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国图式下的女性角色设置

2020-11-16乔萱

戏剧之家 2020年30期
关键词:女性角色主旋律

乔萱

【摘 要】作为一部国庆献礼集锦片,《我和我的祖国》从平民化视角特写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70年发展历程中的七个辉煌历史故事。《前夜》《相遇》《夺冠》《回归》《白昼流星》《北京你好》《护航》这些故事片段将开国大典、第一颗原子弹爆炸、香港回归、神舟十一号成功着陆、北京奥运会、“九三”阅兵等重大历史时刻连接成珍贵的记忆珠链,浓缩了中国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阶段。串起这段珠链的线便是数以万计的普通中国人,他们与国家发展同呼吸共命运,他们看似与国家繁荣富强遥远实则关联密切。在本片中,每个人都能从真实朴素的画面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引发亿万中华儿女对伟大祖国无比崇敬的共鸣。而千万普通人中有多半数的女性,不管她们身处何方、从事何种职业,她们都是共和国事业的参与者,是普通而又伟大的女性。本片中女性角色的塑造承担着重要的衔接和引领的作用。

【关键词】女性角色;家庭伦理;献礼片;主旋律;集锦片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30-0133-02

“集锦片”的形式据说最早诞生于中国。早在1934年明星影片公司旗下以郑正秋为主的多位电影工作者共同拍摄了一部由8个独立的小故事构成的新形式的影片——《女儿经》。[1]随后1937年由联华公司拍摄的集锦片《联华交响曲》让每位创作者的想象力与个人风格得到充分发挥。《联华交响曲》中的 8 个短片,完全由各自独立的编导创作,主题、风格不尽相同。集锦片是形式上各个部分分则独立、合则一体,风格与手法各异又统一于影片总主题的影片类型。作为一种特殊的类型,集锦片往往会打破传统的局限,具有强烈的革新精神。一部集锦片中的每个参与者都会倾力展现自己与众不同的创造力和电影理念,使得整个影片中的各个单元拥有多元化的表现力。[2]

国内集锦片经历了民国时期的《女儿经》《联华交响曲》《民族魂》《艺海风光》的短暂繁荣后,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拥有了以杨德昌、侯孝贤等台湾地区著名导演指导的《儿子的大玩偶》《光阴的故事》《大轮回》等优秀作品。近年来,虽有不少国内知名导演应邀与国际方面进行合作,如张艺谋应邀参与纪念电影百年诞辰的集锦片《卢米埃尔与四十大导》,陈凯歌参与的《十分钟年华老去》,吴宇森、李安、王家卫三人参与的《宝马广告集The Hire》,以及贾樟柯与五个“金砖国家”的电影导演共同合作而成的集锦长片《时间都去哪儿了》等,但除却国际方面的拍摄应邀,由华人导演自发组织完成的集锦电影几乎没有。直到作为一部国庆70周年献礼的集锦片《我和我的祖国》的出现,打破了这一局面。

在符号学理论中,索绪尔认为符号就是一个带有意义的物体,也就是能指与所指的结合,从而可以形成符号的隐喻性。故影片中导演们以女性隐喻不变的历史空间、象征祖国,以不同身份的女性角色形象身份设置,对应不同的人物的行为与思想动机,在叙事之外引申出更多的画外意义。由此笔者将从本集锦片中各个女性的角色身份设置的隐喻性进行审视和解读。

一、家庭伦理视域下的女性身份设置:祖国、恋人与见证者

家庭伦理这一概念涵盖两个方面,第一是以家长与子女的关系为基础的家庭宗代问题,第二是由男女两性结合而建立的。女性形象一直是影視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片中的女性角色在前几个故事中虽着墨不多,但却在影片内涵中占据着重要位置。

开篇管虎导演的《前夜》中,林致远的妻子——林太太这个角色在电影中树立的是贤良妻子的辅助性角色,除此之外,也是将女性角色林太太隐喻为祖国与国家建设者身后无数的人民群众,是开国大典上国旗升起背后无数人努力的见证者。

首先,作为贤内助的妻子角色,和深夜给林致远送材料的群众一样,林太太带着灯笼来找在为开国典礼做准备工作的丈夫,为林致远送饭、做点心“驴打滚”,同样体现出了国家大事后方家人的温暖和力量支持。其次,影片将女性角色林太太隐喻为祖国与国家建设者身后无数的群众。林致远将国家当成恋人,“驴打滚”则是一种象征与精神动力来源,是不可或缺的,可以抚平迷茫、不安和焦虑的消极情绪。同时,鼓励林致远积极投身革命和建设的妻子的关怀和力量,促使他克服困难去更换阻隔球,这一角色设置是这一剧情非常重要的推动力。

与《前夜》不同的家庭氛围的呈现是《北京你好》。故事发生在一个已经离异的家庭环境之中,讲述的是一个平凡出租车司机张北京一家关于2008年奥运会的记忆。片中汶川的遗孤圆了自己的梦,张北京也圆了自己作为父亲的愿望,令前妻和儿子对他刮目相看,重新燃起了对他的希望。其中张北京前妻这一角色,其身份设置为梦想见证者。奥运会的主题就是百年圆梦,而张北京的妻子就是张北京的梦想的见证者。张北京作为出租车司机,一位普通的小市民,于他而言这辈子最重要的就是家庭,虽然他并没有经营好。于是在拿到奥运会门票的第一时间他跑去告诉前妻,表示出了他对家庭的重视和对前妻的挽回愿望,他希望证明给她看,他作为父亲也有优秀的一面。

张北京虽然和妻子离婚,但是孩子仍然是他们的纽带。为了找回在儿子那里丢掉的“面子”,他不惜代价也要将丢失的门票找回。不过最终他将票送给了汶川遗孤,从这一刻起,他的小家就和千万个小家联系在一起。虽然他没能圆儿子的梦,也没直截了当地在前妻面前证明自己,但母子最后都明白了他的义举,也代表张北京的愿望最终得以实现。这里以小人物的故事呈现普通人与历史瞬间的紧密勾连,在诙谐幽默的基调中突破献礼片的既定概念。

以家庭的身份作为见证者的女性在《相遇》中得以展现。任素汐这个女性角色默默地等待着投身于国家原子弹研发事业中的爱人。她表现得极为克制,同样也十分动人。两人的爱情与国家的发展事业发生冲突,恋人义无反顾地投身于国家事业。她则参与见证了科学家短暂而热烈的一生,任素汐这个角色犹如科技工作者的家属和亲属代表的镜像凝缩。

二、新历史图式下的巾帼女性角色设置:理性、坚毅与践行者

作为巾帼英雄的女性形象的存在,不仅显示出国家改革发展与建设中的力量,同时也昭示出新时代中女性主体意识觉醒带来的剧烈变动。巾帼不让须眉的女性形象塑造,提供给观众一个观察新历史图式背景下的新女性角度。本片的叙事中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客观上能够表现新时期女性的身份及其命运的改变,同时也强调了这些女性在参与国家建设与改革当中践行者的重要角色。

《夺冠》通过东东的视角,串联起几代女排的拼搏精神。小美更是作为祖国建设发展中的践行者,在留洋出国后学成归来,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影片中以小美和东东为代表的新生力量是祖国的希望与未来,小美和冬冬是70后,这代人正是祖国完成世纪飞跃、跨入21世纪的中坚力量之一。徐峥的拍摄手法和视角十分巧妙,且充满故事性和戏剧性。当年的中国女排主力军郎平,多年后成了中国女排的主教练,再度在奥运会上夺冠,与小美为代表的海归学者一同为祖国献上了女性的智慧。

《护航》这一部分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来,无数英姿飒爽、自强女性的缩影。宋佳饰演的飞行员吕潇然的成长经历和部队生活,便是对当下中国女飞行员的真实写照,是女性意识觉醒的象征与守护国家的践行者。她们视国防建设为己任,肩负“蓝天仪仗队”的使命,苦练精飞向世界展现中国力量,打造蓝天上闪亮的“国家形象名片”。与前者处于家庭身份的女性不同,她着实地参与了国家的重要时刻。作为最优秀的飛行员,却遭遇了成为替补的戏剧性命运,着实非常令人惋惜。在这位女性形象的塑造上,并没有使用一贯的女性眼泪攻势,而是展现出了可贵的坚毅刚强和理性从容的品质。这种品质的展现是在赞美中国的巾帼英雄,赞扬了在新中国的建设中女性是重要的中坚力量。

参与国家重要时刻的还有《回归》中惠英红扮演的香港警署女警,她以护卫者的身份参与了香港回归的重要时刻。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怀抱,英国结束了对香港156年的殖民统治,中国政府正式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作为回归的参与者,她要求时间一秒都不能差,因此去找钟表匠调试一秒不差的表。她戴着表喊着口号带领香港警察同换帽徽的那一刻,庄严而神圣,动作十分流利,仿佛这个动作已经在她的心中上演过无数次。这一角色以女性警察护卫队长的身份参与了香港回归的重要时刻,同时通过她身为一名政府工作人员和普通女性的视角,回顾了港人回归时的心理过程和变迁,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结语

《我和我的祖国》以集锦的形式从社会各个角度和层级犹如展现社会画卷一般铺陈开来,影片虽作为传统的集锦片,以篇章式、板块化叙事,但疏而不散,故事情节引人入胜,独具匠心的隐喻具有一定的人文关怀和现实意义。同时,几位导演以不同的个性化手法,涉及和展现了不同年龄层次、不同定位、不同类型的女性角色。这些女性角色在《我和我的祖国》之中,有的直接参与了国家的重要时刻,有的是和国家大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唯一不变的是,这些女性形象的展现和表达体现出张载所说的“民胞物与”[3]的博大胸怀。她们有过爱情温馨的时刻,也有泼辣坚毅的性格,她们都通过自己的努力自食其力地生活。整部电影叙事当中的这种温和现象与中国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政策密切相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文以载道”精神的具体表现。

参考文献:

[1]River,Zxh1964.飚技——集锦片集锦[J].电影评介,2004,(09):52-56.

[2]汤嘉卉.浅谈民国电影中的集锦片创作[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16(01):162-165.

[3]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第一册之三)[M].中华书局,1989.69.

猜你喜欢

女性角色主旋律
小学语文创新教育实操性探微
国内主旋律真实改编商业电影的艺术特征探究
谈莫扎特歌剧中的女性角色
猎巫运动与女性角色的情节设定
浅析《诗经》祭祀诗中的女性角色
用现代舞表现“主旋律”的成功尝试
简析哈姆莱特中的女性人物