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考名著阅读题“架空分析”现象审视

2020-11-16许丹

读写算 2020年29期
关键词:中考

许丹

摘 要 针对近几年的中考名著阅读题分析,在近几年的中考中名著阅读题“架空分析”现象较多。本文针对“架空分析”的现象进行研究,并提出解决“架空分析”现象的有效策略。解决名著中“架空分析”现象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就是改变出题人的思维方式,应该深入探究考查内容,对名著进行深度考查,让学生深入名著深处进行阅读,提升名著对学生的积极影响,希望通过考试升华名著阅读对学生的作用。

关键词 中考;名著阅读题;架空分析;现象审视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29-0175-02

从新课标实施开始,在中考中也开始存在对名著考查的题型。而且根据近几年的情况来看,中考中所考查的名著内容一般都是课本中曾经提过的内容或者是课程标准中推荐阅读的内容,在考查的过程中也越来越重视阅读实际情况的落实。但是在中考的命题中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考查中“架空分析”题型特别常见,就是要让学生在宏观的角度对作品的框架进行分析,并得出一个概括式的结论。这样的考查方式脱离了名著的具体内容,与新课标的要求不符。

一、产生名著“架空分析”的原因

(一)出题人对教材把控不准确

在近几年的命题中分析可以看出,很多出题人在出题时只是断章取义地将名著中的内容转变成题目,不能深入理解教材编写的目的,这就导致了“架空分析”现象的出现。在教材中存在的名著导读只是开始,后面还会有相应的阅读建议以及片段和思考,教材中名著的阅读学习是一个完整的过程,但是在出题人的分析中就将教材中的导读以及思考当成了重点,对于教材要求的名著中精彩片段在考试中体现的却很少,从而产生“架空分析”的题型。

(二)出题人本身对名著了解不够

在很多题目中可以发现,出题人对名著本身的了解并不够,出题人本身都没有对名著详细的阅读过,所以出题人在谈论名著时就会出现对名著的偏见,只是以自己看到的角度进行分析,并没有针对名著的整体进行分析。如果出题人在出题前没有对要求的名著进行完整阅读,当出题时只能给出“架空分析”的题目,根本无法做到题目准确的筛选以及资料的选取。只有出题人自己详细地阅读过相应的名著才能设计出高质量的中考题目。所以出题人本身对名著的了解不够也是导致中考名著题出现“架空分析”的重要原因,追根究底就是很多出题人都将名著的阅读当成对学生进行文学知识的普及,并没有意识到名著阅读对学生的重要性。

(三)“知名学者”对名著了解不足

新课标中要求学生要对名著阅读,在社会上有很多“知名学者”借由进行宣传,在新媒体上渗透自己的观念以及看法。但是他们对名著的了解并不多,这就会导致他们宣传的内容并不符合新课标发展的要求,也不够全面,也会导致很多读者对于名著的了解都是受这些“知名学者”的影响。所以导致出题人不能准确的对名著进行定义,出现“架空分析”现象,最终表现就是在中考中出题人设计的考题“架空分析”现象严重。

二、对“架空分析”现象的审视

(一)延伸式名著考查

出题人在出题时,直接将题目的形式变成“架空分析”的形式,考生在面对这种类型的考题时,只能按照出题人的意图进行答題,考生并没有选择的空间。这种题型的特点就是进行知识点的转移,出题人以考查为目的进行出题,并不考虑题目的实际性。例如,在淮安中考2014年的名著考查中,考查的内容中有一个问题是“林冲、鲁智深等好汉被逼上梁山的原因是什么?”这就是要让学生站在整个名著的角度去分析揣测,之后才能给出问题的答案。这样的考查方式学生就需要将《水浒传》架空分析,之后才能给出问题的答案。这种答案是概括式的,并不是针对名著中的现象有针对性的答案,不是在名著的具体内容基础上进行作答,不能考查学生对名著的熟读程度。

(二)直接对整个名著分析

这种题型在考查时,学生要针对名著的整体进行回答,学生在回答时,答案会显得比较空洞。虽然这类试题是一种开放式的考题,不限制答案的内容,只要说的有道理就可以,但是针对这样的考题学生如果详细阅读过全文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表达,但是如果学生没有针对全文详细地阅读,就只能根据自己的印象采取概括式的答题。例如,在淮安市2009年的中考名著阅读题中,让考生针对“三打白骨精”以及“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两个情节,选择一个谈一谈自己的感受以及阅读感悟。这样的出题方式只是针对两个名著中的两个情节,学生自然就可以很好地回答,也能让学生针对名著进行详细的分析。如果题目是让学生写出阅读《水浒传》的感受,可能很多学生并没有耐心将《水浒传》这篇名著从头到尾细细阅读,只能根据自己曾读过的片段或者在电视剧中看到的情节,整合脑海里《水浒传》所有的故事进行综合性解答以及分析,这样的回答方式虽然不能针对全书准确回答,但是也能避免回答空泛的问题。

(三)概括名著全书

在中考中,还有一些出题人在出题时总是喜欢给学生出一些需要将名著进行整体性概括的题目。在阅读一篇文章时,让学生对文章的大意进行概括浓缩可能学生不会存在太大的问题,但是对于名著来说,《水浒传》这部名著中里面有很多故事情节,有善有恶,学生在凝缩全文时就会明显的忽视一些情节,进行并不精准的概括。例如在淮安市2006年的中考中,让考生针对某个故事情节进行概括,这样的出题方式学生回答起来也有针对性,学生回答也不会出现太多与名著实际情况的偏差。但是如果在考题中,让考生用一句话概括《水浒传》,学生可能概括的就没有那么准确。因为在《水浒传》中,里面有嫉恶如仇,除暴安良的好汉,也有滥杀无辜的人,这样的题型就是典型的对名著“架空分析”。学生在回答这类问题时,也就是根据头脑中空泛的概念对问题回答,针对名著本身学生并没有太多的概念,也没有太多的真情实感。

三、解决名著“架空分析”现象的途径

改变中考名著阅读“架空分析”现象的基础就是要让出题人改变自己的思维观念。出题人应该改变自己的想法,让名著阅读落地,对名著进行详细的阅读以及分析,对设计的考题进行准确的处理,避免考题中有空泛的题目,避免“架空分析”现象的产生。高质量的中考出题也能对教师以及学生进行引导,让其对名著进行精细的阅读,这样才能避免在中考出题中出现名著阅读题“架空分析”的现象,这样才能让名著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将名著对学生的作用在最大程度上升华。

四、总结

随着新课标的要求,社会各界都加深了对名著的重视,但是也是随着重视的增加也出现了很多不好的情况,最终导致在中考名著阅读题中出现“架空分析”现象。出题人在出题时,应该结合名著中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在准确分析后再进行题目设计,保证中考名著阅读题的质量,同时也能为一线教师以及学生树立学习的标杆,让一线教师和学生有学习的方向,促进名著未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贾厚明.中考名著阅读之“感悟启示”[J].初中生世界:九年级,2019(1):41-46.

[2]贾厚明.中考名著阅读之“内容理解”[J].初中生世界,2018(47).

[3]杨亚平,周晨.价值素养评价——对中考名著阅读命题的思考[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19(10).

[4]刘玉,李丽杰.2017年河北省中考名著阅读试题阅卷手记[J].中学生阅读(初中版),2018(2):24-24.

[5]冯渊.中考语文题缘何创新?怎样创新?——以2018年部分省市中考试题为例[J].考试研究,2019(2):69-76.

[6]周金良.探寻2018年名著阅读备考策略——以2017年江苏省各地市中考名著阅读题为例[J].语文教学通讯,2018(14).

猜你喜欢

中考
2020年中考英语模拟卷(二)
一道耐人寻味的中考压轴题
中考中的一元一次不等式问题
中考“三数”大扫描
2017年中考数学模拟试题(十一)
2017年中考数学模拟试题(一)
例谈中考化学推断题
由2016年无锡中考17题说起
中考实验题大透视
中考英语完形填空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