课时长,共收集到有效建议16条。意见及建议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单次课时较长,四节课连上不利于信息接收;二是总体课时较少,课程知识压缩后体量依然较大,密集的內容吸收起来困难;三是增加课间休息频次。

2.4其它

其它关于设计史论课程的意见和建议,共收集到有效建议15条。一是对课程教材提出了意见,建议更换调整课本;二是提出教师语速较快、上课内容推进速度也较快,希望能讲慢点。另外,有同学也指出自己对于史论课程兴趣较小,上课的时候自己与部分同学注意力难以集中,课堂纪律难以保证。

3教学改革实践的效能分析及改进建议

针对同学们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根据艺术设计史论课程自身的内容和结构特点,本次教学改革研究提出了以下几方面的教改建议及计划。

3.1授课方式的效能分析及改进建议、计划

作为教学的主要参与者,学生对于课程的参与度直接影响课程教学实效,因此在此后的教学过程中,应以更为灵活地教学方式吸引学生参与到课堂进程,以更强的互动方式促进师生交流,而不再是教师从头讲到尾,从而实现教学相长、提升授课效能。而这,也是大多数同学的意见和建议,是他们对于艺术设计史论课程的期待。

建议并计划采用的互动教学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学生自学并讲述部分指定内容、指定课程内容由学生分组讨论报告、或是分组辩论、观看课程相关视频并作评述、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在课堂上讨论等等。所有的讨论和问题都围绕课程内容展开,由教师掌握课程节奏和论、述方向的合理可行,并适当地进行总结评述。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加投入和集中注意力,从而对相关课程内容及其衍生产生更为深刻的印象和理解,而且还能训练学生的史料分析、逻辑思维及语言阐释等多方面能力。

3.2授课内容的效能分析及改进建议、计划

配合教学方式的改进,艺术设计史论课程的教学内容也应做出相应调整。教学总时长有限,而历史关键知识点却纷繁复杂、彼此关联影响深远,因此在教改中必须要有所取舍,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给学生构建起基本却较完整的历史框架,并选择重要节点以讲述、探讨、辩论等方式,训练学生的史论知识理论思维,辅以他们在课后的自学补充,逐步完善史论知识的全面性积累。因此,在艺术设计史论课程教改中,授课内容不仅局限于课堂上的互动交流,还包括对学生提出的课后自学要求和建议。

建议并计划采用的教学内容安排,主要包括三部分。前几次课堂教学,大概以2-4次的课程时间,给学生构建起基本的历史发展框架,并根据不同专业,提出重要节点、关键事件、主要艺术设计作品、人物、流派等相关问题,由学生课后独立或分组收集资料;接下来的3-5次课程时间,由学生以收集到的资料对设计史论问题进行阐释、同学探讨、分组辩论,辅以相关课程视频资料等多样性内容,完成历史线索中的关键节点认知、理解及记忆。最后用一次课的时间,对课程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并指导学生学会对现有史料的衍生认知,并能以同样的分析理解方式去自学更为全面的艺术设计史论知识。

对于学生提出的增加课外活动、走出去上实践课等意见建议,在现阶段的教学内容中并未涉及也不便展开,因此暂不建议也不准备作为授课内容的调整方向。若有合适的实践及课外补充内容,如艺术设计展览、现场赛事等等,可考虑根据实际情况加入授课进程。

3.3授课节奏的效能分析及改进建议、计划

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理论课,艺术设计史论课程要配合其他课程形成各专业的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因此课程的总课时是受到限制,是确定的。课程的周学时一般是2-4,与教学周数配合,基本是以4×8的方式进行安排。

根据现有情况,在授课节奏上建议并计划的改进,主要集中在授课时休息频次的调整上,在探讨和辩论的时候,合理掌握节奏和休息,根据课堂情况灵活处理。课程总课时如有必要,可与专业教研室和专业负责人进行商议,适当增加艺术设计史论课程总课时量。

3.4其他相关的效能分析及改进建议、计划

根据同学们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在艺术设计史论课程之后的教改尝试中,还会在教材的选择上做出调整改进。艺术设计历史久远,涉及的地域宽广、种类繁多、风格各异,因此很难有一部教材能全面涵盖,在选择时往往是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选择尽可能全面的教材。上课过程中为了使课程教学更为全面和具备衍生思考性,因此教材均是作為“参考教材”,实际授课内容超出这“一本”,因而学生会发现教材与授课内容并不完全相同,对教材提出了较多的意见,这一点在之后的教学中,可辅以参考资料做出改进。

控制上课时的语速、采用更多趣味盎然的教学方式和内容、通过与学生交流找到他们的兴趣点等等,都是在艺术设计史论课程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注意也可以采用的改进方案和措施。

4结语

本研究尝试通过教学改革,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学生提到艺术设计史论就觉得枯燥无趣的认知态度;也改变史论内容考过就忘,对艺术设计实践难以形成有效辅助的现实状况。

教学改革实践和学生反馈,充分说明了艺术设计史论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但改进的深度和广度还大有可为。艺术设计史论课程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其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应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更多样化、更人性化、更具时代性地进行探索与研究。

参考文献

[1]贵州大学校教发〔2019〕7号文件:《关于开展2019年度本科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通知》,2019-03-27.

[2]贵州大学校教发〔2019〕7号文件:《关于开展2019年度本科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通知》,2019-03-27.

作者简介

曾春蓉,女,文学硕士;贵州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艺术设计史论研究。

项目资助:本研究得到贵州大学2018年高等教育研究项目资助。

贵州大学校教发〔2019〕7号文件中,提出要“推动教学模式从‘以教师教为中心向‘以学生学为中心转变,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创造力的提升作为教学目标,切实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在艺术设计史论课程中,学生对课程的关注度、教学内容的实效性,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针对于此,笔者在艺术设计的史论课程教学中,尝试着进行了教学模式的改革和教学内容的调整探索研究,并根据学生的反馈意见和建议,初步总结出了艺术设计史论课程的改进方案。

猜你喜欢

实践分析教学改革
浅谈电话交换机维护技术及其运用实践分析
双钢琴演奏心理调控的理论及其实践研究
探究小学生自主学习音乐能力的提高
对应急状态下的医学护理实践的分析
高中体育教学中不同教学内容传授方式改进的实践与探索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