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生活化教学的策略研究

2020-11-16苏福香

速读·上旬 2020年8期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策略研究生活化教学

苏福香

◆摘  要:在小学时期,信息技术课程的目的是提高学生信息方面的综合素养,增强他们获取和交流信息的能力。学生凭借信息活动,可以有效地将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和其他人进行思想交流、合作学习,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升信息综合素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一、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随着课程改革的持续化推进,STEAM、分层教学、翻转课堂等课程教学理念逐渐走进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视野,重视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发挥以及学科素养的培养成为大家普遍认同的真理。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对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包括信息技术探究兴趣、信息处理能力、信息技术学习与使用习惯等)的关注使其成为小学各学科课程的学习基础。任务驱动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被广泛应用于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法也称问题导学法,旨在通过学习任务或学习问题的创设,引发学生思考,激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问题意识。其实施流程大致为:任务发布—小组探究—总结反馈—学以致用,即教师发布学习任务单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或小组同学的帮助下,通过多种途径寻找完成任务的方法,然后总结、展示自己的探究过程与探究结果,最后将学到的知识与技能运用到其他情境中去。

二、注重任务的情境性,激发学生的信息技术探究兴趣

对小学生来说,信息技术课程有些枯燥和乏味。因此,教师在设计任务单时,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与探究兴趣。以教材知识为基础,创设生活化、热点性任务情境是比较有效的方式。

1.创设生活化任务情境。教学实践表明,让学生学习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或者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自己生活中的难题,可以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化任务情境是帮助学生建立生活与学习之间联系的可靠载体。例如,在教学“在图画中加入文字和打印”一课内容时,笔者创设了内容为“文件夹中是老师中学时代的集体照,照片上没有拍摄日期和同学名字等信息,老师真怕再过个二三十年自己把这些信息都忘记了,同学们能帮助老师解除这个顾虑吗?”的任务,充分调动了小学生的探究兴趣。生活化任务情境的创设能够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情感反应,帮助学生自主建构积极的学习景象与环境,进而明确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的目的和意义。

2.创设热点性任务情境。随着学校课程观的不断更新,信息技术的实用性愈加凸显,运用信息技术解决社会问题成为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目标。信息技术任务单的设计要关注社会热点,发掘社会热点中的教学点,提升学生对社会热点的关注度以及对信息技术知识学习的兴趣度,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

三、注重任务的规划性,提升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信息处理能力包括信息理解能力、信息分析能力、信息判断能力及信息表达能力等,信息技术学科这一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学生不仅要学会处理信息技术知识,更要利用信息技术处理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信息。为此,学生首先要理解与掌握信息技术学科的整个知识体系。与此相对应,教师创设任务单要始终贯彻课程目标的要求,围绕各课时的教学重难点,提前规划好任务达成的基本路径,设计出准确、无分歧的学习任务,保证学生在“正确的方向”上实现学习目标。

例如,针对“多变的刷子工具”一课“用刷子工具画出美丽的风景图”的教学重难点,笔者在创设“画出秋天的库伦沟原始森林”任务的同时,用思维导图为学生呈现使用刷子工具画风景图的基本方法,其中思维导图的中心图便是库伦沟原始森林的实景图,与中心图紧密相连的两条主干线标注为“画面构图”及“启动画图”,“画面构图”的分支内容为“天空”“枝叶”“树干”“草地”,“启动画图”的分支内容为“选择刷子种类”“选择粗细”“选择颜色”。思维导图的运用降低了画图任务的难度,学生在思维导图及教师的指导下达成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为自身信息处理能力的提升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四、注重任务的关联性,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教学通常起步比较容易,但随着知识点的不断深化、课程难度的不断增加,学生学习的困难会逐渐暴露,对部分学生来说,要灵活运用所学到的信息技术知识来完成特定的课时任务并不容易。同时,信息技术多而广,其更新速度又异常快速,教师所能够传授的知识与技能十分有限,学生自主学习未知的信息技术尤为重要。为帮助学生将“所学”与“未知”的信息技术“融会贯通”,教师在创设任务单的过程中需注重学科内容之间的关联性。例如,在“画几何图形”一课的任务单中,笔者除了邀请学生利用几何图形画图工具帮助阿荣旗政府设计新的抗联英雄园平面图之外,还要求学生提供与平面图相对应的立体设计图。要完成这个任务,学生既需要利用之前学过的“用直线工具画线”“用颜色填充”,以及本节课即将学到的“画矩形和圆”“画多边形”等画图知识,又需要小组共同探究“旋转或翻转”“拉伸与扭曲”等画图软件的众多功能,以此拓宽学生信息技术学习的视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信息技术学习习惯。

许多小学生的信息意识薄弱,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难题时,第一反应仍旧是向成人或同学求助,不会主动利用信息技术寻找答案。那么,教师设计任務单的另一个注意事项就是要唤醒学生的信息意识,帮助学生养成信息技术的使用习惯。为了让学生在其他学科学习过程中习惯使用信息技术,教师可在信息技术教学任务单的创设中关联其他学科。例如,在“图画变形记”一课中,笔者融合了数学学科的“角的度量”学习内容,创设了如下任务:小明的量角器不见了,你能帮助他完成“国旗中大五角星和小五角星的角的度数是一样的吗”的作业吗?这种跨学科任务的设计,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问题的视角,让学生体验到信息技术对于其他学科学习的工具性作用,有助于学生信息技术使用习惯的养成。

五、结束语

总之,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转变自身的教育理念,完善和优化教学方法,把生活化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融入日常生活,让学生可以发现信息技术和生活的联系,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来解决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1]郑伟,王霞.谈游戏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作用[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9(05).

[2]张静.迭代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践探索[J].教育观察,2019(30).

[3]徐永乐.创客为引,信息教学——创客视域下加强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几点方略[J].华夏教师,2019(27).

猜你喜欢

小学信息技术策略研究生活化教学
浅谈创客教育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研究
关于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
基于新课程理念的小学信息技术游戏化教学探析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初中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策略研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